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瑟》堪称李商隐的杰作,无数岁月以来,人们无不深陷其中,为诗歌所描绘的幽深境界与迷离之美所吸引。
李商隐的诗歌作品通常含义隐晦难以理解,《锦瑟》更是被公认为特别难以解读的一首诗。后世的诗歌评论家们对《锦瑟》都进行过注释说明,不过这些解释大多停留在浅显的片段分析上,缺乏深度的阐释。
元好问因此深受触动,于是在诗歌评论中写道:望帝将春日情怀寄托于杜鹃鸟,美人用锦瑟抒发对青春的哀怨。诗人们总是称赞西昆体辞藻华丽,唯独遗憾没有人为其作注。
这首《锦瑟》让人费解。纵观历史,没有任何一首诗像它那样,正因为它含义朦胧,反而引得无数人解读、称道。
《锦瑟》全诗总共五十八个字,在漫长的岁月里引发了诸多争议,至今没有定论,成为文学界的一段佳话。想要准确理解《锦瑟》,必须先了解作者本人,正像人们常说的“了解作者才能评论作品”那样。
李商隐其人
李商隐生于八一三年,卒于八五八年,字义山,别号玉谿生,籍贯河南沁阳,年仅十九岁时,其文采便赢得了诗人令狐楚的器重,并经由令狐楚引荐,二十五岁成功考取进士。
泾源节度使王茂元很看重李商隐的才能,把他请去做助手,又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李商隐。
唐文宗开成二年,经应令狐楚举荐,李商隐考中进士,然而在唐代,即便获得进士身份,通常也不能马上获得官职,还必须参加吏部主持的考核。
此时,令狐楚离世,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征召李商隐,李商隐深思熟虑后应允,前往泾州担任其幕僚。
王茂元很欣赏李商隐的才华,还将女儿嫁给了他。
这件事给李商隐的波折人生埋下了伏笔,因为这场姻缘把他卷入了唐代持续半个世纪的牛李党派斗争的风波里。
王茂元一向与李德裕过从甚密,因此被看作是李党的同僚;与此同时,令狐楚及其家族却是牛党的核心人物。所以,李商隐的举动很容易被理解为对刚刚离世的长辈令狐楚以及牛党势力的背离。
李商隐反复向令狐绚表达心意,盼望得到引荐,然而自身境遇毫无起色,终生承受冷遇。
受牛李党争波及,李商隐在官场处境艰难,一生仅担任过校书郎、县尉等低阶职位,或暂居节度使府署任职。
李商隐长期在外漂泊,一生经历诸多磨难,仕途不顺心情抑郁,去世时年仅46岁。
朦胧凄美的《锦瑟》
李商隐文学天赋极高,精于写诗,尤其擅长七言绝句,为晚唐代表性诗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
在李商隐的诸多诗歌中,《锦瑟》堪称压轴之作。
李商隐在官场屡屡受挫,生活中也充满不如意。他的忧愁、煎熬、沮丧的心情,始终寻不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对象,因此锦瑟便成了诗人抒发情感的媒介,其诗作原文如下: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起首句“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作为总纲。“锦瑟”指的是装饰华丽的古瑟。史料记载,古瑟有五十根弦,这“五十弦”的表述,带来一种繁复细密的感受。
辛弃疾在宋代创作的“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陈普于元代写下的“满楼明月调云和,五十弦中急雨过”,这些诗句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五十弦在李商隐的诗歌里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仅仅是瑟这种乐器的别称而已。
在李商隐的诗作中,这样的写法不止一次出现。
例如《听雨梦后作》里头“犹豫又遇潇湘雨,雨点湘灵五十弦”,又如《和郑愚二十韵》当中也有“于是五十根,中途分宫商”的句子。
诗人的言外之意是:听着锦瑟的弦柱上流淌的乐声,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年轻时的往事,由于锦瑟的音律复杂,容易让人心神不宁,心中的失落感也难以用言语表达。
《锦瑟》篇里提及的“五十弦”,意在渲染某种情调,由于欣赏锦瑟之声而引发的对于往昔的追忆,使诗人心情沉重。
“一弦一柱忆往昔”,瑟拥有五十条弦,在众多乐器之中,瑟的音色是极为多彩的,其繁复的节奏和急促的旋律,常常让聆听者感到心情沉重。
诗人笔下的琴弦与琴柱,实际是指弹奏古瑟时的声响,象征着瑟的每一个音节。这句话里,"青春岁月"才是整个句子的核心所在。
每根弦代表一个音高,表达一种情绪,这些纷杂的音高和曲折的情绪,实在让人难以承受。
李商隐作品里提到的“华年”,跟北宋词人贺铸在《青玉案》里写的:“锦绣时光有谁能共度?”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都在说美好的青春岁月。
锦瑟本身拥有许多根弦,这无可厚非,诗人却偏要指责它:锦瑟啊,为何你有这么多根弦?为何你能奏出这么多乐曲呢?
诗人只因心中有郁积,却反过来责怪锦瑟引起他心中的愁绪。
那种莫名的感觉难以描述,既讲不明也说不清,整首诗因此被这种莫名的情绪所笼罩。所谓莫名,就是没有理由、平白无故的。
积累在精神深处的烦闷原本安稳的,不过一旦被华美的琴声触动往昔的情景,便会产生一种不愿追忆的情绪了。
琴弦与柱子的每一个拨动都勾起了对往昔的怀念,诗里“华年”的用字和前面的“锦瑟”形成了呼应,既显露出年少时光的绚烂,更突显了青春岁月的短暂,同时加深了当下追忆的惆怅。
年华里偶有喧嚣鼎盛,终究似浪花飞絮般逝去了,留下的,唯有蕴藏在华美诗篇里难以描述的生命感受和五味杂陈的人生况味而已。
李商隐借助典故,将庄生梦蝶和望帝啼鹃两个故事融合,借此抒发深沉的情感。
首则故事为“庄生梦蝶”。当庄生化作蝴蝶时,他同飞舞的蝴蝶浑然一体,身轻如燕似无体重,心神恍惚仿佛忘却万物。此中景象虽透露着美好,终究是缥缈难寻的幻境。
蝶舞虽然好看,然而终究是时间短促、不真实的,文人常常为这短暂而不真实的蝶舞幻境所吸引。
生命如同虚幻的梦境,梦境亦是生命的写照,得失之间的忧虑,以及纠结的破灭感,完全占据了诗人的心绪,这更凸显了人生仿佛一场梦境的悲怆美感。
传说周朝末年蜀地有个君主叫杜宇,后来他的魂魄变成了杜鹃鸟,这个典故用来比喻内心深处的思念寄托在杜鹃的啼鸣之中。
杜宇最终不再现世,离世后灵魂化作一种名为杜鹃的飞鸟,这种鸟每到春天快要结束时便会鸣叫,常常叫得口中淌血,它的叫声充满悲伤,十分凄凉,能深深触动听者的内心。
为何他隐居山林仍难排愁绪?为何他选择杜鹃传递情愫?
春意,是一种缠绵的、眷恋的情感,是对往昔追忆的心情,是隐秘爱恋的哀伤,是难以言喻的复杂惆怅。
有人思念往昔种种,表达过想要重返的愿望,然而杜鹃鸟鸣声却暗示着应当返回家园。
逝去的岁月,终究无法重现,错过的永远无法挽回,极尽表达时光不再、旧事难寻的哀伤。把情意寄托给不谙世事的杜鹃,这本身就是一种虚无缥缈。
律诗讲究起、承、转、合。颔联之后是颈联,已到“转”笔之时。
颈联的笔法有时像高山陡然耸立,有时像莲藕折断丝缕不断,有时是一笔铺展开来,有时是表面舒缓内里紧凑,技巧虽然千变万化,但精神实质和内在联系,是有变化回旋却又始终连贯的。
颈联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诗人化用了《博物志》的记载:南方海上有鲛人,他们像鱼一样生活在水里,依然坚持织布,他们眼中流出的泪珠,能够变成珍珠。
古人觉得海里蚌壳孕育的珍珠形态,跟月亮的圆缺变化很匹配,因此把“月光明亮”和“珍珠”这两个事物关联起来;古代神话里,还有海中鲛人掉下的眼泪会变成珍珠的故事。
因此,诗人李商隐再次将“珠”与“泪”相互牵连,每当大海中浮现明月之际,珍珠呈现为圆润形态,珍珠尽管形态圆润,却宛若泪滴般细小。
诗人将珍珠人格化,暗示它源自泪水凝结,因而带有哀婉的韵味,同时,月光照射时,珍珠闪烁泪光的样子,使人体会到饱经风霜的灵魂里所含的那份忧伤孤寂。
蓝田日暖,玉气升腾,此乃山名蓝田之景致,位于今陕西蓝田东南处,素以出产美玉闻名。此地日光和煦,温暖如春,使得藏匿于地下的玉石精华,缓缓上升,若隐若现。
古人讲过:容州说诗歌中的景象,像蓝田日色和暖,美玉生烟,可以欣赏却不能摆在眼前。古人觉得,珍宝都带有一种特别的光芒。
美玉内部蕴含的灵气,从远处才能察觉,近前却难以发现,呈现出一种模糊不清的状态。这种灵气确实存在,但仔细审视,却找不到任何痕迹。
这句话寄托了作者诸多期盼与理想,好比蓝田山中的美玉,虽然能够看见,却终究难以获得。
浩瀚海面映照明月,是夜晚的景象,而蓝田地区感受日光温暖,是白天的景象;前者展现辽阔清冷的氛围,后者呈现明亮温馨的景象,两者形成鲜明对比,都反映了人生的缺失。
在浩瀚海面月色皎洁之时,珍珠也会垂落泪滴;在蓝田地区阳光和煦之处,美玉同样会散发朦胧的雾气。这种现象在文学作品中已经构成一个难以辨别的奇妙氛围。
诗人用四句诗,把难以言说的生命感受,寄托在四个优美的比喻上,表达出深厚的感触和丰富的联想。
开篇两句通过蝴蝶和杜鹃抒发情怀;中间两句借助沧海月明、蓝田日暖的景色,描摹出珍珠垂泪的哀伤与美玉生烟的困惑。
诗人在众多文字的空缺里藏匿其深意,致使意境朦胧难辨,甚至艰深费解,别具一番韵味。诸多画面都极尽美妙,然而在这愉悦感受背后,却隐匿着一种生命虚无、怅惘的情绪。
这就是诗人的生命,这就是诗人一生的生命体验。
它既有丰盈饱满的一面,也有内敛幽深的特质,既展现出雅致迷人的风采,又带有朦胧恍惚、哀婉惆怅的气息,在辽阔的想象领域中,能够引发人们深切的共鸣和审美享受。
这描绘了一种极为动人的景致,但却是难以企及且无法触及的。诗人对于这份崇高的情愫,是倾慕的,是坚守的,然而又是不敢冒犯,充满惆怅与惋惜的。
诗人的本意是说:这种情感并非等到事后追念才生出无边遗憾,实际上在当初就已经让人难以排遣失落了。
诗人以“此情”二字收尾,用作结束语,同时与开头的“华年”形成对照,诗的意境连贯不断,前后关联紧密。
李商隐仅用两句话就展现了诸多波折,这些波折旨在揭示那种失落忧伤的情绪,以及人生的感悟。这两句话因为饱含触动心灵的艺术魅力,而被称作不朽的佳作。
李商隐的人生历程中,饱含着难以启齿的悲伤,这种压抑的情感积聚在他内心深处,随后又借助诗作得以抒发,诗篇的韵律在反复低沉的节奏里,蕴含着令人动容的感染力。
这种难以言喻的心绪,悠长深远、美好宝贵又纠结难解。它似幻似真、似怨似爱、似悲似叹,在萌生之际便又消散无踪、徒劳无功。
即使那些时刻能成为不朽的怀念,但在怀念里,这些生命中的经历和人生的感受也是难以描述清楚,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回想起那段时光,当时又何尝不是糊里糊涂的呢?李商隐借助虚幻的比喻,构筑了缥缈的意境世界,抒发了难以捉摸、迷离失落的心绪。
小话诗词
《锦瑟》篇里诸多画面极尽雅致,然而这般雅致全都隐匿在迷离的意境里,它们与作者那种凄楚哀伤的人生感受相互交织,彼此辉映。
正是因为其中蕴含的绝妙意境和虚幻的想象,所以《锦瑟》才具备了震撼心灵的持久艺术感染力,并且成为了无数代人传阅的、在诗坛上享有盛誉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