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百味改名“赛百味儿”引热议!网友调侃:这下真成北京老字号了

日期: 2025-10-23 06:02:52|浏览: 3|编号: 16048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南锣鼓巷尚未开放,青砖墙边已经聚集了六七个年轻人,他们的手机正对着那扇贴着“二八酱三明治今日已卖完”红色标识的木门。

他们并非为了体验网红咖啡,也不是为了等候限量版球鞋,而是为了迎接一款夹着酥脆炸盒的西式三明治,这个场景极尽怪诞,如同将发酵饮品混入烈酒,却还要强行加进一根吸管。

三个月之前,赛百味将芝麻酱和牛肉夹入法棍面包,再搭配一瓶北冰洋汽水,推出名为“京味儿套餐”的产品,售价为57元。

外卖小哥身穿对襟短褂,骑着公共自行车将这份“物品组合”送至办公大厦,每月能够售出十万个。

数字显得繁多,但点赞榜首的那条留言表明:五十多元购买成品的料理,图的是什么呢?

图它叫我‘爷’?

一个简单的评语揭开了真相:外国品牌以为更换外衣就能充当老北京,但老北京民众品味挑剔,内心非常清楚。

更魔幻的是前门店的“二八酱限定”。

芝麻花生酱即时调制,炸咯吱盒即时弄碎,抖音观看次数冲到2300万。

关闭镜头后,店员依然从那台1998年的冷藏设备中取出标准化的面包基础——发出清脆的声响,营造出庄重的氛围,同时也让众人意识到,无论咯吱盒多么酥脆,都无法抵挡面包所散发出的工业化气息。

有人排队两个小时,刚尝到第一口就抱怨:“这跟加料了的赛百味没两样。”

”一句话,把两千多万次播放打回原型。

品牌方并未停歇,随后宣布将二十家店铺进行升级:采用四合院式的青砖墙设计,安装宫灯造型的照明,设置三明治自助制作台,仿佛要将店铺搬入胡同之中。

可真正的胡同大爷路过,探头看一眼就笑:“宫灯底下吃三明治?

还不如蹲门口吃炸酱面得劲。

老者不明白绩效指标,却明白日常:再雅致的青砖墙,也掩盖不了收银处那串“添料九元”的指示灯。

如果本土化仅仅停留在摆设的层面,那它就和游客身穿的“龙袍”T恤一样,都是短暂的假象,毫无实质意义。

数据不会撒谎。

入华三十年,全国才五百家店,不及对手一年的增量。

北京区域中店铺数量最多,达175家,分布在使馆区至清华南门一带,过去曾供留学生练习说话,也作为深夜剧场落幕后食客的临时用餐选择。

它确实成了不少人记忆里的“第二食堂”,但记忆不代表现金流。

点餐步骤依旧遵循“先挑主食再选馅料然后配菜最后加调料”的固定模式,轮到北京居民,只想表达:“您直接上地道全套菜系,省得我费神。”

那个选项在系统里找不到,只能勉强选了“芝麻牛肉不加酸黄瓜”,然后自己去端盘子找位置,感觉像是去参加一个独自进行的语言考试。

最让人不好意思的是定价。五十七元,在邻近的店铺可以吃到三碗炸酱面,并且还能多放两瓣蒜。

赛百味将“小铁盒”作为增值服务宣传,却忽视了老北京人对于小铁盒的向往是“两块钱能买好几包,酥脆到粉末飞扬”,而非“额外支付十五元才能少量获取”。

提升品质并非将普通食品陈列于精致容器,并附上异国情调的标记;真正的进步在于让优质物品更自在地存在,而非沦为展示用的摆设。

也有人替它说话:“至少它在学北京话,别的洋快餐连嘴都没张。

”这话不假。

在胡同里长大的孩子清楚记得,2003年非典期间,赛百味是极少数照常营业的外国店铺,他们隔着柜台递出温热的火腿三明治,仿佛传递着一份定心丸。

现在它想要留在北京的相关叙述中,但已经遗忘了,这些叙述的要点并非在于说话的腔调,而在于表达的心意。

真心不是穿着特定服装、询问“您是否进食”,而是将定价调整到贴近大众,简化操作环节,让面包的烘烤状态显得确实像是“新鲜出炉”——即便仅有少数店铺能够实现,许多人也愿意等候。

南锣鼓巷那家新店开张之际,体验摊位上摆放着许多小菜碟,有二八酱,有酱豆腐,还有腊八蒜,供人随意组合品尝。

一个小学生把腊八蒜夹进三明治,咬了一口皱眉:“辣!

他父亲在旁边笑道:现在明白了吧,北京的特色不是胡乱组合,必须得真正让它脱胎换骨。

孩子们不明白品牌运作的技巧,却说出最真挚的建议:如果选用腊八蒜,就要准备好有人会因此被辣得流泪;如果高喊北京特色,就必须接受北京市民用口舌来评判——味道好,第二天还会再来;味道差,宫灯再亮也无法温暖冷清的座位。

赛百味还有机会。

北京这个地方特别会让人外乡人慢慢变成本地人,不过它的做法只有一个:得先不摆出“我教你怎么吃”的谱,然后拿出“咱们一块儿吃”的心。

关于57元的标价,不妨先降至35元,让面包重新烘烤至最佳状态,确保芝麻酱分量充足,同时将“加芝士需额外支付9元”的指示牌暂时关闭。

等老人用完餐不再高声说话,孩子们无需父母催促就嚷嚷着“还要吃”,那时再讨论四千家新分店的事,就不再是屏幕里的文字,而是街巷里确实传来的烤面包味。

终究,北京从不匮乏传说,难得的是能将传说铭刻于心,而非仅仅定格于镜头的人。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