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调查系列报道⑩|养老护理员,为何“难找难招难留住”

日期: 2025-10-21 10:06:54|浏览: 4|编号: 15917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寻找一位合适的养老看护,其实相当困难。自从家父突发中风以来,居住在九龙坡区的刘晓琴便着手为父亲物色一位可靠的养老看护,然而在短短五个月的时间里,她已更换了四个不同的养老看护人员。

通过深入探访得知,寻找养老护理人员的状况很不乐观,这种情况相当常见。市民政局统计表明,我们这个地方的养老服务工作人员数量短缺程度非常严重,达到了50%,具体人数为1万7千名。

用工荒

护理员难找也难招,长期缺人

五个月前,刘晓琴的父亲突发脑溢血住进了医院,全家上下手忙脚乱。她坦言自己是独女,工作期间难以时刻陪伴父亲身旁,因此父亲住院期间,她委托家政公司安排了一位护理人员,每日支付230元酬劳。

刘晓琴家希望请男性护理,但家政公司只派了一位48岁的女性员工。“公司说明男性护理人手不足,需要提前预约等候。”刘晓琴多次提出要求,家政公司最终在老人出院时派来一位53岁的男性护理,负责居家照护,月费5500元

试用阶段,男性护理工作人员屡次做出不妥当的举动,令刘晓琴感到不太满意。

缺乏责任感,接着就去抽烟,或者偷偷玩手机,要求他多按几下,就声称要额外收费。刘晓琴抱怨道。紧接着,她联系了家政公司,打算寻找更专业的年轻男性护工,结果却得知年轻的男性护工不仅需要排队等候,每月的花费还要达到六千元以上。

她根据家庭财务状况,和家中长辈商量之后,聘请了一位42岁的女性护理工作者,对方的工作时间仅限于白天,月工资是4500元,刘晓琴表示,这位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尚可,不过工作三个月后,她自己决定不再继续了。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里,智慧健康养老专业的学员们,在导师的指导下,认真掌握推拿按摩的技能,本报资料图片,记者 崔力,摄于视觉重庆。

上个月,刘晓琴雇佣了第四名护理员,他是一位男性,已经四十九岁了。据家政公司介绍,年纪较轻的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强,而五十岁左右的人则更加稳定。这位男性护理员只负责白班工作,每天早上九点之前上班,晚上七点下班,月薪是四千五百元。

家中照顾老人的帮手不好寻觅,那养老院的情况又怎样呢?记者走访得知,养老院也正遭遇劳动力不足的困境,业内专家表示,在各类招聘信息里,养老看护人员总是出现在“急需岗位”名单之中。

人员非常紧缺,因此老年照护职位的招募不限定名额数量。不久前,于渝中区解放碑举行的一次招聘活动中,重庆鹏路无忧家政服务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覃花离开招聘摊位,手持宣传单页,向路过的求职者介绍本公司及职位情况。

招聘困难啊!不受季节影响,也不管什么时间,我们公司全年都有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覃花说明,企业会安排专门的培训以及实习岗位,可是报名的年轻人却不多,很多刚干不久就离开了。现在,养老服务人员的收入通常在4500到6000元每月份,但工作主要是由“4050”群体承担,年轻人和高学历者都不愿意干这活。

留人难

行业认同感不强成就感不高,留不住人

护理工作者数量不足,反映出本地区养老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究竟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局面呢?

这个城市里并非没有高校设有这个专业,也不是招生不够。一位做职业培训的老师说明,现在,这个城市有27个专科、本科院校和联合办学点提供护理专业(医疗护理),8所技工院校提供养老护理专业,3所大专院校提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每年仅毕业生就有1.7万人,培养数量正好能满足市场需要。

那么,专业院校培养的养老服务人才都去哪了?

刘世林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护理专业毕业,现在担任九龙坡区宏善公园里怡养中心院长职务。他提到,当年他们专业有300多名学生,只有他自己选择进入养老领域工作。他说,当时大家普遍觉得,护理专业若从事养老服务,属于职业发展上的后退。因此,他的多数同学都选择了医疗、医美等相关行业。

重庆宏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杨沛副总经理表示,该公司在重庆市一共建设了三十多家养老机构,并且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等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机制,这些学校的学生从第三学年开端会派到宏善企业旗下的养老场所进行实践学习,然而,每年实际参与实习的学生人数超过一百人,但最终选择就业并继续留在这些养老机构工作的人却不足百分之十。

1月17日,巴南区花溪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认知障碍照护专区,老人们兴致勃勃地参与游戏活动。记者 谢智强 实习生 康海雨 供图/视觉重庆

年轻人对养老服务行业缺乏兴趣,导致养老护理员严重不足。29岁的毛小婕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专业,去年6月,她参加了渝家人职业培训学校举办的养老护理培训,并且免费学习,最终拿到了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那个培训班的学员有20多位,除了毛小婕和一个女生,其他人的年龄都在40岁以上。

家里的人不赞成她从事这项工作,认为这是伺候人的活儿,说出来让人没面子,以后找对象也会受影响。尽管拿到了养老护理员的专业资格证明,小张还是回到了四川老家,改做了销售工作。她坦言,家庭和社会的排斥让她承受了很大压力,最终只能选择离开。

朱莉莉三十岁,在离家不远的养老所工作试用五天就决定不干了。轮换值夜班,收拾排泄物,清洗隐私区……这种活儿时间长,太累,她干不了。她说,工资每月四千出头,这么大的付出,回报太低了。

学历较高的员工工作热情不足、难以留住,主要在于他们对这份职业缺乏归属感、工作价值感不明确。重庆市养老服务协会常务秘书长郭恒良指出,这些从业者认为职业形象不够光彩,类似传统家政服务,因此毕业后倾向于选择其他领域。此外,多数养老服务专业的毕业生进入职场时,通常从护理员职位开始,繁重的工作负荷和较低的认可度也考验着他们的职业耐力。

怎么办

我市出台政策措施,激励培养养老服务人才

提升养老产业水准,必须打造一支规模可观、技能娴熟、素养优秀、相对稳定的照护人员队伍。民政部门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本市照护人员队伍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人员短缺、薪酬偏低、队伍流动性大、人员构成不合理、社会认可度不高、职业前景受限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照护人员队伍的发展。

养老服务领域专业人才匮乏、服务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重庆市将秉持“增加供给、注重品质、强化训练、改善福利、增强归属感”的指导方针,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的职业人才吸纳、教育、就业、考核及利益驱动体系,推动养老服务队伍向职业化、标准化、精兵化方向迈进。

重庆九龙坡区推出激励年轻人投身养老事业的专项支持措施,针对高校及职业院校护理、养老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若在九龙坡区域内的养老机构或社区养老服务点全职服务,工作三年后可获得两千至一万元不等的奖励性资助,具体金额分三档。

养老服务业要实现高级阶段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服务人员的坚实保障。市社会福利指导中心副主任倪伟指出,要有效解决养老服务队伍建设的难题,必须首先扩大人才引进的规模,开辟更多吸纳人才的途径。要全面执行促进就业和创业的相关政策,鼓励符合资格的人员投身养老服务行业。同时,要健全相关政策体系,强化政府在其中的主导地位。促进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鼓励职业类院校及普通大学养老服务专业的学生投身于养老服务行业。拟定人才招募方案,主动延揽本市及外地的杰出人才,以增强养老服务人员的整体规模。

接下来,需要改进人才培养方法,注重情感投入。构建市、区县以及养老机构的三级培训网络,推动具备养老服务专业特点的高校或职业院校,以及师资雄厚的养老机构,设立正规化的培训场所,依据不同层级和类别实施教学,增强养老服务人员履行工作职责的水平。大力实施养老服务业人员能力提升计划,倡导老年照护工作者参与后续学习,创设线上老年照护课程,应对养老服务人员培养要求。完善老年照护工作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增强老年照护工作专业能力。

务必注重正面肯定与鼓励,真诚吸引并留住人才。研究设立养老服务人员岗位津贴、首次就业补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提升薪资福利标准。扩大养老护理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尝试构建护理岗位的职务提升及成长规划。周期性开展养老护理职业能力竞技活动,对于在全球性技能竞赛、国家层面及市级技能竞技中获取名次的养老服务领域参赛者与关联人士,依照既定规范提供奖励与荣誉性鼓励,确保荣誉头衔、技术级别、晋升通道、奖励性补助等各项政策的执行到位。大力培养养老行业杰出人才,树立先进集体,总结典型做法,举办“优秀护理员”“优秀养老服务工作者”评选,展现服务人员的感人事迹、高超技能、高尚品德,形成全社会重视养老事业、关爱服务人员的风气,使服务人员的付出贡献和社会意义获得广泛认可,增强职业自豪感、社会归属感。

养老调查系列报道① | 快过年了,接不接养老院的老人回家?

养老调查系列报道② | 退休后,老年人怎样过得更有滋味

养老调查系列报道③ | 老年人为啥不愿去体检

养老调查系列报道④ | 如何为低收入人群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

养老调查系列报道⑤|如何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

养老调查系列报道⑥ | 失能失智老人照护困局怎么破

养老调查系列报道⑦ | 重庆养老产业三问

养老调查系列报道⑧ | 重庆的养老床位还一床难求吗?

养老调查系列报道⑨ | 如何让老年人温暖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