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明制作方法之前,必须先说明可颂的构成原理。这种面团由交替堆叠的面团块和油脂构成。烘烤时,含有酵母的面团块会变大,而油脂不会变大,反而会化开。这种差异导致面团块之间出现空隙,同时生成气体,将上层面团块向上推。因此,最终产品会形成层次丰富且类似蜂巢的结构。制作时若黄油层分布不均,则涂抹稀疏处易形成明显破洞,涂抹密集处又因上下皮层结合紧密而缺乏层次感,这就是通常所指的“混酥”现象和“漏油”状况。
面团借助膨胀得以构成蜂巢结构,在拉伸和卷叠阶段,面层须具备良好可塑性,即能够被顺畅地延展而不会破裂或缩回,这样才能有效包覆黄油,因此制作可颂需选用高筋面粉。不过,高筋度面团在展开时存在难度,对于手工操作尤其棘手,为此我们不得不适当调整,降低面团的筋度水平。这个配方之所以适合家庭手工制作,是因为可以选用高粉和低粉的混合物,或者采用美国中粉(其蛋白质含量介于10%到12%之间)。我们制作酥皮面包时挑选面粉的原则是:在确保可以压开并且不会变得松散、不会渗油的情况下,优先选用筋道程度较高的面粉。
不同酥皮做法里的液体成分含量差异显著,通常由水或牛奶单独或混合构成,比例介于五成五至六成五之间。当面团偏干时,其结构层次更为分明,然而操作难度也随之增加。相对而言,面团若水分较多,则便于展开,不过皮层与油脂容易相互渗透,尤其在使用含水量较高的普通黄油时,最终成品的质地会比较软糯潮湿。因此,只要能压扁面团又不致变碎、不流失油脂,就应该让面团保持相对的干燥状态。同时,面团里油脂的多少也会改变其软硬感受,所以需要通过触摸来控制面团的含水量。
完美的面团在烤制前不宜太有韧性,但在烘烤过程中却需要很强的韧性,而揉制、主发酵、折叠、摊开以及二次发酵都会增强韧性,因此揉制不可太用力,否则面团不仅难以摊开,而且经过折叠和二次发酵时可能会失去韧性,揉制也不可不够充分,否则到烤制时韧性会不足,揉制的力度需要和是否有主发酵及折叠次数相协调。主发酵环节若存在,折叠次数需相应增加,此时揉面时间应适当缩短;主发酵环节若不存在,折叠次数需相应减少,此时揉面时间应适当延长。无论哪种情况,最终目标保持一致:面团需具备可延展性且不失去酥松度,并在烘焙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筋道特征。
制作酥皮要选用不易融化的黄油,国内售卖的片状黄油是理想选项,如果没有这种黄油,也可以选用熔点较高的进口黄油,这些来自欧洲的产品比较适宜。对于家庭烘焙爱好者而言,如果添加的黄油量不足,面皮之间的黄油层就会很薄,这样容易导致混酥现象发生,裹入黄油的占比应维持在面粉总量的半数以上,这样制作出来的效果会较为理想。
要使黄油与面团同步延展,它们的软硬程度需保持一致,既不能太硬以致破裂,也不能太软以致融化,这恰恰是运用普通黄油时最让人感到棘手的一点:其可操作的温度区间极为狭窄。在包裹黄油之前,倘若该黄油在冷藏状态下存放了超过一个小时,取出时必然过于坚硬,必须借助擀面杖隔着保鲜膜小心地将其略微变软,但切记不可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使其回温,否则在延展过程中黄油会变得过于松软。判断黄油软硬是否得当,可以看弯曲黄油片的情况,它既不会碎裂,也不会在手中融化。
展开面团时务必要沉稳,一旦面团出现向内卷曲的情况,或者感觉黄油有融化风险,就立刻放入冰箱冷藏二十分钟到一个小时,否则稍有不慎就会导致面团变得松散。
每次展开面团时,务必使其形状规整,否则微小的不平整在后续折叠时会变得显著。折叠前,需将面团内层那侧的边沿修剪整齐,以便显露出包裹的油脂层,这样做才能确保面团折合处的褶皱内部没有多余的面皮堆积,进而使最终成品的内部结构更为均匀。
我们提倡可颂结构具备层级感,不过并非层级越多越理想,因此也不意味着折叠次数越多越恰当。倘若折叠次数过多,各层之间的面糊会变得非常薄,导致混酥的风险显著增加。即便没有混酥,最终产品的气孔也会相对细密。
制作可颂需要涂刷两次蛋液,一次是在再次膨胀之前,另一次是在烘烤之前。在再次膨胀前涂蛋液可以起到保持湿润的效果。家庭用的发酵箱往往无法维持足够湿度,如果先涂蛋液,对湿度的要求就会降低。
面团在前期制作时,一直处于冷藏或冷冻状态,缺乏足够的发酵时间,因此再次发酵的温度不宜过低,否则发酵过程会非常缓慢,但也不能超过27℃,否则面团容易渗油。采用片状黄油的面团或许可以在稍高的温度下进行二次发酵,而使用普通黄油的面团则绝对不能在高温条件下发酵。如果在发酵期间发现烤盘上有油脂渗出,那就表明发酵温度过高了。
二次发酵要等到面团变得十分松软且轻盈,轻轻晃动烤盘时面团会随之颤动,并且能看到边缘形成明显的层次结构。如果在烤制期间发现大量油脂滴落到烤盘上,这就表明二次发酵没有完成到位。
面团需要通过高温迅速膨胀,才能形成特有的气孔结构,因此烘烤初期必须采用高温,持续10分钟。为了使表面色泽均匀,后半段要适当降低温度,延长烘烤时间,约15分钟。不同型号的烤箱性能存在差异,具体操作时请根据设备特点灵活调整。
数量:12
面粉总重:160克酵母粉,另加362克主粉,合计522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