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祖蛋糕是元祖股份(.SH)的主营业务之一,它的经营方式融合了传统制饼业的特色和当代的管理方法,同时承受着市场角逐和公司内部变革的诸多考验,接下来从五个角度深入剖析,分别是商品定位,销售网络,物资供应,宣传手段,以及当前存在的难题。
一、产品定位与结构:高毛利驱动与节令依赖
1. 核心产品与营收结构
元祖经营的商品有蛋糕、融合中西方风味的点心套装以及新鲜水果等。在这些商品中,点心套装(包括月饼和粽子)贡献了绝大部分收入,其份额达到五成四以上,蛋糕业务也占有相当比例,达到三成九,而且该业务的利润率非常高,高达六十九分之一点五五,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构成部分。
周期性特征:该企业持续专注于“五时八节”(农历新年、龙舟节、月圆节、踏青时节、回馈月)的节庆商品销售,造成收益呈现明显的周期性起伏。比如,2023年第七个季度创造的营收接近年度总额的百分之四十,相比之下,第一和第四个季度经常出现亏损状况。
元祖近年来谋求转型蛋糕业务,目的是减少季节性影响,该企业制定了成为蛋糕领域领先者的计划,希望通过设定特定情境的创新(例如推出星座主题产品、设计节日特色蛋糕)以及扩大消费时段(比如参与双十一购物活动),然而在2023年蛋糕销售额仅增长了0.06%,发展动力不足。
2. 定价与市场反馈
元祖专注于中高端消费群体,其6寸蛋糕的基础价格是238元,这个定价比市场上其他相似品牌要贵一些。不过,购买者对于它的性价比表现和产品款式的更新速度并不满意。在社交网站上,很多人提到这个品牌的设计不够时尚,这种状况可能会降低它在年轻消费者中的受欢迎程度。
二、渠道布局:线上线下融合与地域集中性
1. 线下直营为主,扩张保守
元祖选用“总部生产+自营店”的运营方式,全国店铺总数大约有760家,主要分布在江苏(208家)、四川(136家)、浙江(101家),而位于一线城市的比例非常小,仅占百分之六。
发展步伐:最近店铺增长速度减慢,从2022年的741家增至2023年的750多家,决策层对拓展市场变得保守,将主要集中在新区域,比如深圳和珠海,不过没有制定过快的计划目标。
2. 线上销售与卡券预售
线上渠道(天猫、京东、小程序)约占销售总额的47.89%,2023年实现收入12.7亿元,较上一年增长2.97%。采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经营方式,借助卡券预售(例如月饼券、蛋糕提货券)提前获取资金,2023年预收款比例明显提高,有效提升了财务稳健性。
但是使用代金券也存在隐患:当购买者取货比例降低时,必须把预先收到的钱转为收益,这样或许会损害盈利状况的准确性。
三、供应链管理:中央工厂模式与成本控制
元祖选用“中心化制造+全程温控运输”方式,集中加工后送往各销售点,以此保证产品规格统一与质量把关。这种方式的益处有:
大规模制造能够减少每单位产品的额外费用,同时增加利润率水平,例如蛋糕的利润率高达69.15%。
短期商品管控:针对保质期短暂的商品,比如新鲜乳酪蛋糕,必须准确估计市场需要,防止物品积压造成价值降低的难题,过去该类损失曾使非经营性利润减少十个百分点以上
四、营销策略:品牌调性与数字化尝试
1. 品牌定位与联名活动
元祖将自己定位为制作精美礼品的品牌,主要面向节日赠送的场合,近年借助与其他品牌的合作活动,例如推出星座主题系列和节日用的烟花手枪等道具,来让品牌显得更年轻化,不过这些做法带来的效果,比不上好利来与喜茶联手合作所取得的成就。
2. 数字化营销短板
抖音平台表现较为活跃,拥有五万名关注者,然而小红书这类社交渠道上,用户参与度不高,原创分享内容不多,与同类产品相比,缺少引起广泛关注的优质作品。
- 线上推广依赖传统电商,新兴直播带货等模式应用有限。
五、挑战与未来方向
1. 现存问题
- 产品创新不足:蛋糕款式缺乏突破,性价比争议影响复购率;
区域分布失衡:过于倚重东部地区和新兴大都市,低线城市覆盖不充分,
经营困难难以摆脱:转向制作蛋糕行业结果不理想,必须加强平时的购物场合。
2. 战略调整建议
加大科研经费使用:元祖研发开支居行业前列(每年超过一千万),不过应当更集中精力于新品开发,例如无糖健康蛋糕,以及满足个人需求的定制蛋糕款式
- 优化渠道结构:加大一线城市布局,探索社区店模式;
年轻群体推广:借助形象代言、意见领袖联动增强网络平台号召力,消除“特定时段限定”印象。
元祖蛋糕的经营策略主打高利润商品,借助总部工厂与线上线下的结合销售,达成大规模运作,不过必须处理季节性波动、商品更新缓慢以及销售区域集中的难题。倘若今后能够开发出新式产品,改进宣传方式,并且开辟新的销售区域,也许可以打破发展限制,保持自己在优质烘焙领域的领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