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85度C大面积闭店
80、90后的白月光“暗淡”了
那家被80、90后称作“白月光”的蛋糕店85度C,如今正遭遇经营难题。
近日,初代烘焙网红85度C大范围关店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杭州一家经营十余年的85度C庆春分店现已空无一人,门面招牌已被移除,店内所有桌椅也悉数搬走,入口处玻璃上张贴着停业通知,注明该店自9月18日起不再营业。与此同时,85度C在杭州的江城路分店、富阳玉长城分店也于近期接连歇业,滨江分店更是贴出告示,表明将在本月15日结束营业。
部分位于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地的代表性店铺已经相继停业,郑州、武汉、湖南等区域的身影也已不复存在。
十月份九月零九日,85度C的总部企业美食-KY公开发布官方声明,公司决策层已经决定对中国大陆地区的商业运作方案进行修改,那些持续产生收益不达标的特定地点和店铺,会逐步停止服务,预计一年内要关闭的门店数量会超过四十家,这个变动规模是近五年以来最大的一次。
根据美食-KY公布的财务资料,到2024年9月为止,85度C营业范围内的中国大陆部分,其收入份额已经从之前的峰值百分之七十二降低到了百分之四十二。
对此,不少网友直呼:“又一个青春记忆落幕了!”
曾一度碾压星巴克的初代烘焙顶流
如今为何无人问津?
这家初创企业曾创下年营收88亿元佳绩,每年新增100家分店,业务范围遍及美国、澳洲等地,堪称早期烘焙业翘楚,一度声名显赫。
2003年成立的85度C,是台湾省的一家连锁咖啡、蛋糕及烘焙品牌,其特色商品包括凯撒大帝、海盐奶绿、黑岩豆豆等。自它诞生之日起,85度C凭借“优质咖啡亲民化”的经营理念,在台湾地区迅速走红,在其发展顶峰,在台湾开设了逾八百八十八家分店,年营业额突破八十八亿元新台币,一度超越了当时在台湾经营着两百多家门店的星巴克。
2007年,85度C踏足中国内地,于上海启用了第一间分店。依靠“价格实惠+即时烘焙”的经营方针,85度C迅速成为那个时期的烘焙界领军品牌,不仅把店铺开设在黄浦核心商业区日月光中心的黄金地段,还一度掀起了“早午餐”的生活风潮。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85度C的扩张策略是靠近星巴克选址,不过售价要低于星巴克,主要目标是一线城市中心地带的商圈,目标客户群体多为追求时尚的年轻消费者,因此被媒体称作“星巴克的强劲对手”。
然而近年来,烘焙赛道更新迭代速度飞快。
一些广受欢迎的烘焙食品,比如黄油年糕、玉米挞、碱水吐司等,成为了备受追捧的网红产品,引发了消费市场的热烈反响,促使众多烘焙企业纷纷效仿,试图推出类似的热销商品。
另有一些烘焙店,比如超市里的面包房和9.9元烘焙工厂,它们以非常实惠的价格提供烘焙产品,这种做法正迅速增加它们的店铺数量。
当前,烘焙行业也吸引了不少新竞争者,既有来自高档酒店饼房的意外成功,也有像茶颜悦色、海底捞这样的知名餐饮企业,凭借其客源基础和供应链资源,强势进入蛋糕甜点市场。
内参君经过实地探访和细致观察得知,85度C虽然也紧随潮流,陆续推出了核桃马里奥、黄油年糕、玉米挞等广受欢迎的新品,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该品牌始终未能成功打造出自家的标志性爆款产品。
此外,近些年里,85度C多次陷入食品安全争议的漩涡中。不仅如此,该品牌还曾因某些立场问题,引来了内地网友和众多平台的强烈反击,这成为其经营状况每况愈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烘焙行业大洗牌
初代网红集体退场
近期,不仅85度C,面包新语、欢牛蛋糕屋这些老牌网红店也陷入困境,许多昔日顾客盈门的网红烘焙点,现在正接二连三地停业,
今年六月,杭州的连锁蛋糕店欢牛蛋糕屋,在它的官方公众号上发布了一篇告别信,正式告知大家这个经营了十二年的品牌要停业了。
二零二五年七月,知名糕点连锁店面包新语突然传出众多门店同时停业的消息。
这家享有“法国国宝级”美誉的糕点品牌,其位于京城的最终一家分店,已经公布歇业声明,明确终止服务的日期是七月十日。
八月,浙江瑞安的烘派世家连锁烘焙店,公布停业消息,说明受市场状况和财务负担影响,所有分店计划于八月一日终止营业。
就在不久前,那个在泉州到处可见的连锁烘焙店向阳优焙,突然间全面停止了在当地的经营,所有分店都关门了。
烘焙行业停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根据资料统计:到2024年12月,烘焙领域新开设的店铺达到10.3万家,同时关闭的店铺有9.5万家,整体增加的店铺不足8000家。而到了今年7月,烘焙产业新增的店铺数量变成了负数,具体为减少1986家,整体增长率为负的0.7%。
老牌烘焙纷纷跌落神坛,其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
一方面,老牌烘焙普遍面临品牌老化、管理缺失的问题。
坚持十年售卖同一类型面包,店铺装修样式持续数十年未曾调整,内部各个角落都展现出与当前市场格格不入的过时气息。如今烘焙行业新品不断涌现,顾客偏好持续快速变化,像这样经营多年的面包铺子,很容易被年轻群体所忽视。
另一方面,烘焙领域竞争日趋白热化,老牌网红们正遭遇两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压力,处境十分艰难。
一部分是走高端路线,产品定价普遍超过三十元钱的优质烘焙品牌,它们正快速进入大城市市场。另一部分则是超市里的烘焙产品、工厂店等高性价比商品在低线城市迅速普及。那些过去依靠品牌附加值生存于中间市场的早期网红品牌,现在面临“上不去下不来”的困境。
除此之外,这些老牌烘焙品牌还面临盲目扩张、管理缺失的问题。
部分企业为迅速扩大规模,压缩学习时间,甚至运用不规范的上门指导方式,缺少严谨的合作伙伴运营机制,对合作方的资格评估、业务管控存在疏漏,造成运作无序。公司内部职责归属不明、组织结构杂乱,致使指令传达迟缓,无法敏捷地应对外部环境调整和突发状况。
当前烘焙行业已不复昔日轻松盈利的黄金时期,单纯依靠品牌知名度已无法应对高速竞争的市场环境,必须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寻求突破,只有专注产品核心,精心打磨品质,才能在饱和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
轮值主编|戴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