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兴集团发布盈利预警,利润为何下滑八成?

日期: 2025-09-07 09:11:46|浏览: 5|编号: 127074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旗下经营太兴、敏华冰厅、茶木、亚参鸡饭等十七家餐饮企业,以“港式餐饮”为核心业务的太兴集团,近期发出盈利预警。根据其公告,太兴集团2024年上半年的盈利可能出现大幅度下降,股东应占的净利润大概在八百万元至一千二百万元港币之间。

太兴集团于2019年6月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该公司是香港著名的连锁餐饮企业,其正在营业的店铺基本在香港地区。仅2023年这一年,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店铺集中在总部所在地。公司计划拓展内地市场,其中敏华冰厅是其优先发展的品牌。

然而,这家“港式餐饮”品牌与翠华的状况雷同,两者在大陆的经营均出现缩减趋势。为何公司利润会急剧减少?是否后续还会推出更多改良计划?太兴集团对此表示态度审慎。

多品牌策略下

仍然依赖香港本地市场

太兴集团于8月7日公布业绩预警,预计到2024年6月30日止的六个月期间,股东可享利润大约在800万至1200万港元之间,相比之下,去年同期股东可享利润约为4500万港元,意味着同比减少幅度达到73%到82%。

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状况呢,官方通告指出,太兴的盈利能力减弱主要受香港经济逐步恢复以及海外游客数量增长迟缓的影响,同时,居民前往内地购物的现象增多,以及本地民众购物观念的转变,这些情况使得公司的收入增长遇到了阻碍;在中国大陆地区,太兴为了应对购买力下降和餐饮行业规模缩小,决定撤销一些门店,还对品牌在办公楼的分布和相关城市的布局进行了调整,这个过程中,公司对资产贬值的准备金有所增加。

可以明确感知,太兴集团在公告中提及自身经营状况不佳的缘由之一,便是香港本地市场购买力的波动。尽管该公司已实施多品牌经营方针多年,但现阶段其业务重心仍立足于香港地区,对于拓展中国内地的市场机会却未能充分把握。

太兴集团原先叫“太兴烧味”,这家公司是1989年在香港西湾河太安楼开张的,从2008年起开始运用多种品牌经营方式,到2023年底,太兴集团一共开设了211家餐饮店,其中165家在香港运作,在中国大陆有45家店,另外在澳门有1家店。

2024年上半年期间,太兴集团关闭了大约五家位于内地的分店。根据官网信息,太兴集团当前在内地的店铺总数大约为四十家,其中敏华冰厅有二十九家,太兴餐厅有七家,另外还包含亚参鸡饭等其他品牌共四家。

“新力军”品牌敏华冰厅

放缓在内地市场的脚步

太兴集团于2019年6月前往香港交易所挂牌交易,其企业中最广为人知的市场标识是1980年代面世的“太兴茶餐厅”。鉴于太兴餐饮品牌出现陈旧化现象,敏华冰厅慢慢转变为集团第二个主要的创收渠道。太兴集团原本打算借助敏华冰厅开拓中国内陆区域的市场空间。

敏华冰厅原先在香港旺角存在过一家名为“文华冰厅”的茶餐厅,这家餐厅开创于1973年,后来因为租金太高,于2016年停止了服务。到了2018年,太兴集团把这家餐厅买了过来,并且把名字改成了“敏华冰厅”,还提升了它的档次,接着就让这家餐厅开始拓展到中国内地市场。

根据官网信息,敏华冰厅占其内地店铺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总共只有29家分店。2021年是该品牌飞速发展的阶段,一年之内敏华冰厅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开设了23家新店。经历了疫情后期的发展调整期,到三年后的现在,敏华冰厅在内地的店铺数量总共才增加了6家。

增长放慢,可能受到近年疫情对饮食业造成的影响,这个因素有关联。在发布盈利预警之前,太兴集团才刚刚摆脱了疫情带来的困境,经营状况回升到接近2019年的状况。2023年的财务报告显示,集团整体收入增长了约20.1%,达到32.12亿港元,股东应占的盈利为9380万港元,而前一年公司股东应占的亏损为4320万港元,实现了同期的盈利转亏为盈。

另有一个缘由,或许与近些年国内餐饮行业竞争加剧有关。近年来众多中式餐饮纷纷降低菜品定价,人均三十元的快餐连锁企业更是激烈角逐。老乡鸡、大米先生等品牌快速扩张,港式餐饮大家乐也实施积极扩张策略,至于中式正餐连锁品牌的价格范围也持续下降至几十元水平。

与太兴餐厅对比,敏华冰厅虽然单客成本效益更优,但六七十元的消费水平,几乎等同那些中餐快餐店,更不用说三十元左右的小吃快餐店,所以其品牌拓展也遭遇很大阻力。

港式餐饮连锁能否破局?

也并非只有一家港式餐饮连锁品牌,近来在业绩上受挫。

六月份二十八日,翠华控股发布二零二四年度报告,时间范围是到三月份三十一日为止。报告显示,企业全年收入达到九亿五千四百万元港币,比上一年增长百分之十二点八。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三百九十万八千七百港币,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百分之三十五点五。二零二三年财政年度内,翠华在大湾区终止了七家合同到期的经营场所。在中国内地,餐饮业务网点净减少三家;在香港,经营场所数量净下降五家。

对开店也非常小心,翠华和太兴集团的财务报告都显示出相同现象:原先主要依靠的香港市场,在疫情结束后香港的营收增长速度被内地赶超。例如翠华在2023年财政年度中,来自内地的收入达到4.31亿港元,同比提升了17.3%;而香港的收入为5.06亿港元,同期增长率为7.3%。

如何破局,未来会否在内地积极拓店拓品牌?

太兴集团对前景的考量变得更加周全。根据公告内容,公司计划与业主和供应商商议获取最有利的合作条件,同时会妥善管理食材开销,并对内部构造进行改进,此外还会强化多个品牌的宣传,提升智能烹饪设施的建设,以此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翠华同样不会过于冒进。当前餐饮业正值降价风潮与价格竞争时期,翠华对此表明将实施每家店铺单独管理的策略,注重增加收入同时削减开支来获取利润。此外,翠华在湾区的新店开设计划采用了“核心店加普通店”的布局方式,其中核心店的价格设定在三十元水平,重点经营面积不大、出餐效率高的快餐外卖业务。

此外,存在像大家乐这样的港式餐饮企业,倾向于迅速扩张网点。2023年财政年度内,大家乐在大湾区增设了22家分店,创下了企业记录的最高值。在此期间,中国内地的营收为15.15亿港元,较上一年增长了14.5%。与此同时,香港地区的业务增长幅度为7.1%。由于加大了对大湾区的投入,大家乐的整体收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水平。

8月1日,香港特区统计局公布最新零售业销售额数据,2024年6月零售业整体销售总额的初步估算为299亿港元,同比减少9.7%。对比2023年同月,2024年上半年零售业整体销售总额的初步估算也降低了6.6%。2024年第二季餐饮业总收入总额的初步估算为269亿港元,同比下滑2.1%。在此期间,香港快餐店的总收入在金额和数量上分别增长了7.9%和4.7%。

当前消费模式正在发生转变,面对这些变化,“那些新兴的消费群体”将采取何种措施来适应?南方都市报·湾区财经版块将持续追踪报道。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陈盈珊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