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一位市民李某(化名)向极目新闻举报,7月6日那天下午,他全家正围着生日蛋糕庆祝,忽然发生意外,场面顿时安静下来——他的伴侣在吃好利来“巧果乐园”儿童蛋糕时,猛地从嘴里吐出一块指甲盖大的透明塑料块,边角很尖锐,像刀片一样。这个藏在蛋糕核心部位的东西,导致生日庆祝活动仓促结束,并且使李先生全家随后的生活一直感到不快。
消费者称分食蛋糕吃出塑料片
李先生提及,7月5日,他特地在好利来上地嘉华店提前安排了那个儿童蛋糕,7月6日中午12点,他前往店铺取了蛋糕,并立刻把它送进了冰箱。
午后进食期间,伴侣猛地从口中吐出一物,经检查方知是锋利边缘的塑料制品碎片。他着重说明,全家人都是用手直接取用食物,并未动用餐厅备置的塑料餐具,同时刀具依然保持完整状态。
根据李先生提供的影像资料,该物件为非规则形态的塑料件,边沿较为锋利,置于光线下可显现通透特质。此材质疑似为低档的即时包装用品,质地坚硬且易碎,稍加触碰便可能产生破损。“此物看起来像是廉价的一次性包装材料,非常坚硬且脆弱,只需轻微接触就担心会被割破。”李先生向笔者说明,所幸食用者尚为成年人,倘若儿童误吞,其后果将难以预料。当天,他马上拨通了利来官方服务热线,由于已经过了工作结束的时间,服务人员留言表示第二天由店铺方面进行后续联系和解决。
店长先承认失误后要求取回异物鉴定
7月7日,上午时分,相关店铺的负责人主动联系了李先生,表示愿意承担责任,并承认是制作过程中包装物混入了糕点,同时表达了歉意,称“确实属于我们的失误”。李先生表示,当时负责人提议补偿两盒半的熟芝士,但他没有接受。他坚持要求店铺调查清楚异物究竟是怎么出现的,并且按照标准进行赔偿,不过当时并没有说出具体的赔偿数额。
关键时刻发生在当天下午,李先生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148条,了解到可以要求全额退款并获十倍赔偿金,于是重新联系了店长,店长这时却突然改变说法,声称异物或许源自原材料供应商,需要收回异物进行检测,赔偿事宜要等检测结果出来才能决定。
李先生为了保存依据,当天向12315官方反映情况,到晚上就把那块东西和剩下的蛋糕送到了相关店铺,并且整个经过都有录像,"店铺负责人知道我反映的问题后,说会通过市场监督单位来解决这个问题。"
市监部门建议当事人通过诉讼解决
李先生谈到,7月8日,北京市海淀区上地街道市场监管部门开始处理这起事件,他向工作人员递交了所有相关证明材料,包括照片和视频。然而,一周后他得到的回应是,现场检查没有发现任何问题,因此不能对相关店铺实施处罚,建议采取法律途径解决。
市场监管部门在电话沟通时表示,未能发现确凿材料证实杂质是在店铺制作期间混入的,李先生对此表示疑惑,蛋糕采用封闭式包装,他提货后立刻放入冰箱冷藏,杂质不可能自行进入其中,
7月14日,李先生利用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渠道表明立场,同时@好利来官方及其负责人,对此好利来门店提议补偿500元充值卡和蛋糕费用,但是不同意十倍赔偿方案,区域经理在通话中承认“店长交流上存在不足”,但强调“没有证据显示异物源于本店”,也无法出示蛋糕制作过程监控和调查结果。
7月17日,极目新闻记者联系好利来官方客服电话进行确认,接电人员记下信息后说明要等上级指示才能答复。发稿时为止,记者没有收到好利来任何回音。7月15日,好利来官方微博私下联系李先生表示"最终处理方式由店铺决定",到现在仍未说明异物出处、调查情况等关键信息。
律师:消费者已举证,商家需证明自身无过错
极目新闻记者整理近期投诉信息时了解到,一些网友称在好利来店铺购物的过程中,遭遇过食品里混有杂质、食物腐败引发身体不良反应等情况,但店家仅同意给予少量赔偿或进行基础的退款换货。例如,6月17日,河北省正定县一名顾客在当地好利来店铺购买的面包里,发现了锋利的物体,并且该物体划伤了口腔。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148条有明确规定:若生产了不达标的安全食品,购买者有权要求十倍价款或三倍损失作为补偿,若补偿金额低于一千元,则按一千元来计算。
湖北鼎君律师事务所吴源源律师指出,消费者已经提供证据显示蛋糕中包含异物,依照举证责任转换规则,商家必须证明自己没有过失。市场监督管理局经过调查,以没有察觉到问题的理由决定不进行处罚,但这并不妨碍消费者通过法律途径要求赔偿。
李先生做了个统计,蛋糕标价238元,按照规则能拿回1000元补偿,不过他为维护权益已经花了20多个钟头,付出的时间代价比得到的补偿要多得多。更让他感到心寒的是,好利来从承认到否认的态度变化,让人感觉比塑料片还要让人难受。
李先生目前仍在等候好利来的明确答复,他并非执着于索要具体金额,而是迫切希望得到一个解释:孩子所食用的蛋糕,其安全标准究竟是如何界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