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蛋糕”打造“餐饮航母”--台商郑聪俊的20年转型路

日期: 2025-09-28 16:14:07|浏览: 2|编号: 14333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新华网长沙七月十三日电 记者李丹、明星、齐湘辉报道台商郑聪俊在长沙艰苦创业建立普罗集团,这家企业历经二十一年发展,旗下拥有十五家分公司,开设四百家连锁零售点,员工数量接近五千人。集团的品牌“罗莎蛋糕”和“台北豆浆”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销售。

做面包和做生料带本质上没有区别,核心都是要把工作做到位。这位年近六旬的郑聪俊先生,也就是大家口中的“罗莎之父”,前不久在长沙的罗莎公司总部,向媒体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此时此刻,窗外景象十分热闹,工厂内部正热火朝天,许多运送糕点的车辆,正在城市里各个罗莎分店之间来回行驶。

二十三载之前,郑聪俊在大陆创办的第一家企业是生产输送带的工厂。在那之前,郑聪俊从二十五岁起便在台湾岛经营了十余年,涉足室内装修设计、纺织品贸易、玩具制造、塑料制品以及五金产品出口等多个领域。

跨入其他领域,郑聪俊认为主要源于个人特质的影响。1991年,在内地投资兴起之际,他前往浙江嘉善县创办了生产生料带的工厂。然而,真正助其实现抱负的,却是远在内陆省份湖南从事糕点制作的事业。

那个年代,薪资水平持续攀升,台湾地区的对外贸易行业逐渐显现出局限性,他对此深有感触。某次,经由当地政府官员的热情相邀,他得以前往张家界观光,这次意外的旅程,便开启了他与湖南地区不解之缘的新篇章。

他考察新的投资方向时,发现湖南当地月饼和蛋糕长期保持传统的油腻口感,因此从台湾聘请了专业师傅,引入先进工艺和经营观念,创建了长沙罗莎食品有限公司,率先在市场上推出了采用植物奶油制作的蛋糕和配方新颖的月饼。罗莎品牌的问世,在长沙地区引领了健康潮流的消费风尚。

进入食品行业并非如郑聪俊所料那般容易,1993年,“罗莎蛋糕”首家分店在长沙开业大获成功,郑聪俊依据市场反馈决定在中秋节期间大量生产月饼,但因为他当时对食品领域了解有限,竟然不清楚月饼会变质,致使这家店在当年10月几乎经营不下去。

碰上月饼腐坏状况时,参与出资的合伙人全都撤走了,预备的月饼物料因而全额核销,造成了高达一二百万元人民币的损失。我一面负责店铺的日常运作,一面重新钻研书籍知识,到了半年时光便实现了盈利。

郑聪俊表示,当时是系统运行环节出了状况,之后全面优化了系统运行环节。每件事都有两面性,碰到困难跌倒了,也从中学到了教训。这二十多年进步迅速,正是因为经历挫折后更加勤奋地学习。

长沙“罗莎蛋糕”经营状况良好,让郑聪俊更加确信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决心。紧接着,罗莎蛋糕从长沙开始,陆续进入成都、武汉、重庆、昆明等城市。它从一家蛋糕店,逐步演变成一家拥有四百家分店的大型连锁企业。公司业务范围也从单一的食品行业,逐渐延伸到旅游文化项目和房地产领域。

原先公司购置的铺面,如今价值已增长十倍乃至二十倍。尽管在中国大陆房地产业务非常火爆,不过打造品牌更加不易。铺面的升值、土地的升值、房地产的升值,不过是偶然遇到的机遇,而品牌的建立必须投入大量精力。维护好普罗集团旗下所有品牌,才是我们真正的关键所在。

郑聪俊表示,这些年他在大陆发展过程中,遭遇过不少波折,也承受过诸多不公,不过他察觉到整体的投资环境正持续改善,特别是近些年积极向上的风气愈发浓厚。

郑聪俊卸下了长沙市台商协会会长的职务,但仍旧担任台企联常务副监事长,持续为大陆台商提供帮助。时间久了,他接触了很多人,认为国家对台政策的基本原则和方向是准确的,他们能够享受到这些政策,非常幸运。郑聪俊表示,这些年有机会在大陆发展自己的事业,重新焕发生机,能够亲眼看到中国在国际上的发展壮大,这是让他最为高兴的。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