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千拉面是国内日式快餐的开创者,一度广受欢迎,但现在,在竞争激烈的餐饮领域,它正经历着经营困难的时期,业绩持续走低。
味千拉面由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味千(中国)公司运营。2019至2023年期间,味千(中国)的经营成果出现不稳定的上下波动。该公司在去年实现了盈利,不过2024年上半年又再度出现亏损。
顾客们正逐渐舍弃这个最早的网络爆款品牌。根据新浪财经的投票结果显示,大约六成五的参与者觉得味千拉面“价格昂贵,物有所值不高”,另外将近两成的参与者表示味千拉面“口感平平,菜单选项不多”。
门店顾客数量下降造成营收下滑,新浪财经同时发现,味千(中国)的亏损还包括投资失败方面,2024年上半年,该公司在房产和金融项目上的投资损失了大约5000万元,对比去年同期的约6350万元盈利情况,出现了显著变化。
千店计划,遥遥无期
近些年,味千(中国)的发展起伏不定,2019至2023年间,这家公司的发展状况时好时坏。去年,味千(中国)总算摆脱了亏损局面,可到了2024年上半年,又重新陷入亏损状态。
依据财务报告,2024年上半年度,味千(中国)的总营收大约是8.27亿元,较上一时期减少了百分之六点六,公司股东需承担的损失约为七百一十五万七千元,对比往昔同期,企业曾获得利润一亿三千三万元,经营状况从盈利转变为亏损。
上半年的损失,味千(中国)归咎于整体消费水平下滑,致使店铺访客数量下降,同类店铺销售额出现下滑,一些店铺陷入亏损,最终造成使用权资产及固定资产的减记准备金提升。
另外,新浪财经发现,味千(中国)的投资收益波动显著,公司在不动产和金融资产两类投资上遭遇巨额损失,进而影响了整体获利水平。财务报表显示,2024年上半年度,味千(中国)以公允价值核算的不动产和金融资产投资亏损高达五千万元,相较之下,去年同期则实现了约六千三百五十万元的盈利。
销售额持续下滑,味千(中国)开始大规模关闭分店。2010年,味千(中国)曾制定宏大的“千店计划”,意图五年内在国内建立一千家分店。一年后,味千(中国)因“骨汤门”事件遭受严重打击,当年七月,味千拉面确认汤底系用浓缩液调配而成,导致品牌声誉和经营状况急剧恶化。随后几年,公司的门店增长几乎陷入停滞,甚至倒退。
根据财务资料,2019年味千(中国)的店铺数量最多时为799家,但此后便持续减少。具体来看,2021年至2023年期间,该公司的店铺数量分别为737家、597家和562家。到2024年8月26日,味千(中国)经营着575家分店,虽然去年数量略有增加,但相比2019年已经关掉了224家,实现“千店计划”的目标还非常遥远。
定价高是“硬伤”
经营状况起伏不定加上店铺纷纷停业的现象,让味千拉面承受着顾客评价下降的压力。通过新浪财经组织的一项调查,一千五百名受访者参与了讨论,关于“为何大家不再光顾味千拉面”的问题,超过六成的投票者指出,这家日式料理“价格偏贵,不太划算”。
有网民表示,其外观类似简餐,但定价并不低廉,单是两位成人加上两个孩童,总共消费将近300元,然而饱腹感并不强。根据掌握的信息,在味千拉面店,每个人平均的花费通常在40到50元之间。
另外,将近五分之一的投票者反映,味千拉面口感平平,提供的面食品类不多,缺乏吸引力,有网友指出,主要问题在于味道欠佳,如果品质出色,即使价格偏高,偶尔也会光顾,还有评论称,该店使用的添加剂较多,吃完后容易感到极度口渴。
近些年,人们对于味千拉面的产品水准和食品卫生状况的批评持续不断,特别是2011年“骨汤事件”之后,味千这个品牌的形象遭到了极大破坏。
味千拉面声称,其主打骨汤是用整猪骨炖煮的,不过后来被媒体揭露,实际是用调料液调配的。早先投票时,有网友评论说,“之前关注味千拉面,是因为有报道说它用调味料冒充‘骨汤’”。今年至今,在新浪运营的消费者投诉网站黑猫投诉上,不少顾客反映在面条里发现了蟑螂或虫子。
据中国食品行业观察家朱丹蓬分析,味千拉面品牌形象显得陈旧,并且缺乏革新意识,这使得企业自身发展动力不够。朱丹蓬指出,近年来味千拉面的收益大多来自投资理财,而“骨汤门”事件曝光后,对其更是造成了沉重打击,综合来看,味千拉面在价格与价值方面都不具备明显优势。
中式品牌挤压,自救困难?
味千拉面是日式快餐的早期知名品牌,对很多人形成日式拉面印象起了引导作用。2007年,味千(中国)带着“首次成为上市拉面企业”的称号,实现了内地连锁餐饮公司登陆港交所的突破。创始人潘蔚因此连续四年稳居胡润餐饮富豪排行榜首位。
近些年进入2021年时段,餐饮领域的面食企业的高额利润空间吸引了投资界的目光,那些拥有广泛消费者基础但商业运作不够活跃的传统中式面条行业,逐渐聚集了大量风险投资,众多投资人纷纷亲自体验面条产品。
根据披露信息,2021年面馆领域就发生了13次融资活动,涉及金额超过14点4亿元,参与投资方包括高瓴、红杉、金沙江等知名资本机构,这些企业纷纷出手。和府捞面、马记永、陈香贵、张拉拉等新兴的中式拉面品牌,因此获得了强劲发展动力,它们迅速扩张,很快就在市场上确立了自身地位。
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使得像味千拉面这样的传统日式拉面企业承受着巨大挑战,其发展空间持续受到限制。味千拉面确实尝试过多种方法来扭转局面,包括拓展品牌阵列、更新餐品设计、改进客户关系管理等举措。
2018年以后,味千拉面对分店实施了全面改造,设立了多种店铺形态,有品牌核心店、特色主题店以及常规门店这三种类型。同时,味千拉面在商品和销售途径方面着力拓宽市场,推出了可加热的外卖产品,力求在快餐领域占据优势。
然而,市场状况起伏不定,当下顾客的购物观念和购物习惯都出现了显著转变,购买欲望和支付水平持续走低,导致过去能负担得起味千拉面的中央商务区上班族,现在也转而考虑更经济的消费选择,当微薄利润或经营亏损变成餐饮领域普遍现象,味千拉面只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体现。
朱丹蓬谈到,味千拉面需要完善其供应环节,持续提升产品水准,开展环境设计革新,优化服务机制,将顾客忠诚度放在首位,必须兼顾价格与品质的平衡,方能抵御市场风险。
今年八月,味千(中国)公布过业绩预警信息,紧接着就遭到投资者猛烈抛售,一天内股票价格大幅度下挫二十个百分点。到九月六日为止,味千(中国)的总市值只剩下八点九五亿港元,每股股价是零点八二港元,和刚上市时的最高纪录相比,价值已经缩水了超过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