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小伙创作“国风糖画”走红,网友:把糖做成了我吃不起的样子

日期: 2025-09-23 18:12:45|浏览: 0|编号: 13982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未曾料到,原本仅作为童年纪念的朴素糖画,某天竟被别出心裁地注入传统特色,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糖画塑造成件件逼真的“佳作”。在青岛,有一位年轻人,用糖雕琢出似玉般的吉祥竹,网友惊叹“糖艺太贵我消费不起”,他分享糖画创作过程的小视频,收获了87万次点赞和众多赞誉。3月1日,记者采访到了把糖画做成了“国风潮”的小伙崔久祥。

崔久祥糖艺师与糖艺作品

一个留言带火了这个糖艺师

崔久祥今年三十二岁,是一名专门制作糖画的艺人,干这行已经快七年了。他之前在抖音和快手上传过有关中国风糖画的视频,反响一直平平,没想到最近一件偶然的事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他在一个展示制作糖画的老人视频下留言表示自己也是从事糖类手艺的,并附上了一张自己创作的糖艺图片,因为制作的糖制富贵竹呈现出玉石般的色泽,引来了众多网友的疑问,他为了消除大家的疑惑,拍摄了一段自己制作糖艺的影像,这段视频收获了八万七千个赞和网友们的称赞。这位网友留言说,这种糖画就是传统手工制作的糖画,技艺非常精湛,令人赞叹不已,而且融入了国画风格的意境,画面非常美丽,观赏价值很高,网友们纷纷称赞这是艺术品,不是普通的糖果,而是具有极高艺术水准的作品,还有网友特别提到,这种翡翠糖画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希望创作者能够继续保持这种传承和发扬传统技艺的精神,不断推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先把糖醇放在火上加热,温度控制在158度到165度之间,接着倒入食用色素把糖染成绿色,等到糖块变得软糯时,崔久祥用手一拉再一弯,一个细长的螳螂腿就制作成功了,崔久祥表示:“糖画和翻糖有个显著不同之处在于,糖画的糖在塑形时必须在4秒内完成,而且糖的温度大约是160度,而翻糖则可以反复塑形,可以看作是像和面塑一样能够多次揉捏。他依照同样的方法,制作了螳螂的躯干和头部,接着用火机把做好的螳螂腿、头、躯干逐一加热,然后粘合为整体,一个活灵活现的螳螂便完成了,糖在他手中变得十分顺从。

奔走多地,“国风糖艺”一直是他的追求

崔久祥于2021年离开上海,前往青岛继续从事糖画创作,多年的思乡情绪加上母亲希望他离家更近的愿望,促使他放弃了在上海悦榕庄的糖艺师职位,转而在青岛的酒店工作室继续担任糖艺师。

讲述糖画手艺的起源,崔久祥向人透露,是在烹饪学堂拜师学成的。大约七八年前,崔久祥从烹饪学堂完成学业,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导师的举荐,前往广州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负责教授学员制作面点、雕刻以及翻糖技艺,起初在学校传授技艺时倍感愉悦,授课一年后,他意识到自身难以在食品艺术领域获得进步,因而决定离开,前往上海谋求发展。

崔久祥在糖艺技艺提升和学习的进程中,经历了很多困难,他谈到:“初次来到上海,我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找工作时,对方要求在一天之内完成面塑、糖艺、雕刻这三项作品的制作,我制作的作品得到了认可,不过还有三个月的试用期,那段时间,压力同样很大。过去在学校时总在受赞扬的氛围中创作,不曾察觉作品的缺陷,上海的创意负责人常指出作品的欠缺,这期间几乎要放弃,考虑不再从事食品艺术行业了。

崔久祥向来钟爱传统艺术,自幼便痴迷于工笔描绘的国风画作,常常将心仪的画卷保存于手机之中。大约六七年之前,他在上海担任糖画设计者之际,便着手将传统元素融入糖画创作,无论是形态构造、意境营造还是神态传递,无不彰显着东方韵味。用水糖渲染水墨般的效果并非易事,多种色彩的交织融合,必须经过反复练习才能达到和谐完美的境界。此外,糖画需要表现出中国画那种洒脱的意境,崔久祥为了使糖画形态显得洒脱、轻盈,在糖画的各个部分的构造上下了很多功夫,逐步探寻糖画的支撑限度,有时他制作好的糖画会由于支撑限度不够而坍塌。

最初尝试制作这种具有民族风情的糖画时,遭遇了许多困难,构思并完成一件富有新意的糖画往往需要六个小时到八个小时,频繁地取下手套,就能看到手上已经布满了水泡,由于当时技艺尚不精湛,偶尔会不小心打碎即将制作好的糖画,整个制作过程其实非常耗费心神,甚至一度想要放弃,但最终还是依靠着对这门手艺的喜爱,继续了下来。

不断尝试,将糖艺做出琉璃质感

崔久祥认为最令人难忘的作品是翡翠鸳鸯,他谈到自己见过许多糖艺借助玫瑰、天鹅来描绘情意,觉得那些属于西方的表现手法,而糖画领域此前尚未有作品能以中国传统文化来诠释爱情。于是创作了象征坚定不移,长久相爱的《翡翠鸳鸯》,在构成要素上选用了‘甘为鸳鸯不慕仙’和纯净无瑕的‘冰种雕刻玉竹翡翠’,成品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作品流露出中国人特有的浪漫情怀,内敛而充满魅力。

崔久祥力求创作出令自己满意的糖画作品,为此他进行了四次尝试。他希望糖画既能展现糖体的晶莹剔透,又能拥有丰富多彩的视觉效果,为此他尝试了多种方法。他尝试在糖体表面喷洒颜料,又尝试将颜料混入糖体拉制时使其均匀融合并产生光泽,还尝试在熬制糖体时加入颜料。但经过这四次尝试,他仍然不满意,认为这些糖画色彩混乱且缺乏质感,未能达到他的预期标准。

反复斟酌,眼看就要放弃,崔久祥忽然想到中国的琉璃器物,琉璃的艺术品色彩变幻无穷,光泽晶莹透亮、光彩耀眼,正适合表达这个创意。他于是给制作好的糖画蒙上一层透明糖衣,完成的糖画整体透亮,如同琉璃器物一般,兼具缤纷的色彩和通透的质感。把糖画做完之后,要再涂上一层透明的糖浆,这样看起来会像琉璃一样漂亮,这是崔久祥发明的糖画做法。

希望做个人作品展呈现“非遗”之美

糖画属于传统手工艺门类,同时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广受欢迎的工艺食品,通常以平面形式出现在公园和庙会上,像崔久祥那样在糖艺中融入中国风元素的创作者非常罕见,即便有技艺高超的糖艺师傅,也正逐渐退出这个行业。

糖艺不够普及,糖质容易消融,缺乏陈放的意义,被称作即逝的技艺。不少从事糖艺的人逐渐退出这个领域,我创作的物件始终仅供个人品鉴,带着一种自得其乐的意味,常常反思自己,是否值得耗费大量光阴制作一件难以持久的糖艺品。由于这次意外走红,让许多人领略了国潮的独特魅力,觉得所有付出都获得了回报。崔久祥这样感慨道。

此外,崔久祥盼望很快就能举办个人作品展,以便让许多人能够近距离欣赏蕴含中国风情的糖艺雕塑,从而更真切、更深入地体会“非遗”所展现的非凡吸引力,崔久祥表示:“对于前方的目标,是要始终坚守初心,把糖艺做好,期待能够如愿以偿,不受外界干扰。”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