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位于上海石库门建筑中的咖啡店,堪称具有海派风韵的网红咖啡坐标,同时也是新天地里广为人知的聚集场所。
从一句“阿拉星巴克商定过吧”起,到一杯馥郁咖啡,屡次相见,蕴藏了诸多难忘的人生经历和温馨往事。
图源@星巴克中国:星巴克上海新天地店
网友:回忆没了!
“每年圣诞节在新天地,都要到新天地星巴克来杯臻选馥芮白”
“2005,喝的第一杯咖啡在这里”
“天呐,好不舍,以前经常和闺蜜朋友约会打卡地”
“每次到上海,必打卡这家门店”
“十年前在新天地工作,每天都要买一杯”
二十四年前,无意中接触,那会儿星爸爸价格不菲,二十四年过后,星爸爸变得习以为常,不过星爸爸换个地方了。
“坐在这家店的外面,可以看到全上海最潮的人”
“好多回忆都在慢慢溜走……”
以后坐车怎样找到地方呢,怎样说在广场碰面呢……我们的岁月
图源@星巴克中国:星巴克上海新天地店
为了保存这二十四年的经历,星巴克通过社交平台开展了老照片和顾客经历的征集活动,分享与该品牌的关联。对于许多人而言,这里见证了职业生涯的开端,有人初次获得工作机会,有人人生中的关键节点在此定格,还有许多人将周末的美好时光消磨于此。这些珍贵的片段,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慰藉,即使遭遇生活的波折,也能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来补充内心的力量。
被清退的星巴克,被挤压的“第三空间”
二十五年前,星巴克在以茶为主流的中国开拓出一个兴旺的咖啡市场,凭借深入人心的“第三空间”概念和雅致氛围,使其成为国内中产阶层的选择和高端生活方式的象征。
早些时候,众多购物中心为了争取入驻星巴克,甘愿放弃租金优惠,甚至负责门店的内部装修,主要看重的是星巴克作为高端品牌的号召力,能够有效促进消费氛围的提升。
现在,星巴克门店人满为患,里面大多是号称工作实则无业的成年人,即便是在国内咖啡风潮最盛的上海,也未能幸免于纷纷关门,实在令人感叹。
可能,租赁合同临近终止和商业布局需要变动是其中原因,不过这反映出星巴克正遭遇史无前例的经营困境。
图源@星巴克中国:星巴克上海新天地店
据说,部分购物中心正陆续终止与星巴克的合作。虽然星巴克凭借深厚的品牌积累和精心设计的店铺环境具备明显竞争力,但无可否认的是,当前的市场状况和顾客偏好已经出现转变。
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标题为《星巴克为何在中国市场受挫》的文章,其中指出星巴克面临一个棘手的中国问题,那就是中国的咖啡和茶饮消费者们追求既品质上乘又价格低廉的商品,这让星巴克感到十分头疼。
星巴克对于中国顾客来说价格偏高。需要咖啡因刺激时,一般职员或许会优先考虑麦当劳。星巴克的热度,其实和中产群体的成长情况紧密相连。经济形势不佳导致人们更注重实惠,因此“划算”成了多数人挑选商品的主要标准。
本土品牌借助低价策略迅速扩张,并推行加盟模式,抢占市场空间。星巴克面对价格竞争难以取胜,同时新品开发也落后于人,导致其中国区同店销售额在最新财季大幅度减少百分之十四。
图源网络:瑞幸咖啡门店
因此,部分商场发现星巴克带来的收益已大幅降低,为了适应消费习惯的演变,它们不再坚持将最佳位置优先提供给星巴克。
星巴克退场,是“时代的落幕”还是“新的开始”?
有人说,星巴克的时代落幕了。
不无道理。
当前市场已无星巴克一家称霸的情况,顾客不再对洋品牌有特殊偏好,都市新贵也不再借助星巴克饮品来彰显个人地位。
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中,没有任何一个品牌能够永远保持领先优势。品牌需要持续调整自身策略,以适应市场的发展趋势,这样才能发掘新的发展机遇。
那么,星巴克会退出中国吗?
至少在近未来不会。
也许,星巴克可能变成另一个麦当劳,引入中国资本,实施本土化经营方针。
又或许,老店关门,只不过是换另一种方式回归。
早在半年之前,广州的第一家星巴克已经歇业,这家经营了21年的店铺原址,没过多久又在200米之外的五马路重新开设了新分店。
图源网络:广州首家星巴克 好世界广场店
毕竟,在每个结束中,都潜藏着一个新的开始。
面对新的阶段,固守本心还是接纳不同,依然是一个需要“星巴克”们去探讨的议题。
图源@星巴克中国:星巴克上海新天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