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烘焙第一股”克莉丝汀卷入风暴:上海工厂去年就已关停,大量拖欠货款、工资

日期: 2025-09-30 18:04:31|浏览: 0|编号: 144813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走进春天。

当前市场逐步回暖之际,曾经被誉为烘焙行业的领军企业克莉丝汀(,股价0.065港元,市值7879.5万港元)又遭遇了新的危机。早些时候,该公司公布信息,表示自身经营上遇到了难题,导致在支付门店租赁费用、上游厂商货款以及员工工资等方面有所延迟,由此累积了高达人民币5700万元的债务。

最近,《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通过走访克莉丝汀的供货商、生产单位以及从业人员等多个渠道进行了深入调查,发现这家公司因为内部的纷争问题,已经陷入了生产停滞和供应链中断的困境之中。公司创始人罗田安表示,现在很难继续经营下去,盼望能够尽快完成破产程序。

克莉丝汀制造中心位于上海双红面包公司,那里电动门被锁住了,据记者舒冬妮报道

生产工厂:去年就已关停

2022年7月,克莉丝汀就已遭遇“经营异常”的困境。彼时,该公司被披露上海多数店铺已停止运营,未兑换的预付卡金额超过2.5亿元,同时面临店铺租金、员工薪酬拖欠等系列难题。

今年三月十日,克莉丝汀公布了一份声明,诸多隐情由此昭然若揭:公司资金周转不灵且面临经营困境,在支付店铺费用、供应方货款、职员报酬时屡屡迟缓,到二零二三年二月二十八日为止,累计欠款高达五千七百万元人民币。因未能按时付款,部分供应方已提起法律诉讼,冻结了该公司的银行账户。

克莉丝汀在公告里表明,因为疫情不断影响,加上2022年上海(克莉丝汀主要经营区域)实施封锁,顾客消费能力下降,公司整体经营受到很大影响。虽然公司努力改变生产与销售方法,想缓解这种不利状况,不过这些措施仍然无法解决各种款项支付的问题。

《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前往克莉丝汀上海制造基地进行实地考察,在对话合作方及公司内部人士过程中得知,行业动荡的迹象出现得比预想的要早得多。

三月份的二十二日,上午时分,克莉丝汀制造基地所在的上海新红面包企业,其电动式可开合大门已经锁住,门卫室里面不见任何工作人员,玻璃板表面还粘着一张有关防疫的公告,发文日期为二零二二年十月十日

厂区现已空无一人,安保人员早已撤离,一位邻近单位的工作人员向媒体透露,该厂于前年便停止运营,2022年秋,仍有工友多次登门追讨报酬,据悉,先前这家企业产品颇受欢迎,然而近些年客流量锐减,职员数量骤降,据闻,此公司经营状况欠佳

那天下午,记者再次前往克莉丝汀别的制造中心上海吉元德食品有限公司,情形大致相同:厂区正门锁着,里面看不到任何人影。

有传闻称工厂即将重新营业,我为此前往查看。在厂门口,我遇到了一位曾在该厂工作十余年现已离职的员工王丽(化名),她正来回踱步。她表示,自2022年7月开始,厂里就已停止发放薪水,同年8月曾为赶制中秋产品而加班,到了10月便终止了生产,11月正式关门,不再允许员工进入工厂工作。

“十多年以前我初到这个地方,那家工厂有二百来号工人,当时经营状况挺不错,动不动就要加个班,每天得干上十二个小时活儿。后来时运不济,不少人相继离开,好几层楼里头差不多就剩一百上下号人了。去年年底,又有许多人离开了,不过也有几个没走成的。前些天,有的人已经领到了工资,可我的还没动静。”王丽表示,她最近获得了新的职位,这次重返工厂,目的是追讨尚未支付的薪水。

3月23日,记者尝试联系了那两家企业的公开号码,不过两部电话都没有人应答。

有关未支付员工薪酬一事,一位在克莉丝汀工作将近二十年的负责人向媒体人员陈述了更为详尽的情形。

2020年疫情暴发后,期间也曾有过停工停产的情况,那时便出现了工资发放延迟的现象,不过拖延的时间并不算太长。真正演变成惯例性的拖欠,则是在2022年春节之后,每逢数月就会停发一次。到2022年下半年准备离职之际,已经连续数月未能正常缴纳社保公积金了。这位负责人表示,在离开克莉丝汀之后,他发现公司拖欠了他四个月的社保公积金,还少发了一个月的薪水。

3月22日,记者前往普陀区金沙江路的克莉丝汀上海总部,那里是公司的核心机构,通常情况下大楼金光闪闪,但现在却异常冷清,室内灯光全部熄灭,主入口被锁,仅有一位保安在场维持秩序,显得格外突兀。据记者进一步了解,自今年开始,公司总部就一直处于无人办公的状态。

当天,经常有顾客前往现场补填尚未用完的预付卡券登记单,记者注意到,桌子上堆放了许多填写完毕的登记单。

克莉丝汀上海总部,大门紧闭 每经记者 舒冬妮 摄

供应商:已开始提起诉讼

部分职员尚未领取薪酬,一些顾客的代金券和预付凭证尚未消费殆尽,同时也有供应商的款项被拖延了很长时间。

有两家同克莉丝汀共事多年的供货商向媒体证实,该公司自2022年上半年度起便拖欠货款,因为款项一直未能结清,部分供货商从2022年10月份起决定中止供货,还有部分供货商已经着手提起法律诉讼。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但是所有(失误)都被归咎于这一事件,我个人觉得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核心问题在于管理上缺乏投入。你见过哪家企业开会从不讨论经营成果的吗?同样,也没有设定清晰的发展方向,你遇到这种情况了吗?一位在克莉丝汀服务了将近二十年的高管这样表示,她不认为该公司的失败完全是由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

事实上,在克莉丝汀的领导层内部,曾经发生过持续很长时间的权力争夺。2017年11月,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兼CEO,罗田安遭到多人联名提议,使他失去了董事资格。又过了一年,罗田安离开了CEO的职位,朱永宁接替了他的职务。二零二零年五月,罗田安向香港交易所提交了实名控诉材料,指控朱永宁运用不正当途径获取股份与表决权,并且指出公司上市后因内部持续纷争而衰败,朱永宁则反驳称罗田安“缺乏诚信,全是虚假之言”。

两家公司争执不断,克里斯汀的生意也日渐衰微。有供货商表示,走下坡路是2018年左右的事。他追忆,2018年前后,克里斯汀的订单量开始减少。另一位供货商补充说:"我们2014年加入时经营得还不错,每月供应七八十吨货品,后来就只剩下十几吨了。"

近些年,危机全面显现,一位从2014年开始给克莉丝汀提供鸡蛋的商家向《每日经济新闻》的采访人员透露,2021年下半年度起,克莉丝汀显现出延迟支付款项的征兆。最初,他与克莉丝汀达成的协议付款期限是三十天,2020年下半年度起,双方商议将付款期限扩展到六十天,到了2021年岁末,克莉丝汀开始发生未准时支付款项的状况。截至目前,该供应商还有60余万元的货款未结清。

直至今年3月10日,公司一纸公告,将危机置于台前。

在相关通告里,克莉丝汀仍然提及,现阶段,集团正着力推动经营范围的多样化,打算借助恰当的融资途径(例如处置部分资产和进行股权融资)来处理周转金短缺的状况,预计在二零二三年上半年重新开展业务活动。

克莉丝汀对于公司业务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在相关公示里没有详细说明。然而,从2020年和2021年的年度报告可以了解到,克莉丝汀一直与一些中医高等院校进行接触,商讨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公司希望通过中医学说的指导,融入饮食调养和健康保养的概念,从而让品牌增添更多有深度的价值。

对于上半年重新营业,供应方可能认为克莉丝汀会像2022年8月那样,在面临压力时处理顾客预付卡的情况。届时,拖欠的款项或许能够商议清偿。

2022年3月期间,部分供应商因克莉丝汀未能及时支付货款而停止供货。由于去年8月1日需要重新开业,该公司于7月27日紧急召集所有供应商,要求恢复供货。经过双方讨论,付款比例从最初的30%逐步提高,最终达到70%。因此,7月28日起,这些供应商便重新开始向克莉丝汀提供商品。

他对于克莉丝汀重新变得和以前一样兴旺不再存有期待,心思完全没放在管理事务上。

创始人:希望早日破产清算

克莉丝汀所有分店停止营业的消息成为网络热点,不过这个牌子对于年轻群体而言或许相当陌生。回顾其发展历程,这家曾被誉为烘焙业的开创者,确实有过一段相当鼎盛的时期。

克莉丝汀诞生于1993年,今年恰逢其三十周年纪念。该公司是早期引入外资的烘焙品牌之一,凭借西式烘焙的冷链运用、中央工厂的生产模式以及品牌连锁的经营策略而广为人知。

互联网的存档里,克莉丝汀为2001年APCE会议、2005年全国运动会、2005世界乒乓球赛提供食品,也曾支持2007年科学家前往南极考察,参与2007年特奥会,赞助2008全球华人篮球锦标赛,并为2008年奥运会(上海足球赛)供应食品,同时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项目的赞助方,担任糕点面包的指定供应商。

二零一二年,克莉丝汀迎来二十周年纪念日,随后它于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交易,被称作“烘焙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

那个时期,克莉丝汀在长江三角洲地带开设了超过一千家分店,每年的营业额达到了十三亿八千八百万元。从二零一一年到二零一三年这三年期间,克莉丝汀持续快速地增设新店面,总共开设了二百三十四家新店。

一时风头无两。

但是,自2014年至2022年上半段期间,克莉丝汀的店铺数量持续减少,到2022年上半年,店铺总数已经压缩到246家。随着店铺数量的减少,亏损事件不断发生。回顾以往的业绩,自2013年以后,克莉丝汀已经连续九年出现亏损,其营业收入也逐年降低。

2022年上半年,克莉丝汀的营收大约是4650.9万元,与2021年同期相比,这个数字降低了约71.3%。它的毛利也从7197.7万元下滑至2022年上半年的920.9万元,同比降幅高达约87.2%。

克莉丝汀表示,收入下降是由于2022年上半年上海遭遇疫情、集团决定关闭部分经营不善的店铺,以及新的营销方式尚未产生预期收益所致。

然而即便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克莉丝汀依然有可能重新走红,3月22日,记者来到上海,见到了克莉丝汀的创始人罗田安,他向记者透露,当时上海的面包和糕点需求总量达到十几万个,但供应商的货款和员工的工资已经拖欠了数月,企业根本无法继续营业。

到了今天这个局面,罗田安也进行过深刻反思。2012年公司公开募股后,员工们的思想开始松懈,不再专注于业务发展。股东们天天追着问,这个项目有没有前景?那个机会能不能参与?他拒绝了提议,结果因为观点相左,部分股东转而反对他。

随后的日子,公司内部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权力纷争,记者为此想要和克莉丝汀董事会主席兼执行董事徐纯彬以及总经理朱永宁取得联系,可惜一直没有得到回复。

克莉丝汀的失败看起来已经无法挽回,在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多次交谈里,罗田安反复强调,只要追回被转移的款项,减少经营规模,克莉丝汀仍然存在转机,有机会重新开始……

然而当媒体人询问企业声明里“2023年上半年重新运作”能否达成时,罗田安不断告知:“很难继续经营下去,盼望尽快完成破产程序。”他补充说,许多职员薪酬尚未支付,顾客手中的代金券余额没有退还,合作商的货款也未支付。

时运已逝,岁月不同了……倘若返璞归真至二十年前,四五十岁的光景,或许尚存可能,而今则绝无可能了。一位与罗田安关系密切的人透露。

每日经济新闻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