午后手工制作了罗宋甜面包,对于喜欢面点的人,深感制作不易,仅仅是揉面,擀皮,塑形的步骤,就要耗费40分钟,还得时刻关注面团发酵的程度,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其实前后还要经历两次醒发,看似寻常简单的,反而越能体现手工的细致和用心。
取配方中一半量的温水,用来化开酵母,比如如果配方需要120克水,那就用60克水去化酵母。
准备好面粉、糖、盐、奶粉等干性原料的分量,把它们混合均匀。接着,把化开酵母的水,剩余的水,以及打好的鸡蛋这些不含黄油的成分加进去。
和成团状,然后置于操作台上,此刻面团容易粘附,表面也显粗糙,仍需持续操作,不宜随意增补粉料。
揉搓到特定阶段时,开始试着拉伸面团。这个阶段的面团难以被充分拉薄,稍微变薄些就会产生许多破口。这个时刻适合添加黄油进去。
将已化开的黄油投入面团之中,并使劲将其揉进面团内部,随着揉面动作的持续,黄油逐步被面团接纳,继续揉制,面团恢复光滑且富有弹性。
检测面筋的强度要及时进行,面团要轻柔地拉长,观察能否构成一层微薄的膜。
检查面团能否拉出一张微薄的皮,这种皮并不结实,稍一用力就会破。破口呈现杂乱无章的轮廓,而非平整的圆形。这时面团便进入完成阶段。制作多数甜面包和普通面包时,揉到这个程度即可终止操作。
将和好的面团置入宽大的容器中,上层蒙上食品膜或沾湿的毛巾,置于常温环境中实施初次膨胀。膨胀所需时长视环境温度而定,气温偏高则所需时间减少,气温偏低则所需时间增加。在28摄氏度左右的条件下,大约一个小时,面团即可实现膨胀。判定膨胀是否到位的依据:面团体积需膨胀至原先的2至2.5倍,取少量面粉涂抹于指端,用指头在面团顶部戳出一个洞。手指抽离之后,留下的缝隙既不凹陷,也不收拢,而是维持初始形态的话,表明发酵过程已经结束。
面团发酵完成后,排出里面的气体,按照配方指示分成若干份,放置在常温环境中静置大约十五分钟,接着,针对不同配方的具体要求,实施塑形、再次发酵以及烘烤等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