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药店每盒售价268元的药品,在虚拟平台只需80元便可购得?相关司法部门提醒:切勿盲目采信。(文章末尾提供识别网络药店真伪的技巧)
网购药品时警惕诈骗陷阱
人们的用药方式跟其他消费行为一样,在近两年的疫情中发生了不易察觉的改变,部分地区的线上与线下管理措施存在差异,一些在实体药店已经下架的药品,却依然能在电商平台寻获,因此选择通过网络购买药物的人正逐渐增多。
然而监管要求存在差异,网络买药存在更大隐患。5月12日,江苏南通反诈部门披露了若干真实案例,这些案例都与网上买药相关。
网购药品陷阱1:付款后不发货
小林的父亲一直吃珊瑚七十味丸,因为街边药铺的药价太贵,小林为了节省开支,挑选了网上的药来购买。
赛柏蓝经过调查发现,线下药店售卖的该药品1克装6丸一盒,价格为268元,而网上正规药店销售的1克装3丸分装两袋的规格,价格是195元
小林在互联网上寻得一家医药企业,结合折扣优惠,购入二十单位仅需一千六百货币单位,每一单位仅售八十货币单位,此价格等同于实体店铺商品七折的优惠水平。
这家公司投放的广告数量不少,小林因此觉得它比较可信,心里也踏实些,便把钱转到了对方提供的账户里。
交易完成后,商家向小林提议添购二十盒,以便整箱配送,小林婉拒,对方反应正常,承诺即刻处理。但小林等待多日,最终只接到商家已停机的电话。
网购药品陷阱2:假公安
另有一种网上购买药品的圈套,步骤大体上和小林碰到的情形一样,只是后续环节更为复杂些。
张女士身患心脏方面的毛病,从大众传播途径得知一种最新研制的良药,这种药物对于心脏问题效果明显。张女士拨打电话与药厂沟通,接着转帐三万多元钱去买药,但是药品没有按时寄出,而且对方的联系电话也打不通。
张女士正心急如焚时,忽然接到一个电话,来电者声称自己是国家某个部门负责执法的官员。对方说,药品生产厂家因为涉嫌欺诈行为,目前正接受审查,要求张女士支付壹万元作为调查费用,而这位“官员”承诺,会将张女士购买药品的款项全部退还给她。
张女士上当受骗,按对方要求把1万元转入了指定账户,但这无疑是一次欺诈行为。
网购药品陷阱3:假客服
刘女士得知一种海外药物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她费尽周折找到境外站点,用两百多元购得数瓶药剂。刘女士还仔细核对有无物流查询码,收到确认寄送的信件便感到放心。
没过多久,刘女士就收到一个声称来自国外物流企业的电话,录音告知她涉嫌走私药品,要求立即回应,刘女士因为比较谨慎,回拨过去却是个无效号码,随后她再核对包裹的物流信息,发现根本就没有寄出这个包裹。
检察官:网络售药别轻信
网购药品存在诸多陷阱,谨慎的消费者更倾向于光顾实体药店,部分不法分子利用这种倾向,虚构线下经营环境,以此获取病患的信任。
先前,江苏溧阳警方侦破了一起诈骗案件,涉案人员以真实药店的名义在网络上售卖没有资质的假冒药品,受害者数量超过六千八百人,涉案总金额超过三千万元。
据了解,这个犯罪组织利用一家正规药店作为掩护,每当有顾客光临时,就借机推销网络销售的药品,极力让顾客相信网上销售的假药,进而引导顾客在网上下单。
这伙人还拍下“医生诊疗”的图片用于网络推广,又买了许多微信号,编造虚假的推荐内容,骗取受害者对伪造的中医医师所配药方的信心。
天津静海区检察院处理完一起网络贩卖药品的诈骗案件,撰写了《假冒“特效药”实为祸害,网购药品需谨慎》一文,告诫大家:正规的在线药房不会以夸大宣传和大幅打折来招揽顾客,也不会脱离交易平台,借助即时通讯工具贩卖药品。
一旦在上网过程中遇到过分吹嘘药品作用的宣传,或者价格异常低廉的促销信息,务必提高警惕,切勿轻信。
分辨真假网上药店、药品
1、判断商家有无销售药品资格
在我国,发布药品信息需要药监部门发放的《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若要网上销售药品,则还须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
标准的在线医药商店通常把相关资质证明的网址放在页面最下方,例如这张图片所示。
(赛柏蓝-药店经理人截自健客网)
(赛柏蓝-药店经理人截自1药网)
2、核实所售药品资质
国内研发创新药物,或生产符合国家标准的药品,必须获得药品监管机构许可,同时领取药品许可证明文件,但药材和中成药饮片的生产行为不受此规定限制。
药品相关资讯需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的官方网站进行检索,具体可进入其“信息检索”板块,务必仔细比对药品的标签、许可编号、制造单位等关键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