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翻译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瑟原本配备二十五条琴弦,然而这首诗的问世,正值李商隐的夫人离世之际,因此五十根琴弦的表述,暗含琴弦断裂的寓意
即便如此,它的每一根琴弦,每一个音符,都足以抒发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
庄周心里明白,他真正追求的是那种不受拘束的蝴蝶状态,这种向往是他生命意义的体现。
望帝的善良品格和善行能够打动斑鸠鸟儿,这同时说明了“华年”的含义。
海中月影,宛若泪凝之珠,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哀愁,即便夜色晴朗,思绪也萦绕着泪水。
在那个特定的蓝田地方,才能产出如同烟雾凝结般的优质玉石,这种情况非常罕见,暗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情绪。
那些值得怀念的美好事物和时光,都只能存放在往昔的记忆里了,这同样也包含了自己对年轻岁月的深深怀念。
那个时候那些人觉得那些事情都很普通,完全不懂得珍惜,自己年轻的时候对生活也是这个样子,随便对待。
锦瑟并非天生五十根弦,每根弦每根柱都牵动对青春岁月的怀念:据《周礼·乐器图》记载:雅瑟有二十三根弦,颂瑟有二十五根弦,镶嵌宝玉的称为宝瑟,织有锦缎花纹的称为锦瑟。《汉书·郊祀志上》提到:秦朝帝王让素女弹奏五十弦瑟,声音悲怆,帝王禁止她不止,于是将瑟拆成二十五弦。古时候的瑟,体积有大小之分,弦数也不尽相同。李商隐的诗句中,有提到“锦瑟惊弦破梦频”,出自《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还有“雨打湘灵五十弦”,来自《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这些句子中,没有明显的原因,却流露出悲伤的情绪,这构成了整首诗的情感核心。许多研究李商隐诗歌的人,都认为这些诗作于他晚年。因为李商隐的妻子去世了,所以原本二十五根弦的瑟,变成了五十弦。“思”字变读去声(sì),律诗中不许有一连三个平声的出现。
庄生曾经梦见自己变成蝴蝶,醒来后却分不清自己究竟是庄生还是蝴蝶,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迷惘;李商隐引用这个典故,想要说明人生虚幻如同梦境,过去的种种都像烟雾般消散。
美丽的女子弹奏着华丽的瑟,悠扬的琴声,唤醒了诗人的梦境,使他无法再次入睡。其中似乎包含着美好的景象,然而又像是缥缈的幻境。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如同梦境的无奈和困惑。
望帝的心思寄托在杜鹃鸟上,《华阳国志·蜀志》中有记载:杜宇成为帝王,被称为望帝。他的助手开明,凿开了玉垒山来治理水患,望帝就把国家大事交给了他,依照尧舜之间禅让帝位的做法,把帝位传给了开明。望帝后来隐居在西山上。当时正值二月,杜鹃鸟开始鸣叫,所以蜀地的人们听到杜鹃鸟的叫声就会感到悲伤。杜鹃鸟就是子鹃,也被称作子规。蔡梦弼的《杜工部草堂诗笺》第十九篇《杜鹃》的注释中引用了《成都记》的内容:传说中,望帝死后灵魂变成了鸟,这种鸟被称为杜鹃,也叫做子规。蜀国的杜宇皇帝曾因为水灾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臣子,自己则隐居到山林之中,去世后变成了杜鹃这种鸟,整日整夜地悲鸣,直到口中流出鲜血。
大海中月光映照时珍珠却含泪:《博物志》记载:南方海上有鲛人,像鱼一样生活在水里,从不停止编织,他们哭泣时眼泪能变成珍珠。《新唐书·狄仁杰传》记述:狄仁杰考中明经科,被调任汴州参军,因被官吏诬陷降职,案件交由闫立本审理,闫立本发现他才能出众,便道歉说:孔子说过观察过错可以了解人的仁德,您真可以说是被埋没的珍珠了。
蓝田县有座蓝田山,又名玉山,位于县东二十八里处。《元和郡县志》对此有载。陆机在《文赋》中写道,石头里藏着美玉,山峦因此增辉,水流中若隐若现的珍珠,让河川更显妩媚。司空表圣在《困学纪闻》卷十八中提到,戴容州曾形容诗中的景象,如同蓝田日和暖阳,好玉悄然生烟,这种美景可远观却难以近看。李商隐的“玉生烟”句,据说就源自此说。
这份情感本可成为日后怀念的往事,然而当时却已感到迷茫失落:全文围绕此情展开,明确点出“此情”二字,与开头的“华年”形成呼应。意思是:这种心情,不必等到今天回忆起来才感到无尽遗憾,就是在当时就已经让人无法排遣的迷茫和忧伤了。那么,到了今天再追忆,那份遗憾又该是怎样呢!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层层递进的复杂情感,而这些复杂的情感,最终都是为了说明那种迷茫的痛苦心境。
五十弦的锦瑟是上天神灵的器物,凡间见到的锦瑟只有二十五根弦。五十弦的锦瑟,其声调过于繁复,其音量过于浩荡,其韵律过于哀婉,以至于普通人难以领会。五十弦的锦瑟,是作者用来比喻自己:怀有卓越才能和远大志向,却无法为世人所用。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时期,关于《锦瑟》这首诗的创作目的,人们一直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没有一致的结论,有人认为它是表达爱国情怀的作品,有人觉得是追忆亡妻的篇章,还有人认为是在抒发个人身世感慨,将自己比作有才华的人,也有观点认为是在表达对等待的孩子的思念之情。
诗文赏析
搜索 国学梦 即可回访本站
《锦瑟》属于李商隐的杰作,喜好诗歌的人都乐于传诵欣赏,是名气最大的一首;不过它也是最难解读的一首晦涩作品。有观点称此诗是献给令狐楚家一名叫锦瑟的婢女所作的恋情诗;也有看法认为此诗源于对亡妻王氏的追忆而写成;还有人提出中间四句诗能够对应瑟的适、怨、清、和四种音律特质,因此推断这是一首描写乐器的咏物诗;此外还存在隐喻政治、抒发创作心路等众多解释。历经千年众说纷杂,没有定论,其中以“悼亡”和“自伤”这两种说法最为普遍。
诗人在创作中频繁运用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烟这些典故,借助比兴手法,发挥联想与想象,将听觉体验,转变为视觉画面,通过零散意象的拼合,营造出迷蒙的氛围,进而借助具体可感的诗歌形象,表达其真切浓烈,同时又隐晦曲折的深刻思考。
诗名“锦瑟”取自首句前两个字。传统观点中,有人曾将其视为咏物诗,但注释者普遍认为:此诗并非咏瑟,实为借用瑟来暗示主题的“无题”作品。
首联提及“锦瑟无端五十弦”,所谓无端,便是天生如此,并非刻意为之。琴类乐器,有的有三弦,有的有五弦;筝类乐器,通常有十三根弦;唯有瑟,竟多达五十根弦。如此众多的弦索,用来表达纷乱复杂的情感,该是何等悲伤。古代传说中,泰帝与素女的故事,本已充满哀愁。诗人借用这个典故,作为象征,暗示自己与众不同,世人所用乐器不过三弦五弦,而自己之瑟却拥有五十根弦。他确是难得的天赋异禀之人。表明其禀赋超群,心思细腻,洞察入微。其比兴手法运用得极为精妙。紧接着一句,琴弦与柱子,回想起年轻时的恋情时光。起首的两句总括全文,引出后续内容,以下皆是怀念美好的青春岁月。然而这美景难以持久,使人感到失落和惆怅。
上联引用了《庄子》里的一个故事,讲述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生动地飞舞,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这个人;等醒来之后,发现自己仍然是庄周,却不知道蝴蝶去了哪里。下联提到的望帝,是周朝末年蜀地的一位君主,名字叫杜宇。他后来让位隐居,却遭遇国家灭亡自身丧命,死后灵魂化作鸟儿,在晚春时哀啼不止,啼到口中淌血,它的鸣叫充满哀伤悲切,能深深触动人心,人们称它为杜鹃。这联两句诗,描绘的是美丽女子弹奏着锦瑟,奏出复杂琴弦的乐声,将诗人从梦中唤醒,使他无法再次入睡。其中暗含着迷失、离开、未能到达等意思。它模糊地包含着美好的景象,却又像是虚无缥缈的幻境。华美琴声,凄婉乐曲,唤起诗人深深的悲伤、无法言说的愤懑,仿佛听到杜鹃的悲鸣,送别春天离去。一个“托”字,既写了杜鹃寄托春意在鸟鸣中,也写了美人寄托春意在锦瑟上,举手目送之际,展现花落水流之美。诗人高超的笔法与奇特的情感,在此处已达到一个顶点。
律诗在完成颔联之后,经过“起”和“承”的阶段,便进入了“转”的阶段,笔触在此处,通常前面文意已经形成一个小小的停顿,看似要结束却并非结束,其中蕴含的意思等待进一步阐述。在此之后,开始落笔书写,仿佛重新开始“起”的过程。这种笔势有时像奇峰突然耸立,有时像藕断丝连,有时将笔推远拉开,有时表面舒缓内里紧张,虽然手法可以各不相同,但神韵和脉络,是既有转折又始终连贯的。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颈联的上文融合了几个传说故事,珍珠出自蚌壳,蚌壳生长在海里,每逢月光明亮夜晚安静时,蚌壳会朝向月亮张开,用来滋养珍珠,珍珠吸收月光精华,才会达到非常光亮的状态,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说法,人们常用珍珠比喻眼泪,这种说法自古就有,传说中人鱼哭泣,每一滴眼泪都能变成珍珠,这也是海里的奇特景象,月亮高悬在海洋上空,珍珠沉浮在泪水中,在诗人笔下,已经构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奇妙境界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那个蓝田沧海的说法,并非毫无根据。晚唐诗人司空图曾引用过戴叔伦早年的话,戴叔伦说过这样的话:“诗人笔下的美景,如同蓝田的阳光温暖,美玉的烟霞缭绕,可以欣赏却不能放在眼前。”这里用来作比喻的八个字,几乎和这首诗下联的七个字完全相同,可见这个比喻另有出处,只是后来古籍散失,难以找到最初的来源。用戴叔伦的话来解释,是否恰当,也无法确定。晋代文坛名宿陆机在其传世之作《文赋》中,曾留下精辟论断:美玉深藏于山石之内,则整座山峦为之增色;璀璨明珠隐匿于流水之中,便整条河流因此生辉。蓝田,作为一座山名,坐落于今陕西蓝田县东南方位,历来以盛产美玉而闻名遐迩。这座山沐浴在阳光的温暖中,其中蕴含的玉石灵气(古人认为珍贵的物品都带有一种肉眼难以察觉的辉光),缓缓上升,但美玉的精华从远处看似乎存在,靠近了却感受不到,因此只能远远欣赏而无法拿到眼前,这描绘了一种极为优美的意境,但它既难以捕捉也无法真正接触。这首诗的这句,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发和联想中写成的,用蓝田日暖与上句沧海月明形成对仗,产生了格外鲜明强烈的反差效果。从字面意思看,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协调的,因为沧字原本就指代青色。诗人对词句的精心锤炼,能体现出他的文学素养和深厚功底。
诗人对沧海月明这种景象,怀有格外深厚的个人情结。他曾因病无法参加河东公举办的“乐营置酒”活动,便创作了“只用沧海月,压倒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诗句。由此可见,他对此景,一方面对其高远清朗极为欣赏,另一方面对其清冷孤寂深感惋惜: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惆怅,完全流露在字里行间。
这副对联和前联总共引用了四个典故,各自营造了不同的意境和氛围。庄生梦蝶象征人生的恍惚与迷茫,望帝春心体现苦苦追寻的执着精神,沧海鲛泪蕴含着辽阔的孤独感,蓝田日暖则传递出温馨而朦胧的喜悦。诗人从典故中汲取的意象非常奇妙、飘渺,他的内心世界向人们慢慢展现,青春的美好、生命的感悟等都融入其中,但这些只能用心体会却难以用言语表达。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清楚点明“这份情感”,与开头的“青春岁月”形成联系,行文没有丝毫犹豫。诗中表达:这样的心境,不必等到今天追忆才感到无尽遗憾,当时就已经让人无法排遣迷茫了。对于普通人来说,常常是到了晚年,回想过去:深感年轻时光太容易流逝,事业没有成就,时间白白浪费,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而遗憾至极。但天资卓越的诗人,早在事情发生之前,就敏锐地预知到了,却无能为力,心中充满无尽的失落感。这正体现了诗人李商隐,通过锦瑟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李商隐一生饱经忧患,内心藏着难以言说的苦楚,积压着极致的悲伤,这些情感郁结在胸中,化作诗句表达出来,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哀愁,反复回荡,深深触动人心。他的一首送别诗中写道:“庾信一生常怀感慨,杨朱临死仍存情义;弦音凄厉仿若寡妇弹瑟,甲胄冰冷仿佛思念丈夫的筝声!”(《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由此可见,筝瑟之曲,往往寄托着生死离别时的哀怨与苦涩,其情意之深,可以想见。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李商隐,人称义山,别号玉溪生或樊南生,乃是唐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其祖籍在河内,也就是现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他本人则出生于郑州荥阳。他精于诗歌创作,并且骈文方面的成就同样令人瞩目,被视作晚唐时期最优秀的诗人之一,与杜牧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