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多少家连锁餐厅分店数量最多?很多人可能会想到麦当劳或者肯德基。但实际上的正确答案是赛百味。
到 2017 年 6 月,赛百味在全球大约有 4.5 万家分店,遍及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从分店数量来看,无论是放眼全球,还是聚焦美国本土,赛百味都占据领先地位。然而,赛百味在中国的市场地位却一直比较特殊,那些在西方国家行之有效的定位方式,到了中国就不再适用。而与国内如今已变得十分普遍的西式快餐,诸如汉堡、炸鸡、披萨等相比,早在 1995 年便在中国开设了首家的赛百味,然而似乎仍未能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三明治这种食品至今尚未被广泛接受。
赛百味,一个在中国说不通的品牌故事
在海外,赛百味的市场定位一直很明确:既经济实惠又有益健康,可进入国内后,这种优势便不复存在。虽然其三明治含有较多蔬菜(相较于汉堡和炸鸡),且肉类加工方式更符合健康标准,但赛百味在中国市场的推广效果不佳,部分源于其代言人的影响力不足——Jared Fogle曾因长期暴饮暴食、缺乏锻炼而体型臃肿。其后,借助一份以赛百味三明治为主食材的瘦身食谱,成功甩掉了200磅,也就是91公斤,紧接着被该品牌选为推广健康理念的公众形象,不过这段时期正值他涉及未成年人的负面新闻败露。
但在中国,生的蔬菜不能吃,大多数中国人连水都要喝温的,这是他们的健康观念。
大部分中国人还是爱吃暖的食物
少数注重锻炼和热量控制的人会认可赛百味的部分低卡三明治,然而,店内售卖的含糖饮料、甜点饼干及油炸薯条,同样让那些以健康为首要考虑来此用餐的人感到困惑。
赛百味有项关键营销手段,并非源自 Jared Fogle,而是围绕“$5”这一概念展开,即消费者支付五美元,就能购得一款英尺(12英寸)长的三明治,该三明治包含肉类与蔬菜,在美式快餐品类里,可被视为兼具营养均衡与价格亲民之选。
可是到了中国,多数成年男性连个 6 寸三明治都吃不够,售价却要卖到 15 至 30 元上下,确实不便宜。
那么,赛百味在海外备受推崇的两项长处,到了国内,却变得让人难以理解。这家公司在中国打拼了二十多年,好像还是没找到应对之道。
自力更生的中国加盟商
赛百味之所以能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连锁企业,主要得益于它几乎完全依赖加盟商来开展业务,这一模式在中国市场同样适用。
与麦当劳初始投资达 200 万美元形成对比,赛百味单店建设成本仅需 80 万元人民币上下。尽管前者进入市场的要求不高,然而其后续收益的分成比例却达到 12.5%,具体由 8% 的提成和 4.5% 的推广支出构成,而麦当劳该项比例仅为 4%。
所以,一旦市场活跃度降低,收益负担便主要施加给合作商,这或许解释了近些年赛百味在欧美地区为何会关闭众多门店。
这种大规模迅速扩张的连锁经营模式,会造成各分店水准高低不一。所以,诸如星巴克、必胜客之类的海外餐饮企业,大多会采用全部直营或绝大部分直营的经营策略,以此确保产品水准。
所以,即便各分店所用的食材完全相同,也时常会有人觉得“这家赛百味比另一家味道更佳”,又或者“某家赛百味店竟然用了过期的面包”,这类出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时有发生。
海外部分赛百味门店曾经发生过清洁卫生方面的不良事件,最初将赛百味引入中国的美国人 Jim 在接受 CNN 采访时候透露,在华辛苦经营赛百味长达十年之后,他身心俱疲,由于他讨厌反复检查店铺以及把温度计插入肉丸等永无止境的监督任务,而更期望能够"播种希望,静待成果显现"。
然而,对于产品认知本就不足,又未遵循“先建立直营体系以探索市场规律,再推广加盟模式进行规模化”这一步骤的中国市场而言,这样的策略实施起来相当棘手。
情况更加糟糕,在中国这个急需开展消费者教育的市场上,赛百味能拨付用于品牌推广的预算相当有限。反观美国本土市场,赛百味从 2012 年到 2016 年期间,每年都会投入超过 5 亿美元用于广告宣传。
赛百味在美国市场的宣传资金
不过,赛百味在国内虽然建立了全国性的广告资金池,不过这些资金都是按各门店营收比例分摊的,数量不多,只能支持小规模的宣传。各个地方区域也会单独设立广告资金,来源同样是本区域店铺的销售收入。因为资金和当地营业状况直接相关,所以经营状况欠佳的地区,广告投入会更少,进而导致销售更加困难,形成宣传不足和业绩下滑的恶性循环。
赛百味的中国站点相当简陋,内容上主要涉及产品和企业的简要说明,相比之下,有关合作商机的资料更为丰富。在社交平台层面,赛百味的中国官方微博账号关注者数量仅有两万左右。至于其中国官方微信公众号,虽然推送的图文内容不固定,但平均每篇能吸引约一万的阅读量。这样的表现是否令人满意呢?
极慢速推动的本土化
赛百味长期专注于迅速增加分店数量,并且对这一行为感到自豪,但在商品更新迭代方面表现得比较迟缓。
赛百味全球门店数与开店计划
中国区域在新加坡亚太总部中属于从属层级,权力有限,产品方面,基本依照新加坡区域的做法行事。
不过,近些年,赛百味中国似乎终于要推出一些具有本土特色的新产品了。这家品牌进入中国已经二十多年,直到2016年的国庆节才推出一款至今仍列在菜单上的中国风味三明治——川香麻辣鸡三明治。虽然这款新品与健康理念关联不大,但它的口味还是具备一定程度的吸引力。
此外,赛百味可能终于要应对,国内顾客觉得 6 寸三明治分量不合适,既嫌少又怕 12 寸太多,同时也不适应用饼干或薯条来补充,因此他们设计了三种用基础配料制作的小食。
出发点是正面的,可是那油汪汪的培根和奶酪,再加上用肉类配上高卡路里酱汁制作的小吃,使得赛百味与“健康”的概念渐行渐远。
值得庆幸的是,这些食品目前只在广州地区销售。近年来,在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健康的情况下,将沙拉作为正餐的消费习惯逐渐增多。各种拥有独特背景的国内沙拉品牌,也开始频繁出现在上班族的工作餐单里。
从某个角度分析,当前的沙拉流行现象,表明中国年轻群体对于由生蔬菜构成的食品类型,具备适应潜力,只是尚需引导和推广。
成罐销售的甜心摇滚沙拉
这款甜心摇滚沙拉主打色香味俱全,那款好色沙拉派主打健康理念,而米有沙拉则主打多元饮食文化,各有千秋。
沙拉属于需要食材品质有保障的菜品类型,所以,早在 2016 年,就因为食材问题,导致这股潮流遭遇了首批店铺停业的情况。
赛百味原本就售卖沙拉,但并非主打产品,在近期消费潮流下,该品牌仅在门店增设了展示沙拉的指示牌,并未借此次健康风行,优化自身的健康品牌定位。
迎来关店潮的赛百味,还能顾及中国市场吗?
在美国,赛百味开创的“新鲜”与“健康”风潮,现已扩展至众多细分餐饮品牌,例如 Jimmy John’s 和 Mike’s,这些品牌更了解当代年轻人的需求,他们引入了更时尚的食材,并搭配了更具分享吸引力的包装设计。
中国赛百味始终抗拒调整,自 2014 年起,经营情形持续恶化,并且在 2016 年首次遭遇门店数量减少的状况。
面临困境,赛百味于 2016 年更新了品牌标识,接着逐步优化实体店面的装潢,更研发了一款借助通讯软件的智能订餐助手,试图在美国本土市场夺回失去的份额。
原本最可靠的国内市场,现在也陷入困境,没有任何人能够协助处境尴尬的大中华区市场摆脱目前的难题。
【该内容通过维权骑士士值品牌馆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