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蜜艺术,非遗魅力!青岛小伙办起糖艺展,逼真作品被误认玻璃制品

日期: 2025-10-23 05:01:56|浏览: 1|编号: 16045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糖艺作品令人惊叹不已,许多人感到十分震撼,没想到糖也能制作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这仿佛是齐白石的虾,真的是用糖做成的吗?仔细观察,甚至能看见糖虾内部的虾线纹理,在3月23日举办的非遗与现代美学融合的“溯·明澈”崔久祥糖艺展览上,观众们不时发出这样的赞叹。

去年三月,有媒体对青岛国风糖画艺人崔久祥进行过报道,他当时提到希望将来能举办个人糖画展览。如今,这一想法终于实现。现在,他被称作“90后新锐糖艺艺术家”,并且曾经亮相央视,这些成为了他新的身份象征。对于自己的糖艺事业,他抱有更大的憧憬。

一年时间圆梦个人作品展首秀,“半岛是我的伯乐”

参观结束后,有人惊讶地表示,原来是糖创作了这件作品,它给人的感受非常强烈。

形态逼真的虾,茁壮的嫩芽奋力顶出泥土,光彩夺目的王冠等等,总共包含十六组,合计二十四件,这些全部是崔久祥创作的作品。

先前一年,半岛都市报率先对我进行采访,堪称我的知音,后来众多媒体也对我进行了报道,甚至上了央视,这期间发生了许多事情。一年前崔久祥在回应半岛记者提问时,就表达了期望在不久的将来举办个人作品展的愿望,以便让更多人近距离欣赏蕴含中国风情的糖艺雕塑,更真切、更深入地感受“非遗”所展现的别样神韵。

一年后的3月23日,他在海天MALL开展了名为非遗遇见现代美学的“溯·明澈”崔久祥糖艺展销活动。此展属于公益性质,持续展出至5月5日。他希望借此机会让更多人有机会在现实生活中欣赏糖艺创作,借此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水墨虾

开幕式当天,参观者络绎不绝涌入展馆,许多家长领着孩子一同欣赏糖艺佳作。惟妙惟肖的墨虾画作吸引观众驻足,纷纷赞叹不已。有人惊叹道:此作仿佛齐白石笔下之物,竟是用糖塑造而成,连虾体内部的纹理都清晰可见。崔久祥向笔者介绍,这幅墨虾图的创作将国画特有的艺术风格,与水墨渲染技法相结合,并融入糖塑工艺,实现了形神兼备,生动展现了中华传统艺术之美。

空闲时间完成24件作品,很少能凌晨两点前睡觉

崔久祥成名之后,接受了许多记者的约访,由于2024年是辰龙年,他在节庆前制作了一条金色的龙,命名为“祥龙献瑞”,这件作品引起了广泛关注,还出现在了央视新闻报道中,他的家人在除夕夜守在电视机前,期待能看见他的身影,他因此感到十分喜悦,家里人也为他感到骄傲。

他声名鹊起后,许多雅致之作和高超手艺逐渐为大众所知,海天MALL见识到他的糖画,便邀他开设专场展览。“那一刻他心潮澎湃,能够将心血结晶呈现于世,任人细细品鉴,他感到无比喜悦。”崔久祥这样表示。

繁花系列·紫玉莲

然而展览筹备过程并非毫无波折,其中遭遇了不少阻碍,他一度萌生退意,不过由于非常渴望让创作成果公开展示,最终选择继续努力。

半年前就已经明确了展览的初步安排,这段时间里有很多构思的交锋,涉及展陈的照明安排、整体色彩搭配、海报构思、作品展现方式、作品命名等细节,等到真正开始办展时才发现有无数复杂问题需要处理,最初的激动心情被紧迫感取代了,崔久祥表示,这次展览最终选定展出16组,共计24件创作,整个周期为半年,截止日期是3月23日,作品必须在截止日前五天布置到位。

展览日期越来越近,崔久祥的心理状态愈发糟糕,主题已经调整,创作内容也必须随之变动,在精神重负和身体透支的双重折磨下,他几乎要支撑不住,工作日要完成日常任务,展品只能挤时间完成,周末还要抽空参加节目,这半年来,他几乎没能在凌晨两点前入睡。

看展时以为是玻璃制品,看完才知是糖制品

这件作品十分雅致,在未了解情况之前完全没料到是糖艺创作,我和孩子都误以为是玻璃器物,未曾想到糖料也能塑造成如此精美的艺术作品,内心感到十分诧异。住在附近的费女士领着女儿外出闲逛,偶然路过此地便入内观赏,参观结束后,觉得意犹未尽,于是带着孩子前往糖艺互动区域体验,那里陈列着一些类似玻璃棒的糖块,通过高温工具将其融化,便可亲手塑造成各种期望的形态。参观展览之后,再动手制作糖艺作品很有价值,既能够欣赏艺术,又能够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过程,带着孩子一起学习是件非常有趣的活动。

玉玲珑·水仙

参观展览的观众手持手机或专业摄影器材,将眼前的精彩瞬间定格为永恒记忆。皇冠假日酒店市场部门的李莉是一位摄影发烧友,她在第二海水浴场完成拍摄任务后,前往商场消遣,于电梯区域目睹了糖艺展示的宣传海报。她本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抱有浓厚兴趣,恰巧随身携带了三脚架和摄影机,面对如此精美的艺术创作,她情不自禁地进行了拍摄。这些作品极需用‘震撼’一词来描绘,形态极其逼真,极能体现匠人的技艺,作品的精细之处处理得相当到位,从中可以看出匠人具备非常缜密的心思。

崔久祥目睹观众对展品表示赞叹,自己脸上露出喜悦神情。他谈到:众多参观者需绕行数遍才察觉这些是糖制品,当看到作品时纷纷惊叹。部分观众甚至想要购置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在展览结束后能够出售。此时他感到这就是举办展览的价值所在,让更多人有机会亲身接触并欣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先前付出的努力与遭遇的挫折全都化为乌有。

糖艺作品不再是瞬间艺术,用玻璃罩封存变成“永恒”

电视屏幕上展示着糖画制作的流程,糖浆被炉火加热至一百度到一百六之间,当糖液变得柔韧时,崔久祥手指一扯再一弯,一条精巧的虾须便制作完成。崔久祥表示,糖画和翻糖存在显著差异,糖画的糖体塑形时必须在四秒内完成,且糖体温度维持在160℃左右,而翻糖则可以反复塑形,类似于面塑的多次揉制过程,糖塑作品呈现的质感更贴近琉璃,这是翻糖无法达到的效果。

早先的一次访谈里,崔久祥曾流露心声:糖艺的受众范围太窄,糖质易流失,缺乏陈放意义,被称作转瞬即逝的技艺,因此不少从业者逐渐退出此道,他本人创作的物件也多是自我品鉴,带有独善其身的意味,时常反问自己,是否值得耗费大量光阴,去雕琢一件极易消逝的糖艺佳作。此次意外走红,使众多人领略到国风魅力,觉得所有付出都物有所值。

如今,糖画已经不再是短暂的艺术形式了。经过反复尝试,他将糖制工艺品放置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因为温度和湿度对糖的保存期影响很大,这样可以将作品与外界空气隔绝,保持内部温度和湿度稳定,通过实验发现糖制工艺品能够实现“长久保存”。

最初尝试制作这种具有民族韵味的糖画时遭遇了诸多困难,构思并完成一件富有新意的糖画往往要耗费六至八个小时,频繁取下手套后,手上常会磨出水泡。由于技艺尚不精湛,偶有疏忽便可能毁掉即将成型的糖画,这个制作过程实际上非常耗费心神,也曾萌生过放弃的念头,但终究因为对这份事业的执着而坚持至今。崔久祥表示,对待不情愿的事情只能勉强维持,而倾注心血的工作则源于内心的热爱。

希望到更多地方办展,呈现“非遗”之美

崔久祥声名鹊起,缘于他一年前观看一位老者制作糖画时留言称自己亦擅长制糖,并附上自己创作的糖艺照片,照片中他用糖制作的富贵竹呈现玉石般的色泽,引得众多网友质疑,他随即拍摄了一段糖艺制作视频作为回应,该视频收获了八万七千个赞,并受到网友的称赞。

崔久祥于2021年离开上海,前往青岛继续他的糖画事业,因为多年对家乡的思念,加上他的母亲希望他能住在附近,于是他放弃了上海的糖艺师职位,转而在青岛的酒店工作室继续从事糖画工作。

崔久祥

讲述糖画技艺的起源,崔久祥透露,是在烹饪学堂跟随师傅掌握的。十年前,崔久祥完成烹饪学堂的学业,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师傅的举荐,前往广州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负责教授学员制作面点、雕饰以及翻糖技艺。最初在学校向学生们传授技艺时,他感到十分愉悦,然而教学满一年后,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精进食品艺术方面的造诣,因此决定离开广州,前往上海寻求发展。

崔久祥一直偏爱传统艺术风格,自幼便钟爱绘制工笔的国风画作,经常将心仪的国画作品保存于手机之中。大约七八年前,他在上海担任糖画创意师期间,便着手探索将传统元素融入糖画创作,无论是糖画的形态、构思还是气韵,都充分展现了传统特色。

糖画中水墨的渲染需要借助糖料完成,并非简单操作,多种色调的交织融合,必须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理想效果,糖画还需传递国画那种洒脱的意境,崔久祥为了使糖画形态显得轻盈飘逸,在糖画各部分的构造上下了很多功夫,逐步研究糖画的支撑性能,偶尔制作好的糖画会因支撑力不够而坍塌。

他的艺术成就吸引了广泛关注,多家机构向他伸出合作意向,崔久祥透露,澳门某知名酒店曾聘请他担任全职糖艺专家,承诺的待遇是原先的三倍,但他经过慎重权衡,由于家乡情结难以割舍,最终选择继续在山东发展,扎根青岛。今后打算去更多地方举办展览,让众多观众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触动了每一位爱好者,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增强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荣誉感。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