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85度C大面积闭店
80、90后的白月光“暗淡”了
那家深受八零后九零后喜爱的“白月光”甜品屋,也就是八五度C,如今正遭遇经营难题。
近日,初代烘焙网红85度C大范围关店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
杭州一家经营十余年的85度C庆春分店现已空无一人,店招牌已拆除,店内所有桌椅都被搬走,门口玻璃上贴着停业通知,注明该店自9月18日起不再营业。此外,85度C在杭州的江城路分店、富阳玉长城分店也都在最近陆续歇业,滨江分店同样贴出告示,表示本月15日将结束营业。
杭州以外的地方,85度C近些年也关闭了不少有代表性的店铺,例如南京、上海、天津和广东的几家,郑州、武汉和湖南更是早已找不到它的踪迹了。
十月份九月,85度C的母公司美食-KY公开发布了通知,公司的董事们已经商议好了,要改变在中国大陆的销售方式,那些赚钱总是达不到目标的某些地方和店铺,会一个接一个地不再营业,估计这一整年要关闭的店会超过四十家,这是将近五年以来最大的一次变动。
根据美食-KY的财务报告,到2024年9月,85度C营业的地域里,中国大陆的收入份额已经从曾经最高的72%降低到了42%。
对此,不少网友直呼:“又一个青春记忆落幕了!”
曾一度碾压星巴克的初代烘焙顶流
如今为何无人问津?
这家初创企业曾创下年营收高达88亿元的成绩,每年新增门店数量达到100家,其经营版图更拓展至美国、澳洲等多个海外市场,堪称早期烘焙行业的领军者,一度享有极高的声誉和关注度。
2003年成立的85度C,是台湾省的一家连锁咖啡、蛋糕及烘焙店,其特色商品包括凯撒大帝、海盐奶绿、黑岩豆豆等。自诞生之日起,85度C凭借“优质咖啡大众化”的经营理念,在台湾地区迅速走红,极盛时在台湾开设了八百八十八家分店,年营业额突破八十八亿元,一度领先于当时仅拥有两百多家分店星巴克。
2007年,85度C踏足中国内地,于上海建立了首个分店。依靠“价格实惠+即时烘烤”的经营方针,85度C迅速成为那个时期的烘焙业领军者,不仅把店铺开设在黄浦核心商圈的日月光中心,还一度掀起了“早午餐”的流行风潮。
值得关注的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85度C的扩张策略是靠近星巴克选址,不过售价要低于星巴克,主要目标是一线城市的中心商业区,顾客群体多是喜爱时尚的年轻人,因此被媒体称作“星巴克的强劲对手”。
然而近年来,烘焙赛道更新迭代速度飞快。
一些诸如黄油年糕、玉米挞、碱水吐司之类的网络热门“爆款”点心,引发了消费市场的热烈追捧,促使众多烘焙企业争相效仿。
另有一些烘焙店,比如超市里的面包房和那种九块九分钱的烘焙作坊,它们正依靠非常划算的价格快速增加门店数量。
当前,烘焙行业同样吸引了不少新进入者,既有五星级酒店的糕点部门意外受到追捧,也有茶颜悦色、海底捞等知名餐饮企业,凭借客源基础、物资供应等有利条件强势进入糕点甜品制作行业。
内参君实地探访得知,85度C虽然也紧随潮流,陆续推出了核桃马里奥、黄油年糕、玉米挞等广受欢迎的新品,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该品牌始终未能打造出自家的标志性爆款产品。
此外,近些年里,85度C屡次陷入食品安全争议的漩涡中。不仅如此,该品牌还曾因某些原则问题,引来了大陆民众和众多网络平台的强烈反弹,这也是其经营陷入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烘焙行业大洗牌
初代网红集体退场
近期,不仅85度C,面包新语、欢牛蛋糕屋这些老牌网红店也陷入困境,许多曾经生意兴隆的网红烘焙店,如今纷纷宣告停业,关闭店面。
今年六月,杭州的连锁蛋糕店欢牛蛋糕屋,通过它的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写给顾客的告别文章,正式告知大家这个经营了十二年的店铺要停业了。
二零二五年七月,知名老牌烘焙企业面包新语突然传出众多门店同时停业的消息。
这家享有“法国国宝级”美誉的糕点连锁店,其位于京城的最终一家分店,已经正式张贴了停业通知,明确表示最终服务日期是七月十日。
今年八月,位于浙江瑞安的连锁烘焙企业烘派世家,公布了解散消息,指出受外部条件及财务困难影响,所有分店定于八月一日停止营业。
就在不久前,当地一家经营广泛的饼屋连锁店,名为向阳优焙,突然停止了在泉州的所有经营网点。
烘焙行业停业现象愈发严重,统计资料表明:到2024年12月,该领域新开店铺达10.3万处,同时关闭店铺有9.5万处,整体增加的店铺数不到8000家。而进入今年7月,烘焙产业新增店铺数量转为负数,具体为减少1986家,整体增长指数为-0.7%。
老牌烘焙纷纷跌落神坛,其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
一方面,老牌烘焙普遍面临品牌老化、管理缺失的问题。
坚持十年售卖同一类面包,店铺装修样式持续数十年未曾调整,内部环境处处显露与当前市场潮流不符的过时气息。当前烘焙领域新品不断涌现,顾客偏好持续转变,这种历史悠久但风格守旧的面包店,极有可能被新时代的年轻人所忽视。
另一方面,烘焙领域竞争愈发白热化,老牌网红们正遭遇两种不利因素的叠加压力,处境艰难。
一部分专注于高端市场,平均售价超过三十元的优质烘焙企业,正迅速进入主要城市。另一部分则是超市里的烘焙产品、工厂店等高性价比商品在低线城市迅速普及。那些过去凭借品牌附加值在中间市场立足的早期网红品牌,现在面临“既不想放弃高端又无法适应低端”的困境。
除此之外,这些老牌烘焙品牌还面临盲目扩张、管理缺失的问题。
部分品牌为迅速拓展业务,压缩学习时间,甚至运用非规范性的家庭指导模式,缺少严谨的连锁经营监管机制,对合作商的资格认证、业务指导工作疏于管理,因而引发组织无序现象。公司内部职责划分不明、组织结构杂乱,造成指令传达迟缓,难以敏捷地适应市场波动和突发状况。
当前烘焙行业不再存在轻松获利的时期,单纯依靠品牌声誉已无法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竞争格局中生存下去,必须重新关注产品本身,耐心投入精工细作,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