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四点钟,建设路那个面积不足十平米的店铺卷帘门只开了一半的高度,顾客们已经转向旁边的饮品店了
最前面的那位女士提着折叠的椅子,看起来非得吃上东西才肯罢休。
后面几个穿校服的小女孩儿叽叽喳喳,她们的话题从月考成绩的排名转换成了讨论到底要选择微麻还是特麻
没有人催促,也没有人埋怨,所有人仿佛事先演练过一般,心照不宣地期待着那阵刚出炉的脆响。
老李今日未系围裙,反戴了件颜色洗得发亮的牛仔裤衫,衣袖上留有少许面粉痕迹。
他伫立在玻璃灶台后方,手中的长条形木棍宛若乐队指挥的指挥叉,滚烫的油锅里,那块原本呈乳白色的食物渐渐染上蜜色。
邻部门新来的年轻人承担起二次油炸工作,180摄氏度的油层安稳如常,不见丝毫波澜,唯有老李不时喊话“再停留片刻”,以此打破场中的寂静。
那个景象在万象城分店绝对寻觅不到,因为那边布置得太整洁,连一点油渍都显得局促不安。
队伍里有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第三次来打卡。
起初只是随大流,后来牵着伴侣同行,这次干脆背着专业相机,声称要记录“酥肉连续拍摄过程”。
他轻声自语,认为味道原本就没什么变化,只是感觉若不排次队,周末似乎就少了某种滋味。
这件事被前面的那位女士知道了,她转过身来又加了一句:我的女儿在成都读大学,她每周都通过视频确认我有没有帮她完成打卡,她说要是吃不上就跟我断绝关系。
”笑声刚起,老李突然敲了敲锅沿:“下一锅微麻的谁要?
”人群立刻安静,像被按了暂停键。
新到的花椒粉分装袋就放在收银台旁边,牛皮纸袋上用毛笔写着“微麻,中麻,特麻”,字体东倒西歪,说是老李上小学的孙子写的。
旁边贴着张A4纸:“汉源花椒现磨,需预约。
”有人嘟囔“吃个酥肉还要预约”,但转身就把二维码扫了。
厨房顶部的透明区域加装了一块显示屏,屏幕上循环显示着“低温保鲜技术专利正在审核”,下方有人在留言区发问:“难道我上周用冰箱腌制的那块肉,已经构成侵权行为?”
排到眼镜男生时,老李突然问:“要夹锅盔还是直接干碟?
”男生愣了下:“还能夹锅盔?
”老李用下巴点点旁边的小推车:“今天试卖,限量三十个。
锅盔由邻近的王大爷亲手制作,个头饱满,里面夹着五片香酥的肉片,表面再浇上特制的调料汁。
男生刚尝一口就烫得猛地蹦开,还是把视频传进了群里:建设路那边新发现的美食攻略,不客气。
队伍末尾来了个拖着行李箱的姑娘,一看就是刚下高铁。
她踮脚张望:“现在排还来得及吗?
”前面的大姐把折叠凳递给她:“坐会儿,老李今天开到八点呢。
”姑娘道谢,坐下才发现凳面上用马克笔写着“酥肉信徒专用”。
她忍不住发出轻笑,弯腰在行李箱表面粘贴了新购的真空包装标签,上面注明利用惰性气体保存,常温下可维持七天品质,这样回到上海就能让同住的人目瞪口呆。
天色暗下来,队伍终于开始松动。
老李把最后一锅倒进纸袋,撒葱花的手势像在撒星星。
有人喊:“老板,明天能不能多炸点?
”老李摇头:“肉就这些,卖完收工。
说话时态度很生硬,随即又从柜台下方取出好几袋辣椒粉,递给那个背着行李箱的年轻女子,叮嘱她路上食用,小心别让箱子给压坏了。
回家路上,锅盔酥肉的香味混着初春的风,飘得整条街都是。
那个戴眼镜的男孩儿把延时录像导入到个人电脑,注意到视频里每一个排队等候的人都面带笑容。
他猛然领悟,众人等候的并非那声响亮的炸响,而是都市里某种隐秘的信号,队伍倘若不散,成都便依旧是那个会为一点青菜、一段五花肉争辩的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