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早已get不到红宝石的英伦范儿,但老味道犹在

日期: 2025-10-23 10:28:04|浏览: 4|编号: 16061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今天正值儿童节,首先向各位致以节日的祝福,愿你们每天都充满喜悦哦️ 尽管工作之后便不再有儿童节的称呼,但每年这一天都难免让人感慨万千。对于居住在上海的朋友们而言,红宝石奶油小方是必须重温的怀旧甜点,因此今天我们要来深入探讨这一上海特有的经典点心。这次不再详细叙述,而是精选部分历史资料和关键数据,让大家简要了解其发展历程

红宝石的店铺招牌,原先采用红蓝两色设计,之后更换成了人们熟悉的红白搭配

红宝石,即中英合作红宝石食品有限公司,其官方网站上说明是“源自英伦,根植上海”。该公司由英籍华侨过秉忠创立,1986年1月以合资形式设立,投资比例为外商占45%,静安区粮食局占45%,静安区侨联占10%。最初成立的是“红宝石食品厂”的首家店铺,选址于静安区原粮店,位于华山路375号(现红宝石华山店所在地),采用前店后厂的模式进行生产和销售。过秉忠负责将西点制作的技术与设备从海外引入,中方则负责指派人员负责管理相关事务,此外,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受托,红宝石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II)专门制作了一个三层奶油蛋糕,当时正值女王首次访问中国。

创业之时,投入资金达二十万元,核心业务是售卖新鲜乳酪点心。彼时国家各类凭证尚未废除,大众购物习惯仍以凭票消费为主流。然而令人惊讶的是,不被寄予厚望的赤玉系列,首年就实现了全部本金的回收。在那个柴米油盐、家电等生活必需品都需要凭票领取的年代,这一成就堪称奇迹。

红宝石能够取得良好效果,其原因显而易见,当时华山路区域正在兴建希尔顿、贵都之类的五星级宾馆,这些宾馆的住客主要是西方人,他们为红宝石提供了稳定的顾客群体。

据老上海人“老周望野眼”讲述,那个年代红宝石很受欢迎,走亲访友时,手里提着红宝石很显眼。不过因为口袋里钱不多,路上提着蛋糕的人很多,但能吃上蛋糕的次数却少之又少。蛋糕经常被当作礼物传来传去,有时打开时已经坏了。

我们向上海的熟人进行了了解,他们确认了儿时红宝石会被反复传递,在亲友间辗转传递。由于鲜奶油的保鲜时间通常很短,仅能维持一天,因此发生这种情况并不令人意外。

红宝石在上海人心中的地位一直很稳固,即便发生了之前03中提到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多数蛋糕店还在用植物奶油,红宝石却已经率先大规模采用动物奶油了。动物奶油口感比植物奶油好,味道也更纯正,有顺滑细腻的感觉。因此,它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那个时期,仅由动物性油脂制成的蛋糕,在上海市民心目里方可称作“鲜奶蛋糕”,红宝石品牌也由此成为本地大小民众对“鲜奶油”的突出象征。

红宝石食品总经理应酉定表示,用动物鲜奶制作蛋糕的方法并不复杂,只是对费用和现实要求很高。十吨牛奶大约只能提取一吨鲜奶油,整个制作过程必须将温度维持在零度到五度之间,而且产品只能存放二十四小时。因此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许多企业都曾尝试采用动物鲜奶油,却因为费用问题最终都放弃了,红宝石几乎没有任何类似的企业可以与之竞争。

1993年,过秉忠先生在京城的一次访谈中讲出,红宝石1992年的营收总额突破千万大关,要知道1994年上海的房价每平米才卖3000元。京城首开红宝石店是在1990年5月,彼时市场上还有法国大磨坊、莫斯科餐厅等品牌与之竞争,店家售卖的咖喱牛肉卷略带咸鲜风味。

然而,发展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红宝石品牌在青岛、哈尔滨、陕西汉中以及新疆等地开设分店时,都效仿了上海的经营模式,并与当地的粮食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不过这些店铺在运营一段时间后纷纷停业了。

数据来自报道,图-CIB绘

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和饮食偏好,导致西式点心在最初阶段普及范围有限,经历挫折的红宝石选择返回上海,将发展重心转移到本地市场。根据历年公开信息,2009年该公司在上海经营的自营店铺达22家,年度营业额突破1亿元;到了2013年,自营网点扩展至40多家,年销售额达到2.58亿元;截至目前,根据企业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已在上海市14个行政区域建立了70余家直属经营网点。

去年疫情期间,红宝石的工厂持续运营,每天有3万余块奶油小方配送到上海居民家中。在疫情最为严峻的阶段,奶油小方的生产量不断刷新纪录,其他面包的产量也较往年同期增长了50%。

今年,红宝石持续表现强劲,每日外卖订单数稳定在两千左右,外卖产生的收入已占总营收的百分之十到十五之间。

曾经是西点行业的佼佼者,现在红宝石的分店在产品种类上毫不马虎,不仅供应奶油蛋糕,还有各式西点和面包,不过因为风味和口感与其他新兴烘焙店缺乏特别之处,所以它们都未能获得像鲜奶小方、掼奶油、迷你栗子杯那样高的名气。另外即便是奶油小方这种经典点心,其一直强调的鲜奶油特色,在当今的烘焙领域中,面临着众多相似产品的激烈竞争,只是依靠红宝石品牌的知名度和消费者忠诚度,才使得这个经典得以保存,然而在年轻一代的回应中,逐渐可以听到“缺乏新意”以及“感觉平平”的评论,说明他们的口味偏好已经产生了转变。

红宝石的推广方式相对比较固定,VIP会员卡、店铺活动等策略虽然对年长消费者作用明显,却难以引起年轻群体的兴趣。这种老办法能否借助产品创新和独特宣传继续发展,有待观察。

这便是红宝石的发展轨迹概述。经过35年时光,红宝石已经不再拥有"英伦风"和"潮流感"的标签,不过,红宝石开设新店时几乎无需进行顾客培育阶段,表明品牌接受度依然很高,这说明凭借品质积累起来的声誉,依然具备显著的市场影响力。此外,依靠"价格适中且品质优良"的产品策略,确实稳固地吸引了一片消费群体。红宝石凭借深厚的积累,面对新兴品牌时更具韧性。然而在上海这个变化迅速的烘焙领域,维持品牌在大众中的知名度,同时增强对年轻消费者的吸引力,红宝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