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端午节,市场上粽子的供应变得非常丰富。购买、分辨、烹饪以及食用粽子时,都应牢记“安全”的重要性。务必关注食品的品质。
新华社 刘开福 摄
选购粽叶切记“一闻二看”
挑选粽叶时要注意“先闻后看”,若带有金属感的化学气味,或者外观颜色异常均匀,需要特别留意。购买粽子不要过分在意粽叶的色泽,因为正常的粽叶在加工过程中会因高温蒸煮而变得发黄暗淡。
通州区市场监管局提示顾客,挑选粽叶时需借助“闻与看”来实施初步的直观判断,碰到有金属化学气味,或颜色显得过于均匀的情况,要格外注意,不要购买,并且要立刻向监督管理机关反映情况。
打开的粽子 在室温下不得超过2小时
购买粽子要选择正规可靠的途径,并保留好交易时的相关单据,要仔细检查包装上各种信息是否完整;不能购买没有生产厂家名称、没有销售地点、没有生产时间、没有有效期限的粽子,也不能购买已经过了最佳食用时间的粽子。
真空包装和速冻粽子,要依照包装上注明的办法储存,并依据说明来烹制和食用。生的和熟的粽子要分开放置,拆封的粽子在常温下不能超过两小时。如果发现买的粽子或者生产粽子的商家有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可以拨打电话 来投诉反映。
熟透再食用 老年人、三高人群应少食
做粽子时,要花不少时间才能蒸得熟透,特别是里面加了杂粮或杂豆的粽子。另外,速冻的粽子因为淀粉会重新变硬,脂肪会结块,不能直接吃,必须彻底加热后才能吃。放在冰箱冷藏或冷冻的粽子,吃之前也要完全加热。
粽子多由糖分、淀粉等构成,富含能量,例如甜粽和肉粽,这类食物消化起来比较费劲,不建议大量食用。年长者消化能力下降,为避免给肠胃造成压力,应控制摄入量。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或肝胆方面问题的人,吃的时候需要特别注意。最好将粽子与蔬菜、汤类等搭配,这样既能补充全面营养,也有助于消化。
粽子是蒸好,还是煮好?
对于如何制作粽子,蒸制或水煮各有拥趸。支持蒸粽子的朋友觉得,这种方式能更好地维持粽子的天然营养。而倾向煮粽子的食客则认为,水煮能让粽子更加入味,同时糯米也变得格外松软。究竟哪种做法更胜一筹呢?
目前市面上的粽子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即时包裹的,另一种是冷冻加工的。由于粽子的形态不同,制作方法也各不相同。
速冻的粽子,煮熟即可
市面上售卖的速冻粽子,均为大规模生产加工而成,通过迅速冷冻来保存食品,对储存环境的温度要求十分苛刻,这种粽子最适宜采用烹煮方法,速冻粽子和速冻饺子类似,无需事先解冻,可以直接进行烹饪,水沸腾之后,将洗净的粽子放入,加热十五分钟便可以食用。
采用蒸制方法的话,粽子在零下18度条件下储存,其内部冰晶不吸水,因此加热过程需要耗费更多时间。
现包的粽子,分两种情况
有些人包裹粽子时,为了维持粽叶的芬芳,会将它们浸入盐水中,然后取出,再加入事先泡好的米和内馅。这类粽子必须烹煮,因为粽叶经过加热,其香气才能渗入米中,食用时才会更加美味。另外,新鲜包的粽子,如果米的浸泡时间不够充分,采用蒸制的方法可能容易不熟,原因是内部含水量不足。
用煮过的粽叶包裹的粽子,假如糯米浸泡的时间较为充分,那么采用直接蒸制的方式是适宜的,这样做能够维持其香味,同时蒸制过程不会让粽子变得过于软烂,还能确保其口感良好。
若觉得分辨过程繁琐,直接选用烹煮方法亦可,例如第二种情形,糯米需长时间浸泡,粽叶先经水煮再进行包裹,这种做法形成的粽子数量相对稀少。
(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