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三十多块钱买个三明治,结果比楼下十块钱的煎饼还顶不住饿——9月17号,赛百味把全国店面全都改成“赛百味儿”,推出了京味四侠,一个星期就卖出去十五万份,北京各店营业额一下子增加了四成,不过网友们尝了第一口就抱怨:酱料还是老样子,只是名字加了个儿化音。
热闹归热闹,数据挺打脸。
牛肉类产品占到了百分之六十二,这表明消费者主要是被“北京”这个名字吸引,然而抖音上四十九元的三次体验卡很快就售罄了,这也揭示了原价时很少有人愿意按正常价格购买。
总部发现客流量暴涨,迅速投入3亿元,联合六必居开发调料产品,同时透露11月将推出京酱肉丝三明治,计划来年把煎饼果子放入冷藏设备销售。
计算很熟练,但价格并未降低,本地品牌十二元就能附赠肠和蛋,它起步价却是二十五元,即使白领乐于尝试新事物,经济状况也不允许。
更尴尬的是供应链。
麦当劳的豆浆油条如今在乡间随处可见,赛百味却仍需从国外运来黄瓜条,因为成本居高不下,风味始终如一。多数消费者评价说,虽然宣传很吸引人,但实际口感提升不大,这揭露了营销手段的虚幻。门面可以轻易翻新,但人们的味觉不会轻易被说服。
想要借助“地区限定”延长生存期,首先必须明确:究竟有哪些人愿意每天为念想多付十元?
要是来年依旧调整外盒不调整标价,这种刻意模仿的口音,大概只能保留在店名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