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想到快餐,你会想到什么?
肯德基?麦当劳?
倘若能够回到十年之前,美国的三大快餐品牌之中,原本也包含赛百味这个名字。
这家快餐企业曾遍布全球4.5万家分店,现在却关闭了超过8000家网点,在中国市场发展近30年,经营的分店数量仅有700多家,与麦当劳的6000家门店、肯德基的1万家分店相比,其市场地位明显处于劣势,堪称“边缘参与者”!
为什么赛百味在全球快速扩张,却在中国始终不温不火?
同为快餐巨头,它为何扔不进中国人的嘴?
巅峰之路:赛百味的三大制胜法宝
1965年,美国,康涅狄格州
17岁的德鲁卡,为了赚取学费,开了一家小小的三明治店。
这家店铺起初名称为“Pete’s Super ”,主要经营营养便捷的餐点,收费经济实惠,很快获得了顾客的喜爱。
到1968年,它改名为赛百味(),正式开始扩张。
赛百味的成功,离不开三大核心策略——
1. 健康定位:精准狙击健身潮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期间,美国社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人们转而注重选择低脂肪、低热量的营养膳食,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赛百味顺势打出“健康快餐”概念,强调:
低热量、非油炸,比汉堡更健康
每款产品标注卡路里,甚至推出专门的低卡套餐
他们甚至招募了一批体型较胖的人参与研究,声称只要食用赛百味食品就能瘦身,结果有位参与者仅用三个月时间体重骤降100斤,这一现象迅速使该品牌在全美国声名鹊起。
在健康饮食成为潮流的时代,赛百味无疑是精准踩中了市场需求。
2. 低价策略:五美元大战肯德基和麦当劳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赛百味打出“5美元吃饱”大招!
5美元买一个30公分长的三明治,饮料还能无限续杯!
这一举措迫使肯德基、麦当劳不得不低头,仅仅一年的时间,赛百味就因此获得了38亿美元的收益。
3. 加盟模式:低门槛开店,疯狂扩张
相比麦当劳和肯德基,赛百味的加盟模式门槛极低:
开设麦当劳需要高达一百万美元的资金投入,而开办赛百味则仅需十万六千到二十六万三千美元。
低成本+快回本,让加盟商疯狂涌入——
1974年:16家门店
1987年:1000家门店
1990年:5000家门店
2016年:全球4.5万家门店,超过麦当劳!
一时间,赛百味成了全球连锁快餐之王!
但——疯狂扩张的背后,危机正在悄悄降临……
衰落之谜:赛百味的四大致命伤
1. 盲目扩张,加盟商抱怨不断
连锁网点数量庞大,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部分门店相距极近,仅一条马路之隔就能望见另一家赛百味,致使经营收益持续下滑。
1998年,有位律师评价赛百味的合作条款十分糟糕,理由是这种协议只关注新店的开张,完全忽视了合作伙伴的长远经济效益。
到2016年,赛百味的门店增长首次停滞,并进入“关店潮”。
2. 创新停滞,口味审美疲劳
30年如一日,三明治始终是三明治,产品创新极少。
大众开始觉得赛百味“乏味”、“缺乏创新”,并且食品安全事故也接连发生。
3. 价格崩坏,性价比不再
食材成本上升,5美元套餐消失,赛百味的价格优势不复存在。
二零二三年,赛百味以九亿五千万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私募股权机构,这标志着其独立运营的时期正式结束。
水土不服:赛百味为何输掉中国市场?
1. 饮食习惯不符:中国人吃不惯冷三明治
中国人用餐,注重食物刚出锅时的香气,而赛百味的冷三明治完全无法令人满意。
麦当劳和肯德基至少售卖炸鸡和薯条这类热食,赛百味直到2007年才在中国配备加热三明治的烤箱,其行动迟缓得令人惊讶!
2. 价格高,性价比低
赛百味在中国的三明治定价大多介于三十到四十元之间,部分特别高级的品种价格会高达五十元。
在美国,三明治售价仅6.99美元,折合人民币大约50元,然而,美国人平均每小时收入为30美元,因此,仅需14分钟的工作时间即可负担得起一个三明治!
但是在中国,这个价位可以支付一顿小火锅的费用,或者购买一套煎饼果子、豆浆和茶叶蛋,赛百味显然缺乏优势。
3. 加盟体系混乱,管理链路太长
赛百味的加盟模式,在中国极其复杂——
经销商需接受地方代理商的监督,地方代理商又须听命于国内总代理,国内总代理则向新加坡总部汇报,新加坡总部最终向美国总部负责。
调整菜单方案,更换应用工具,必须逐级通过审核,流程非常缓慢,而麦当劳和肯德基早已适应本地环境,已经开发出符合中国顾客口味的产品。
赛百味的未来:还有翻身的可能吗?
二零二三年,赛百味更换了其在中国市场的总代理,同时着手开设直属经营店面,并且着手推出更符合本地口味的产品。
然而现实情况是——赛百味的市场形象,被昂贵、自助式售卖、分量微薄等传统观念束缚,顾客的信心已经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