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心集团最为引人注目的时候通常是在每年的中秋节期间,香港的演艺人员手持印有奶黄流心月饼的图片,在地铁站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形成了一种普遍的景象。
实际上,这家香港的知名饮食企业是内地众多热门餐饮品牌的背后支持者。
二零一九年美国网红汉堡品牌Shake Shack来到中国内地市场,更早之前星巴克、元气寿司、一风堂等餐饮企业也陆续在中国内地开设分店,这些行动的背后都有美心集团的推动作用。美心集团有一项核心业务,就是负责代理经营海外的餐饮品牌。
美心集团运营负责人萧德威近期公开透露,该集团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地区合计经营大约两千家门店。从区域分布来看,美心在内地的店铺数量约为三百个,其中超过百分之六十都开设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中
图片拍摄:界面新闻 蔡星卓
美心集团并未公开上市,其经营状况的具体信息从未正式对外披露过。不过借助它的股东,外界还是能够对美心集团的业务情况略知一二。
美心集团一半的股份由牛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DFI零售集团掌握,这家公司也是惠康、宜家家居、万宁、7-11等企业的上级公司。根据美心集团2023年财务报告,该公司该年度的总销售额达到31.0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225.4亿元,DFI集团在2023年相关业务板块获得了7900万美元的盈利,这一数据较上一年实现了超过两倍的显著增长,据此估算,美心集团2023年的整体利润大约折合人民币11.5亿元。
不过美心集团并未因餐饮业较疫情阶段有所复苏就显得过于自信,而是决定在内地跟香港地区推行稳当的经营方针。
萧德威表示,国内民众倾向于网上购物和点外卖,给经营带来难度,因此公司将在高线城市扩大规模;在香港,美心将重点发展中等价位餐饮,计划每年新增30至40家分店。这种策略调整源于当前消费氛围,本地顾客购买时更为谨慎,加上入境旅客数量下降且消费习惯转变,更倾向于追求特色体验。
此外,香港居民前往内地购物的趋势也必定会对美心在香港的生意造成影响。在最近结束的“复活节”假期里,香港入境署统计显示,共有超过227万香港居民离开香港,其中超过190万人选择了前往内地。
美心的谨慎与它过去较为进取的发展策略有所不同。
美心非常看重那些深受年轻人喜爱、充满现代气息、能够体现未来消费发展方向的特质;同时,品牌是否拥有足够的市场规模也是考虑的关键因素;娄伟作为品牌中国区总经理,在长宁区那家分店即将落成之际,曾向媒体透露了这些信息;他强调,品牌选择必须兼顾受欢迎程度、潮流感以及引领消费升级的能力;此外,市场潜力的大小也是决定性条件之一;娄伟对界面新闻报道了这些观点。
回溯到18年前Shake Shack创立之初,香港美心集团凭借其作为食品领域时尚品牌代理人的身份,逐步积累了丰富的行业认知。
2000年5月,星巴克在香港中环交易广场开设了首个分店。与此同时,星巴克与美心食品国际有限公司携手,组建了美心星巴克咖啡餐饮(南中国)有限公司,将华南市场委托给美心运营。这一举措标志着星巴克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开端。但随后,星巴克重新掌控了美心集团在内地的业务主导权,美心现在仅持有星巴克在香港和澳门的完整经营控制权。
2006年,美心集团涉足寿司连锁事业,旗下开设元気寿司与千両分店,使中国食客初识以“回转”形式上菜的日式料理。四年后的2010年,美心将元気寿司引入深圳,由此成为内地首家日料门店。其他同类日料品牌包括千两以及日本拉面品牌一风堂。可以说,美心通过运营这些日料品牌,为日后日料市场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西餐上,美心看中的餐厅也有不同定位。自2006年引进国际知名的高端烧牛肉品牌Lawry's The Prime Rib,2007年增设了名为“星美乐”的中档欧陆餐厅,2014年又引入了美国知名餐饮The ,再加上今年新开的Shake Shack,从十几元的汉堡简餐到数千元的西餐盛宴,全方位满足顾客对各种价位餐饮的不同需求。
美心引入的诸多品牌大多采取相似策略,首先进入香港市场,凭借当地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再拓展中国内地市场,逐步从华南、华东、华北的领先城市向其他区域渗透。同时,美心集团恰逢中国内地市场过去二十年消费水平提升的黄金时期。
但永远有正在消费升级的地方——美心集团将目光投向了东南亚。
美心集团在东南亚地区拥有将近八百家门店,其中泰国分布大约五百家,越南分布大约一百家,新加坡分布大约一百七十家,这三地门店数量中星巴克占据的比例较高。萧德威预测集团整体门店数量每年会提升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新增门店将主要集中在新开发的东南亚市场。美心近期在东南亚的显著行动有,今年三月于泰国建立了首个Shake Shack分店,紧接着十二月上旬在泰国设立了首个The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