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字内容大多源自同名文章《》的翻译整理,配图同样选自这篇文章。
这个系统自从首次安装在T-G1上之后,短短三年内就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巨大进步。这三年里总共进行了八次关键更新,相比之下,过去二十五年的发展才只有十个版本,可见其升级频率确实非常迅猛。这种速度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历史上可能都很少见。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或许得益于它对iOS的持续模仿和改进。
今年四月,Jelly Bean版本问世之际,不妨回顾一下Andy Rubin的绿色小助手这些年如何逐渐成长为市场领导者,这些年这个绿色小助手有哪些地方发生了转变,又有哪些方面始终如一。
图片说明
正式亮相
在2008年10月22日,T- G1首次在美国公开展示。当时,这款设备还没有现在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的诸多功能,比如虚拟键盘、多点触控以及付费应用等。尽管如此,随着它的正式推出,许多至今仍存在的特色功能便开始了它们的演变过程。接下来,让我们来盘点一下,从诞生之初就始终与它相伴的特性有哪些。
最值得提及的是下拉通知栏,早期的手机相比现在确有不足,但它的通知栏设计确实让很多人感到非常惊奇,iOS系统大约要再过三年才能实现从不断增多的app中有效筛选信息及通知的功能,而G1在这方面的出色表现,主要得益于它与众不同的下拉通知栏设计。它将各类提醒信息汇总于一个清单之中,包括短消息、电子函件、提示音等,用户皆可经由下拉系统状态栏来察看。此功能虽已历经多次更迭,不过现今在 4.1版本中依然能够发现。
再说一下主界面,要你找出它和别的手机系统最不一样的地方,你可能会想到它内容特别多。从最开始大家就对这个特点挺有信心,这让它在iOS和安卓之上,形成了与众不同的风格。
初期界面
最后我们谈谈市场这个方面。现在可能很难想到一部智能手机要是没有专门的应用商店,但在刚上市那会儿,移动应用市场的狂风暴雨才刚刚兴起。随着G1诞生的那款市场,跟如今的Play在本质上几乎没什么共同之处,当时它只有寥寥无几的应用,也无法像现在这样进行完整的应用管理。首要之处在于,它完全不兼容任何形式的付款平台,并且这一状况拖到了次年才得以修正。
显而易见,界面开发主要归功于The Tribe(TAT),这家瑞典企业多年来也奉献了许多令人赞叹的视觉设计作品。若你认真观察,便会察觉TAT在这其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在1.0至2.2版本期间,始终能发现一个微小的“Malmo”字样,这恰好是TAT公司位于瑞典的总部所在地。这家企业之后归属了RIM公司,转而致力于黑莓和BBX系统的构建,与TAT的协作关系因此画上了句号。
1.1:革新性的首次更新
1.1开创无线推送先河
2009年2月见证了它的初次升级,该升级与G1面世相隔不过三个月有余。1.1版本的主要贡献在于修正了许多程序缺陷,不仅如此,它还开创性地借助无线网络进行更新,这在当时堪称一项突破性举措,当时几乎没有其他主流移动操作系统采用过这种方式。
1.5 :甜点登台
1.5在历史上堪称一个划时代的节点,它为该平台增添的新特性使其始终保持着领先优势。不仅如此,它还首创了用甜点来命名版本的惯例,这一做法一直沿用至今。
1.5版本的核心任务是提升体验,它让旧版界面更显细腻,初次审视时甚至难以察觉具体调整。比如1.1版的搜索栏在1.5版中多了层透明质感。这类细微的优化几乎不会被用户留意到,或许是因为他们全部的注意力都被其他新特性分散了。
1.1与1.5版本对比
自从1.5版本推出以来,我们见证了首款全触控手机HTC Magic的问世。这款设备迈出了极为创新的一步,它配备了第三方开发者更换系统输入法所必需的端口,正是这一特性使其能够显著区别于其他手机操作系统。在 1.5版本推出之际,用户觉得设备自带的软件键盘在运行效率与响应精准度方面均逊于iOS系统,因此诸如HTC的制造商纷纷着手研制专属键盘,这便是最初阶段的“定制化”举措。
1.5版本为用户提供了更多内容,尽管1.0和1.1版本已经实现了相应功能,然而由于没有向开发者提供SDK,所以使用量并不大。从1.5版本起,第三方开发者开始正式进入这个领域。
1.5版本可从浏览器中复制文字
1.5版本也对复制板做了改进。从此以后,人们不仅能复制文本和网址,还能把浏览器和邮件里的信息选中并粘贴。
1.6:支持不同分辨率
1.6版本带来的调整远超表面上的“0.1”幅度,自那以后,系统能够适配更多种类的设备,包括不同像素和宽高比。如今的产品系列中,依然存在多种分辨率的手机,例如QVGA、HVGA、WVGA、FWVGA、qHD以及720P,还有一些横置屏幕且配备全尺寸键盘的机型,这种广泛的兼容性正是从1.6版本开始奠定的基础。
1.5与1.6版本对比
除此之外, 1.6还引入了迅速查找的理念,这一理念通常被称为“整体检索”。 1.6还为创作者提供了拓展空间,能够将其他厂商的应用整合到搜索功能里。
1.6引入快速搜索
2.0/2.1:全面的深更新
G1问世一年后,2.0版本推出。此次升级幅度极大,难以言表。2.0系统新增了处理多个谷歌账号的功能,能清晰划分工作与个人使用。此外它还增强了账号兼容性,并且2.0还支持第三方软件在后台自动完成数据同步。
2.0最先用于摩托罗拉Droid手机
该系统自带的谷歌地理信息服务完全无偿,但是早期的地图数据存在缺陷。
而 2.1让我们见识到极具趣味性的“动态桌面”,尽管它会对电量消耗造成一定负担,不过这一特性确实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2.1推出的语音转文字功能
新增语音输入代替键盘打字的功能,在2.1版本中实现突破,用户现在能通过口语进行内容编辑,无需借助传统输入方式,解锁界面设计也因2.0和2.1版本升级而更显未来感,科技感大幅提升。
解锁画面显得更加科幻高端
5冻酸奶关注企业应用环境
2.2:关注企业应用环境
2010年夏天推出了2.2版本的冻酸奶,Nexus One是首款可以升级到该系统的手机,冻酸奶带来了诸多改进,其中就包括旧式三栏视图被新式带快捷图标的五屏桌面所取代,这一变化自1.0版本以来就一直存在。然而在界面设计层面上的调整,可以说比HTC Sense之类的其他定制操作系统要早一些。
2.1与2.2版本对比
2.2还向我们展示了全新设计的相册软件,首次呈现了系统的立体效果:当手机向旁边偏转时,显示的影像也会相应地调整方向,在照片库和单张照片之间转换时,融合了许多高品质的动态效果。
2.2全新的相册设计
除此以外,冻酸奶新添的移动热点功能也是显著升级。从 2.2 版本起,产品着手融入企业场景,而这一范畴原本由黑莓主导,众多优化均为此计。
6姜饼人带你进入游戏领域
2.3:姜饼人畅享游戏领域
在冷冻甜品之后,通过三星Nexus S发布了2.3版本,这款设备是S系列的一个优秀衍生型号,在此我们可以注意到曾经出现在Nexus One上的那个触控球已经不见了,从这一刻起,决定彻底放弃在操作界面上使用物理导航装置。
2.3带来大量界面调整
整体而言 2.3版本带来的变化仅限于局部,这些局部调整却同样让整体呈现出现显著差异。自 2.0版本发布以来,它再次为用户带来了一次幅度最大的界面优化,画面主要色彩以及状态栏显示均与以往有所不同。
2.3看查看电池信息
2.3版本增添的新特性主要面向技术人员而非普通使用者:NFC功能的加入便是典型例子。公司借助姜饼人形象拓展了移动游戏业务,这一行动似乎意在紧随苹果步伐。新版系统能够为技术人员开放更多底层调用端口,使开发者能够编写执行更高效的本地程序,进而开发出三维游戏。
3.X:实体键推出舞台
必须承认 3.X蜂巢是智能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它本质上并非为手机而生。在HTC和三星之后,这次把目光投向了摩托罗拉,并推出了Xoom设备。
3.X带来全新设计
蜂巢的受欢迎程度未达预期,不过其UI的全新构想,为后续的4.0版本奠定了基础。
重新设计屏幕及摆放方式
X让我们明白平板电脑无需配备单独的物理按键,实体按键因此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任务管理功能也获得显著提升,通过点击“历史记录”就能浏览到先前启用的程序及其界面快照。
4.0:史上最大革新
三星 Nexus 推出了 4.0 版本,这是继姜饼人之后,三星再次主导的新版本发布。ICS 是一次空前的重大升级,尽管其中很多功能和设计理念沿袭了蜂巢系统。
4.0原生桌面
ICS采用特别字库替换了Droid,系统每次升级都会重新配置输入法,ICS自然也不例外。此次升级对自动更正功能进行了显著改进,4.0版本还集成了查错和更替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