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网络流行品牌,它不仅擅长制造话题和吸引关注,如今又被赋予了新的意义,那就是这些网络名人往往很快就会过气。以那个被称为“世道末路的象征”的糕点店克莉丝汀为例,它的热度维持时间非常短暂。
最近,上海星瀚律师事务所公布消息,表示上海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无法偿还到期的债务,同时其资产也无法覆盖所有债务,因此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2025年3月12日下达了(2025)沪03破187号民事裁定书,决定受理该公司的破产清算申请,现在正向社会公众征集相关财产信息。
罗田安作为企业的掌舵人,多次在公开场合流露真情实感,常用“辜负了顾客、合作商以及全体同事”等话语抒发心情。早在两年前,公司就全面停业,到了今年四月初期,更是正式对外宣告开始破产程序。曾经被誉为“烘焙行业首家上市企业”的克莉丝汀,如今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踏上了衰败之路。
“这是一个有救的企业,一定会大有希望!”
克莉丝汀有32年悠久历史,创始人罗田安地位无可替代,他主导了品牌从衰落到复兴,再到最终陷入困境的完整演变过程。
罗田安原本在台湾销售牛仔裤,逐渐积累财富,成为知名企业家,三十岁便达成财务独立,传闻当时他担任十多家企业的负责人,涉足十余种不同产业。但一场经济危机令其资产急剧减少,据称数十亿资金无法周转,最终导致罗田安在台湾的生意彻底失败。
克莉丝汀也是在此刻应运而生。1993年,罗田安主导了两家上海合资企业的设立,以此成立了克莉丝汀,它成为最早一批接受外资投资的中式烘焙品牌。彼时克莉丝汀的整体投资额达到150万美元,其中两家上海公司各持有20%的权益,而罗田安掌控的公司则占股60%,是企业的控股股东。
值得注意的一个情况是,罗田安最初并不是克莉丝汀的负责人,他只是以出资人的角色参与了品牌的创立过程,直到1999年克莉丝汀因为亏损巨大面临存亡危机,当时公司只剩下17家分店,并且有两家国有企业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和上海糖烟酒公司表示要退出投资,罗田安当机立断,通过购买这两家上海企业的股份,实现了对克莉丝汀的全资控制,并接任了总经理的职位。
罗田安曾这样评价克莉丝汀,那家公司尚有挽救的余地,未来必定充满前景。
罗田安成为管理者后行事坚决,利用大量资金增加克莉丝汀的占有率,首先购置了上海吉元德食品,接着在2005年购入双红面包,创建了克莉丝汀的第三个核心制造基地,随后在2007年引入一家日本公司,向克莉丝汀注资2.2亿元,最后克莉丝汀还兼并了丹比艺术蛋糕。
2007年,头发花白的罗田安出现在《福布斯》中文版封面上,该杂志授予他年度创业人物称号,理由是“他具备非凡的冒险意识和开拓热忱”。
2008年,克莉丝汀每日能制作上万个装饰蛋糕,数十万个面包被分发至六百家店铺,晚上八点前基本售罄。据了解,在高峰时段,上海有百分之十四的市民是克莉丝汀的常客,该品牌已成为长三角上班族早餐中的常见选择。
克莉丝汀的著名时刻发生在2012年产品面市之际。在其官方网站的史册部分,最新记载也停留在2012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企业成立二十周年。被誉为“烘焙业首家上市公司”的克莉丝汀,当年创造营业收入13.88亿元,企业总价值一度超过200亿港币。
罗田安在公开场合表示过对克莉丝汀的信心,他强调过使用优质食材,例如新西兰的奶油和法国的巧克力,为了维持品质,即便花费更多也要确保味道。他认为顾客能够分辨出这种不同。
靠卖楼卖房偿还债务
克莉丝汀创下过门店数量之最,全国达到1052家,不过其发展势头在公开募股次年就开始走下坡路。
2012年克莉丝汀经营状况出现恶化,转为亏损状态,至2022年上半年店铺数量锐减至两百余家,同年七月被披露存在经营违规问题,致使几乎全部门店暂停服务,外界广泛流传该品牌存在“未支付租赁费用、未发放员工薪酬”的情况,尚未退还的预付卡金额高达2.5亿元,两个月后,克莉丝汀的官方微信公众号终止了内容发布。十二月份,由于存在五七千万元的贷款和资金拖欠问题,该公司的银行账户遭到冻结处理,所有经营网点均暂停营业活动。
二零二三年三月,克莉丝汀公布通告,指出因资金周转困难,被供货商提起了法律诉讼,公司银行账户因此被查封。彼时,克莉丝汀通过出售房产(处置了上海的两处不动产)来支付拖欠的租赁费用和员工报酬,但这些行动并未使公司出现任何好转。
2024年12月27日,克莉丝汀失去了公开交易的资格。罗田安多次公开发声,表达强烈愿望,希望收回被公司内部人员侵占的财产,或者通过实施破产清算程序,使克莉丝汀能够避免彻底消失在市场上的结局。
回顾克莉丝汀的发展历程,许多行业研究人士指出,该品牌的衰落根源于企业内部管理层的权力争夺。实际情况确实如此,自从公司公开上市以来,罗田安和董事会成员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公司高层的意见分歧十分显著,公开的权力斗争几乎成为克莉丝汀的惯例,罗田安曾经明确表示“基金热衷于短期获利,公司的长远规划无法有效实施”。
罗田安声称,自从“2012年公司公开募股以来,内部风气败坏,无人好好管理。投资人整天追问各种投资机会,一旦产生分歧,甚至互相攻击。”而其他董事会成员则指责罗田安是个“满口谎言的骗子”。
二零一七年,某次股东集会上,罗田安遭到投资方集体撤换董事身份,缘由是“决策激进引发亏损”。
2024年6月公司内部纠纷加剧,罗田安表示已向香港警方提交举报,对克莉丝汀经营者的账目提出质疑,认为存在不实情况,倘若相关机构经过深入核查,确实判定克莉丝汀需要破产并实施重组,他期望有实力且愿意经营好克莉丝汀的人能够接手。
二零二零年五月,罗田安再次向香港交易所提交实名控诉材料,指出执行董事朱永宁运用不正当途径获取股份与表决权,公司自公开上市以来因内部持续纷争而陷入困境,朱永宁方面则回应称罗田安“缺乏诚信,全是虚假指控”。
现在看来克莉丝汀能够重现生机的情况并非没有可能,不过罗田安依然抱着积极心态,希望克莉丝汀能借助破产重整的方式拿回那些被转移的财产,同时寻觅到有意向收购该品牌的合作伙伴。
不少人都认为克莉丝汀的衰败象征着一批传统面包作坊的没落,但实际这条行业的境况更加冷清。回想数年前,烘焙领域是众多有实力的投资方竞相追逐的领域,每次融资都以“千万”计,许多烘焙公司以“国风特色”、“本土化烘焙”作为宣传的口号。
也许克莉丝汀的倒闭算是某个时期的缩影,但更令人唏嘘的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老字号退出市场,可能仅仅代表着烘焙领域的新篇章即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