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御赐招牌闯关东,百年老店变身城市会客厅

日期: 2025-10-23 13:06:50|浏览: 1|编号: 160699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哈尔滨道外区靖宇大街和南三道街的交叉点上,有一座三层楼,其表面装饰着松鹿图案的浮雕,整日里弥漫着烘烤奶油和面粉混合的香甜气息。在这栋建筑的墨绿色门楣上方,镌刻着“老鼎丰”三个鎏金大字,它们在日光照射下闪耀着柔和的光芒。

这个招牌,源自1911年浙江绍兴的王阿大、许欣庭两位先民闯关东时的遗物,上面刻有“乾隆御赐”字样,如今它已成为本地居民争相购买老字号点心、外地访客热衷拍照留念的热门景点,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标志性建筑。在此地,一场关于如何让传统品牌焕发新生、吸引现代消费者的商业探索正在进行,这场实践就发生在这一座具有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之中。

老鼎丰靖宇街店位于的392号建筑,就是一部凝固的哈尔滨商业发展史册。该建筑始建于1915年,属于Ⅲ类保护建筑,是如今保存最为完好的“中华巴洛克”风格建筑。建筑外立面采用西式拱券连窗设计,并配有科林斯柱式结构支撑,墙面装饰着丰富的浮雕图案。这些浮雕上雕刻有葡萄藤、石榴纹等中国传统的吉祥纹饰,寓意吉祥如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墙面上松鹿图案的浮雕,它象征着福禄双全,反映出闯关东时期的中国商人对于事业兴旺、生活富足的殷切期盼。

这种融合西方元素与东方神韵的复合型艺术风格,体现了20世纪初民族工商业者的处世哲学,在道里地区被俄国控制期间修建西式楼宇时,当地商人在建筑形态里融入了本民族的文化特质,既顺应了商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也维护了民族文化的固有立场。

老鼎丰品牌的来历,比这处建筑要早很多年。相传乾隆皇帝第二次到南方巡游时经过浙江绍兴,尝到一家酱园售卖的糕点十分可口,便御笔亲题“老鼎丰”三个字赠予店家,寓意吃客总不空手而归。1911年,绍兴籍的商贩王阿大和许欣庭,携带着这块金字招牌来到哈尔滨,创办了“老鼎丰南味货栈”,开始自行生产并销售南方风味的糕点和干货。1923年,老鼎丰迁入滨江傅家店正阳三道街的繁华地带,即今道外区靖宇大街392号那座建筑,此后一直在此立足,至今已有一百余年历史。

老鼎丰能够取得卓越成就,关键在于始终如一地保持精湛的手工技艺,制作蛋糕时必须用工具搅打蛋液使其产生丰富泡沫,制作槽子糕时必须采用特定的桃形模具并涂抹香油,制作糕点皮时必须遵循“糖面为骨油面为肉”的古老准则,这种专注的态度赢得了当地食客的广泛赞誉,在三十年代发展最为鼎盛的时期,每天能够制作出上千斤各式各样的糕点,并且当天就能全部售出,每逢节日赠送礼品的场合,礼票销售量能达到数千元,市民们都以能够获得并使用“老鼎丰”品牌的红色礼品盒作为身份的象征而感到自豪

即使在日伪管辖期间,物资匮乏的极端阶段,老鼎丰依然坚持空置店铺静候曙光,东北被占和经营窘迫致使王阿大与许欣庭先后离开哈尔滨,老鼎丰尚存的机器和房产于1939年转让他人。1945年8月抗战告捷后,哈尔滨的工商业逐渐活跃,“老鼎丰”重新开张,恰逢中秋佳节将至,该店制作了三万余斤月饼,刚上架便全部售罄。

哈尔滨人把老鼎丰看作是伴随成长的重要味觉记忆,有中秋时节的川酥月饼,冬日里的冰点,春天里的油炸点心,夏天吃的凉糕绿豆糕,这种深厚的情感联系,使它在1956年公私合营、改名期间都未曾被忘记,最终在1978年获得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

2024年夏季,老鼎丰靖宇街总店实施了整体改造,地面楼层维持了老式玻璃点心陈列架,各式传统点心弥漫着复古的甜蜜气息,增设了饮品区域,提供果汁、咖啡和披萨,方便顾客歇脚补充体力,二楼重点打造了冷饮空间,每张桌子都配有老鼎丰的特色冰糕,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拍照留念。

陈女士一家来自广东,正和老鼎丰的冰糕一起享用,是导游介绍他们来的,孩子也吃了些别的糕点,他们想买些带回去,给同事和朋友品尝。河北的李先生正在整理准备寄回老家的一批老鼎丰食品,里面有红肠、点心和油茶面,他是在中华巴洛克景区逛的时候进来的,因为那边人多,顺便尝了尝这里的食物,觉得红肠和冰糕味道很棒,而且这里的用餐区域相当开阔,正好可以休息一下脚。

哈尔滨老鼎丰食品公司市场负责人朱晓宇谈到,老鼎丰在靖宇街的店铺经营理念关键在于文化旅行结合与品牌形象焕新。作为中华巴洛克文化历史街区的重要店铺,这个店肩负着两个任务,一方面要继承老字号百年的精心手艺,另一方面要借助场所改造来重新点燃历史街区的商业生机。这座具有中华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群,见证着哈尔滨开埠的历程,老鼎丰把店铺当作展现城市文化的平台,借助重现旧日景象,来加深当地人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

老鼎丰靖宇街店进行了翻新,这其实是对旧式零售方式的革新。它不再只做卖东西这一件事,而是努力变成一个能买点心、能喝冷饮、能看展览的地方,这种做法让来的人待得更久。这种兼具餐饮娱乐和摄影功能的场所,既满足了本地居民对传统风味的情感寄托,又迎合了访客对文化探索的好奇心态,促使老店从单纯的售卖点心处转变为充满人情味的都市交流空间。

事实表明这一变化取得了显著成效。朱晓宇透露,现在靖宇街店每天接待的顾客数量大约在两千五到三千之间,周末时能达到三千五到四千,与2023年改造之前相比增加了百分之三十。在冬季冰雪期间,单天的客流量会超过一万人。在这些顾客中,外地游客大约占六成,本地居民再次光顾的比例为四成五,年龄在十八岁到三十五岁之间的消费者比例从2023年的百分之三十五增加到了百分之五十二。

它赋予了老字号与城市全新的联系,这种融合了场所感、商品特色以及传统底蕴的纽带,让老鼎丰不再仅仅是商品售卖的场所,而是变成了城市文明的一种生动呈现。老鼎丰和中华巴洛克景区的合作效果表现在文化意义相互影响,景区借助老字号的历史故事增加文化底蕴,老鼎丰则利用景区的游客数量扩大品牌知名度,产生了 “文化象征 + 购物热点”的复合作用。

朱晓宇表示,未来老鼎丰靖宇街店的战略发展将着重于提升顾客体验和拓展经营范围,计划增设一个糕点博物馆,运用实体展示和虚拟现实技术重现过去百年的“前店后厂”经营模式,以此展现糕点制作的历史传承。此外,还将与当地景点合作举办“老字号文化节”,借助特色集市和知识产权活动等方式增强品牌的文化特色,希望能够吸引更多年轻一代消费者。老鼎丰靖宇街店借助之前的规划,正从一家售卖传统食品的店铺转变为一个集合多种食品体验的老字号店铺,它的成长过程不仅为老字号的振兴提供了一个可以参考的范例,还尝试了历史街区复兴的新方法,它表明,老字号的新面貌不应只是包装和宣传的更新,更应该是文化底蕴的深入发掘和空间用途的巧妙改变。当传统技艺与时代发展和谐相融,那些历史悠久的品牌不仅能够吸引顾客,更能化作城市中不可替代的文化符号和情感连接。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