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四北大街的稻香村“零号店”最近很出名,与普通门店不同,这里的点心都是手工现烤,品质更优,价格也高一些,高峰期据说排队能排到几十米远,一些热门点心还经常供不应求,我早就想尝试了,前两天终于去了“零号店”,觉得这里的点心都很好吃,很想吃,买了三盒花了100多元,回家后吃得非常满足。
稻香村零号店
[id_1[]]
不清楚多少北京少年和我相似,童年时念念不忘的佳肴里,有许多是这类点心。如今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嘴馋的孩童了,可每次看到稻香村的标志,还是禁不住要买些。时常看见有年轻客人对店员说:没错没错,右边第二个,师傅,给我来半斤就行。心里会有些许小小的不满,连点心的名称都说不出来!我非常清楚,每种糕点,特别是点心盒,都牵动着许多往事……
01
和点心匣子的爱恨情仇
如今每逢节日,许多人到处追寻传统的节日气氛却一无所获,感叹节日的感觉正逐渐消失。节日的氛围究竟是什么,对于我这个七十年代的北京人而言,在物质和食物都短缺的时期,节日的味道就是各种令人难忘的食品的香气,例如点心盒子,对它的期盼曾伴随我整个童年春节。
开启点心盒的那一刻无比喜悦,我至今仍清楚记得,整整齐齐叠放的点心闪耀着迷人的色泽,弥漫着甜美的香气,这种直抵心灵的震撼快感,构成了关于过年最深刻的印象。
那个年代,点心匣子是过年走亲访友时最常用的伴手礼,每家都要准备不少送人,同时也会收到别人送来的,收到后可能还会再转送出去,家里的小孩子会一直盯着看还剩多少个匣子,每次送走一个都心里不太情愿,有时候送出去的匣子还会被退回来,整个过年期间互相拜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趟围绕“点心匣子”的交换活动。礼物送得差不多的时候,家长最终决定剩下的盒子可以自己享用,孩子们一般会高兴得手舞足蹈。
最渴望的是拆开点心盒的那会儿,心里会胡思乱想好几天,毕竟每个盒子里装的东西都不一样,而且盒子有贵有便宜,里面的美味程度也天差地别。想了那么久,等到过年时打开盒子,我的心就会怦怦直跳,随便看一眼就能判断出这个盒子的好坏和精华所在,蛋糕和萨其马是最顶级的,但一个盒子里数量不多,是孩子们抢夺的焦点。我们家的习惯是早餐每个人只能享用一个糕点,有限的几个点心盒可以吃到来年正月十五。看着满是油迹但香气未散的空盒子,我会失落好一阵子,心里总盼着明年春节早点到来。
确实,我也遭遇过最倒霉的状况,就是点心盒子转来转去之后,终于到了可以吃的时候,却发现已经发霉了,那种想哭都哭不出来的绝望感受,到现在还清晰记得,简直恨得牙痒痒,怎么会这么容易坏呢?点心盒子,承载了我童年时许多的爱与恨啊!
02
一个完美的匣子什么样
北京人向来有走访亲友时赠送糕点作为礼物的传统,其中蕴含着一些讲究:通常情况下,这种礼物主要针对长辈,探望病人除外,自家制作或购买给家中老人吃的糕点,可以直接食用,无需包装,但在节日期间,包装精美的点心匣子仍然是必需的,如今仍有许多人坚持这一习俗,因此稻香村的点心匣子一直非常受欢迎,每逢春节,购买者需要排起长队才能购得。
那是数年前春节北京民众购置糕点礼盒的景象,人们排起长队,每人都获赠一份北京晚报
点心装在盒子里的时候,有现成的组合,也能够自由挑选。我小的时候心里总是存着一个缺憾,就是盒子里装的全部点心并非都合胃口,因此总是先选着吃下喜欢的,把不喜欢的留在后面,那时就想着,等日后自己富足了,要准备一个盒子,必须装满自己最中意的。
数一数,可喜爱的点心种类极多,比如枣泥酥、蛋黄酥、香芋酥、牛舌饼、南瓜饼、鲜花玫瑰饼,它们都是吃多少也不会腻的,不过相比之下,最中意的是萨其马。稻香村的萨其马以鸡蛋清、奶和糖来调制面粉,据说一斤面粉需要添加七两鸡蛋清,经过油炸处理后,呈现出细长中空外直的形态,口感极为细腻,几乎无需咀嚼,融合了蛋香、奶香和蜜香,形成独特的风味,可以说在众多糕点中脱颖而出。
精致的点心盒,不仅装着美味,也体现着制作者的用心。购买成套点心时,可以要求装盒或打包,店员会根据顾客意愿,将不同种类的点心放入盒中。装盒讲究技巧,无论选购多少种点心,每种都要在顶层露出部分,以便观赏。因此,装点心盒并非简单的事情。接着在盒顶铺上红色或粉色的点缀用纸张,然后以纸带交叉捆扎成方形,表面会系上提手。这一系列步骤连贯完成,捆扎得既美观又方便,还非常牢固,假如走亲访友时携带这种东西,就算里面只有两斤重的糕点,也比您提着几个大纸袋的点心显得更有体面。
03
最经典的点心是哪种
不少人误以为稻香村是京城的传统老店,其实并非如此,它源自外地。京城首家稻香村,坐落于前门外观音寺街,由江苏常州人士朱友清等人于民国初期建立,为了同当地糕点铺区分开,命名为“稻香村南货店”,主要售卖南方风味的点心。
朱友清等人还从江浙地区的老家聘请了技艺精湛的糕点匠人,依据北方的时令饮食习惯制作各类南方风味糕点,既美味又美观,与北方传统的面食相比,南方点心更为油腻甜腻,不易干枯开裂,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因此这些南方点心一进京便让人眼前一亮,富有人家纷纷抢购品尝,每逢中秋时节,稻香村月饼就特别畅销。民国初年,鲁迅先生经常在稻香村购买食品。
稻香村最初在前门外声名鹊起,经营状况极佳,早期投资者都渴望经营独立店铺。1916年,创办人朱友清离开稻香村,在西单北街创办了“桂香村”南货铺;股东张森隆也脱离稻香村,在东安市场门外设立了“稻香春”点心铺。这三家店铺,分别位于城市中轴线上及其两侧,各自形成势力范围,都是京城知名的糕点店。那个时代,改革开放开始,稻香村得以延续其老字号的招牌,并且恢复了从前店铺与工场一体化的运作模式,接着再次占据了糕点行业的领先位置。
七夕巧果
近些年,稻香村寻回了众多北京传统食品,令老者感到高兴,也使我们这些未曾品尝过的人有机会体验,诸如声名显赫的“京八件”、“状元饼”、“巧果”,另外还有“重阳花糕”、“五毒饼”、“立夏陈皮饼”、“大寒消寒糕”、“春分太阳糕”、“大雪红枣糕”等,这些食品都与二十四个节气相匹配。中国饮食文化重视季节平衡和阴阳协调,讲究五味的合理搭配,强调食物与时令相符,遵循特定时节食用特定食材的原则,这既体现了对健康的关注,也蕴含着吉祥的象征,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
讨论稻香村哪种点心最为经典,这其实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根据我的观察,牛舌饼和枣泥酥都拥有大量拥趸,"零号店"售卖的枣泥酥尤其显得玲珑剔透,枣泥质地更为细腻绵软,味道确实令人满意。牛舌饼作为稻香村咸甜口味点心中的佼佼者,近期推出的迷你版本体型很小,仅有普通牛舌饼的一半大小,不过口感依然浓郁地道,名副其实。
此外我最钟情的萨其马,稻香村有红白两种,红萨其马甜度极高,能拉出丝来!表面铺有红绿果脯丝,因此若不喜欢果脯丝或甜食的人,最好别碰它。但若渴望甜蜜时,咬一小块,会感到十分愉悦。白萨其马则比红萨其马温和许多,夹层中嵌有白芝麻,香气扑鼻,同时甜度也逊于红萨其马。
稻香村出品的各式“饼”当中,南瓜饼最为合我口味,其外皮散发着浓郁的奶香,内馅甜而不腻,每次经过店铺都难以抵挡诱惑,总要买上几块,另外还有乌梅饼、黄油枣泥饼、金猪饼、蛋黄酥、莲蓉酥以及抹茶酥,这些点心同样美味可口。
鲜肉眉毛酥和叉烧酥
核桃饼和柿子饼
现在市面上有不少新式点心,像我们这种爱吃肉的特别开心,刚上市的有“鲜肉眉毛酥”“云腿月饼”“鲜肉月饼”“叉烧酥”,这些都是咸味的,非常过瘾,不过可能有些人会觉得有点腻,这个就看个人口味了;核桃酥和柿子饼样子颜色都很好看,光是看着就让人喜欢,味道也还可以。
现在审视稻香村的糕点盒,跟从前完全不一样了,我也弄明白了“京八件”和“细八件”的不同。“京八件”包括福字饼,禄字饼,寿字饼,喜字饼,枣花酥,太师饼,黑麻饼,萨其马。“细八件”则包含枣花酥,玉蝶酥,小卷酥,合欢饼,甘露果,芙蓉糕,粉衣,蛋黄酥。
我决定尝试所有未曾品尝过的食物,以此满足长久以来对点心盒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