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元一块的网红蛋糕,有29元给了“网红”

日期: 2025-10-16 06:04:51|浏览: 1|编号: 15545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网红”这个称谓就像一块强力磁铁,一旦与它产生关联,便会吸引大批甘愿掏钱的年轻人,他们心甘情愿,不声不响地在网红店铺外排起长龙,队伍绵延不绝,毫无怨言。黄牛的焦灼情绪越重,网红食品的价格越高昂,这条队伍就越显得人潮涌动,长势不减。

贴上“网红”标签,身价涨了多少倍

传统美食一经网络推广便重获生机,不过此举也引发部分人不满:过于火爆,导致价格飙升。

蛋黄酥就是网红界的一个“新贵”。

蛋黄酥属于广州地方特色点心,售价不高,风味香酥,其中软嫩有嚼劲的麻薯包裹着咸蛋黄,吃上一口,咸、甜、鲜、香各种滋味同时刺激着舌头。

从前,甜品铺玻璃柜里常见孩子们围坐,目光死死盯住咸蛋黄点心,那时只需分文即可购得;而今,该点心被包装入华贵盒中,身价倍增,需耗费数小时排起长龙才能购得。

被包装过的蛋黄酥,已成送礼佳品。/ 淘宝截图

堪称网红食品界传奇色彩更浓的,或许是“国民主食”中的一种,那就是方便面。

漫长的旅途火车里,孤单的异国土地上,又或者清冷的深夜时分,五块钱一碗的面条,抚慰了多少落寞和孤单。

中国人对速食面食的依赖程度,蕴含着广阔的市场机遇,因此众多专营速食面食或提供速食面食加热服务的店铺,纷纷在各大繁华地带涌现,这些店铺都冠以雅致的名字,称为速食面食屋。

泡面食堂的工作就是把一包包泡面从杂货店转移到装饰别致的店铺里,然后盛在带有北欧设计的盘子上,加入几根青菜和一枚荷包蛋,放在印有条纹的餐垫上,这样一碗“网络流行泡面”就制作好了——需要留意的是这种网络流行食品的价格:八十三元。

能够标出这个价位,说明它具备吸引力、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那么,那些愿意为“网红食品”支付费用的人,究竟是在追求哪些特质?

“网红食物”背后,是“网红营销

关于网红食品,像蛋黄酥或泡面这类,人们最多的谈论,一个是价格高,一个是觉得不值。

在淘宝查找“蛋黄酥礼盒”,购买者留言几乎都是“适合送礼”,或者“口感平平、不会买来自己品尝”;在小红书浏览“泡面食堂”的相关内容,评论大多集中在“味道寡淡”和“价格不划算”,还有网友提出疑问:吃泡面原本追求的就是便捷,花83元吃一碗不好吃的泡面,究竟有什么必要?

价值何在?价值或许并非来自“流行食品”,而是源于“流行宣传”所创造的丰厚回报。

很多人说泡面食堂适合拍照,却鲜有人说味道好。/ 小红书截图

那款模样显得不太干净的丹麦面包,经吴昕、杜海涛等名人推荐后,变得广为人知。它之所以如此出名,是因为特意做了夸张的表面装饰,铺满了大量巧克力酱、奶油以及巧克力粉,味道甜得发腻,几乎尝不出面包的原味。这种面包的含糖量与脂肪含量都非常高,长期食用容易导致因体重增加而引发的健康问题。

烟熏冰淇淋是网络爆款,它独特之处在于能“呼气成雾”,咬一口冰淇淋,便哈出一团白气,拍成短视频非常吸睛。为了让烟雾效果更明显,店家在普通冰淇淋里混入许多液氮,这样做既没有提升冰淇淋的口感,还时常发生冻坏嘴唇的情况。

央视网曾报道冒烟冰淇淋冻伤事件。/ 央视网截图

只要网红食品的价值得到关注,就不会接连发生不良事件。

物价飞涨、口感下降、用料欠佳……那些被网络热捧的传统文化美食,多数不过是商业炒作的杰作,它们侥幸占据了风尚顶端的片刻,却牺牲了长久建立起来的信誉。一旦热度消退,难免会被时代潮流所遗忘。

明白网红食品并非真正能吃的东西,还是控制不住想要去追逐网红风潮,显然,排队购买网红食品这件事,其实和吃没有关系。

为“网红食物”排队,到底排的什么?

为“网红食物”排队的人,排的是心理满足,也是虚拟人设

第一点,是满足合群的社交心理。

孩子自幼就受到父母的教导,务必与同窗和睦相融,建立真挚的伙伴关系,人不能缺少知己,也无法与周遭环境完全隔绝。

未曾料到,年纪渐长,知己渐少。许多人虽在社交平台上广受欢迎,却寻不到一位可深夜倾诉的知己。盲目追随当前风尚,是最省事且容易融入的方式。

当下热门的剧集、明星的传闻、新出的穿搭、抢手的网红店……这些都是现代社交不可或缺的话题,紧跟潮流去关注,就能轻松参与各种群体讨论,找到归属感和踏实感,"我不再是一个人,我和周围的人一样",这种感觉令人开心且满足。

“新出的网红饮料,你没听说过?”聊天结束。

“火成这样的脏脏包,你居然没吃过?”聊天结束。

我正排着队,我的朋友也在排,我朋友的朋友同样在排,你却没排队,对话就此结束。

只有吃过“网红食物”,才能让我们合群。

不说了,我去排队了。

第二点,是获得幸福感。

当人们得到希求的、相对稀缺的东西时,幸福感就来了。

网红店铺安排人假装排队,不只是为了造成视觉上的效果,还另有一个目的:让顾客经历一些波折,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错觉,觉得这是一件需要付出才能获得的难得之物,它只属于少数群体。

品尝着“少数人独享”的糕点,内心十分愉悦:哎呀,我真是太幸运了!

以小龙虾闻名的“文和友”,据说每日有7000个食客在等候。图虫创意

第三点,是塑造虚拟人设。

社交平台需要建立个人形象,它好比一个虚拟的介绍卡,针对不同群体的朋友展现各自的特色。

在社交平台呈现不同形象,朋友圈里是模范生和优秀学生,日常充满活力;微博上则是意见领袖和追星族,经常参与争论,对偶像图片表现出浓厚兴趣;知乎上塑造高收入专业人士形象,回答问题注重逻辑,标点使用严格;豆瓣上展现文艺青年风采,书评里大量运用不常见词汇。

网络流行美食,好比一个打造形象的辅助工具。设想一位在都市核心区上班的年轻女性,身穿连衣裙和皮鞋,午间光顾咖啡馆,倚靠在宽大玻璃窗边,品尝价值五十元的蓝莓点心,啜饮一杯六十元的美式咖啡,随后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动态:这美好时光,源于午后茶歇。

有时候发一次,她必定会假装;始终这样发,她就变成了人们眼中的成功者——这就是“道具”的神奇之处。

形象能令上司觉得我非常勤勉,能令顾客觉得我十分干练,能令心仪的男士觉得我温婉体贴明事理,还能给不熟悉的网友留下无限的遐想余地。

每一张精致的照片,都在帮助我打造人设。/ 图虫创意

网红店铺,看似贩卖的是饮食,其实售卖的是塑造理想形象所不可或缺的要素。

第四点,是给自己造梦。

迪士尼乐园中,所有扮演动画角色的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可以取下头饰,这样做是为了维持童话氛围的神秘性。

人们都明白动画角色并非实际存在,却为何反复被其迷惑?由于现实生活不尽如人意,因此需要借助虚构的美丽天地来麻痹自身。

网络流行食品同样如此,那些制作精良的食品能够造成一种“我的人生非常幸福”的假象。

难怪有人说,网红食物吃多了,便觉得自己也是网红了。

喝了这杯咖啡,告诉自己生活很美好。/

第五,则是满足无聊需求与猎奇心理。

你相信吗,大多数人的生活,其实很无聊。

沉闷的时光格外难捱,每天醒来都不知该做些什么,别人在排队,自己也加入进去,不论排什么队伍,倘若能看些热闹,那就更妙了。

商家利用这种心态,在食物和吃法中融入新鲜元素,使这些年轻人有更多欢乐可以体验。

西安永兴坊最近推出了摔碗酒,每喝完一碗就需摔碎一个碗。这种独特的体验方式吸引了众多游客,他们纷纷排起长队参与其中。“摔”这一行为本身带有一定的冲击力,能够让人感受到打破常规的畅快淋漓。至于酒的味道如何,反倒成了次要考虑的因素。

如今这个推崇个性的年代,众多传统饮食,纷纷踏上走红的热潮,没有人甘心落后于风潮。

但网红的结果,有时让人一言难尽,价格变了,味道也变了。

十元钱的蛋黄酥、十二元钱的锅盔、八十三元钱的泡面,都不算什么,关键在于,它们的质量能否匹配上其声望,是否真的值得人们花费时间等候,是否真的值得大家争相购买。

但愿我们每次为网络流行美食所排的队伍,都值得珍惜光阴,都无愧于心,都符合长久以来对传统饮食那份始终如一的珍视。

参考资料:

网红品牌那种带火的锅盔店,扩张得特别快,才半年多时间,全国就冒出了将近八百家分店,人民日报观察室报道了这一情况

【2】被查封的网红店,戳穿多少“伪精致”谎言  谈心社

鲍师傅、喜茶、一点点这些网络知名度高的品牌是如何迅速走红,成为热门的?新消费领域信息参考

【4】幸福感、网红店和排队的上海人  姜汁满头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