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店扎堆,省府大院成南昌网红打卡点

日期: 2025-10-14 17:10:46|浏览: 2|编号: 154366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风格独特的店铺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前来留念,记者侯艺松提供影像资料

南昌市北京西路省府大院的夏天,时常弥漫着樟树香气和知了声,散发着南昌古城的韵味。这个藏有近百栋七八十年代居民楼的院落,如今正经历着年轻力量的悄然影响,40多家特色店铺,包括咖啡馆和手工作坊,逐渐搬进来。老宅的温馨气息与新兴的商业热情碰撞,这个绿树成荫的院落,正在逐渐变化:店铺不只是交易场所,还是朋友相聚的地方和视觉享受的焦点;社区不只是居住区域,是新老居民共同体验的天地。

特色小店“扎堆”老院

7月30日10时,位于“阿梨法甜”的店铺内灯火通明。店主阿梨(化名)正忙碌地打理着操作台,新鲜制作的点心被陈列在明亮的橱窗里,奶油和糖粉的甜香在店内飘散开来。

这处位于省府57号楼内的店铺,设立在陈旧建筑的一层——青白两色的大门,已成为附近住户钟爱的街景。

阿梨回想,她的甜品店是大院中较早出现的特色店铺,近些年又有了咖啡店、蛋糕店等,逐渐形成了集聚的现象。她认为这种布局能够招徕更多游客,彼此之间能互相促进,生意自然会变得更加兴旺。

省府院内不少特色店铺,大多设在居民楼底层,其门面标识与内部陈设,展现出迥异的风貌,有的偏向时尚潮流,有的流露怀旧气息,有的透出雅致格调,还有的弥漫自然清新之感。

这些店铺改变了社区商业的惯常形态。它们不再局限于满足基本的吃穿用度需求,而是依靠醒目的店面设计和时尚的内部装潢吸引眼球。每逢周末,政府机关所在的区域就会聚集许多居民和访客。人们在这些特色各异的店铺前记录影像,发布到网络平台,促使这个地点的声望不断攀升。

院内店铺联合促销。去年二月,栮MORE・摆烂咖啡铺出品的《摆烂友好报》将区域内特色店铺整合起来,既是游览地图,又安排了盖戳换赠品等环节,更加促进了该地的人气。

从“买卖场”到社交圈

老院为何成为创业热土?

回想当初选择店铺地址的过程,栮MORE・摆烂咖啡铺的经营者李佳昕表示,省府大院的费用比较经济实惠,因为每月几乎要承担一万多元的租赁开销,这让她感到有些难以承受。

摆脱了高额的房租负担,李佳昕能够将更多的资源和注意力用于产品的创新和场所的营造上,她希望营造的不是仅能快速购买咖啡的场所,而是能够让人彻底放松身心的空间,她认为年轻人更加看重的是独特的空间所带来的感受和互动交流,而不是单纯的商业交易行为大型商业区彼此相似度高,难以满足年轻人群的特别需求;而僻静的旧式院落,则显得更为适宜。

四十二岁的李聚强同伴侣于前一年自河北迁居南昌,令他们心动的,是省城核心地带所散发的日常气息。“钟爱此地的旧式建筑与老樟树,那片浓荫蔽日的闲适,他处难以觅得。”李聚强在省府大院经营一家主打北方口味的面食店,将其命名为“有面儿”。

这个场所更像是社区里的简易餐饮点,常客多是周边的上班族和居民。平常邻里间会进来随意谈谈,即便没有花钱,经营者也感到很高兴,李聚强这样表示。

新老共融构建“共享空间”

省府院内多数是长期居住的老人,一直以来都非常清静。近些年,由于许多特色店铺陆续开设,这个过去少有人来的地方慢慢变得活跃了。

起初部分住户心存顾虑,忧虑铺面位于底层会滋扰邻居,且客流增大可能引发安全问题。东湖区大院街道省府院内第一社区副主任万朵指出,工作人员与经营方进行了沟通,譬如将营业时段进行修正,夜间减弱音量,同时指派社区人员每日进行巡视,并落实安全及消防方面的检查工作。

考虑到邻里安宁,我们晚上八点半便结束营业,尽管家中菜肴多采用慢火烹制,厨房还是特别安装了排烟净化及异味消除设备。

这份关怀,使小店和周围住户的联系更加紧密。住在楼上的老者的女儿会请李聚强帮忙照顾母亲,附近的居民会把花草送到他的小院里培育……原本买卖双方的分界线不知不觉地模糊了,一种依靠日常交往的信赖正在慢慢建立起来。

日子久了,住民们慢慢察觉到,那些颇具特色的商铺,跟这个幽静的老街区,好像并不像早先料想的那样互相矛盾。

这家店铺的经营者多为年轻群体,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尝试,并且依靠个人努力开创事业,这种奋斗精神非常值得赞扬和提倡,74岁的杨三平先生对此表示肯定,并露出了微笑。

如今店家与住户相处得十分融洽,万朵对此体会尤为真切,改造后的居所让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多种经营模式也为社区增添了诸多生机。

省府大院内,新兴店铺的时尚气息并未磨灭旧宅的韵味,旧宅的生活气息反而赋予新潮以根基。新旧融合的温馨氛围,使老宅在岁月中持续发展,既保留了往昔的印记,也展现了未来的气象。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