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投资金之后,欢牛蛋糕店原本打算快速增加店面,开辟新的区域。不过,开销持续增加给公司造成了很大负担,组织运作上的弊端也慢慢显现出来。
依照通知,由于费用大幅上涨、同行竞争激烈,并且公司内部运营出现差错,最终欢牛蛋糕屋无法继续经营,将终止对顾客的供应。
有顾客提出意见,欢牛蛋糕屋的商品风味和品质出现了下降。过去广受称赞的糕点,现在被批评“风味不及以往”,“口感欠佳”等。有合作商透露,现在售价178元的6寸蛋糕,制作费用大约40元左右。
根据可查信息,2025年5月,杭州欢牛餐饮企业法人未能准时完成法定责任,由此被杭州市钱塘区司法单位划入执行名单,需要偿付的金额为111.42万元,同期,该企业及法人徐浩均受到高消费方面的约束。
近两年烘焙行业被资本抛弃,倒闭的品牌不断
当前市场购买意愿不高的情况下,近些年投资界对零售领域的兴趣明显减弱,烘焙这一特定领域几乎完全失去了资金关注。
根据IT桔子统计,2021年和2022年期间,新消费领域对烘焙行业的投资活动变得非常活跃,每年投入的资金超过两亿元,但到了2023年,这类投资突然大幅减少,最近两年更是几乎没有新的投资案例,许多主要的投资者已经停止了相关领域的投资行为。
当前烘焙市场角逐异常白热,众多获得资本支持的新面孔持续进入,它们既要应对网红类型新兴品牌的挑战,也须与味多美、好利来、85度C这些老字号烘焙企业争夺市场份额。
近些时候,由于竞争环境愈发激烈,以及顾客偏好持续转变,我们注意到众多新兴的网红烘焙品牌接连遭遇失败。
二零二三年二月,墨茉点心局北京富力广场的崇文门店公开歇业;三月,杭州湖滨银泰in77店停止营业,标志着该品牌撤离杭州地区;七月,武汉十几家门店集体停摆,墨茉点心局彻底离开武汉市场,仅保留长沙总部,被视为湖南地区特有的餐饮品牌。
头部消费烘焙企业尚且被迫大量停业求存,其他品牌更不用说了,这标志着国内众多独立烘焙店铺的倒闭和关闭浪潮正式开始。
二零二四年一月,新中式点心店“虎头局渣打饼行”收到破产清算的申请。
虎头局原本是个非常火爆的国产点心牌子,也是从长沙发展起来的。它于2021年获得了将近5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其公司价值当时达到了200亿元。
它由于迅速进入上海、武汉、广州、深圳、杭州等许多城市,品牌扩张政策过于冒险,经营不善,因而引发了资金周转困难等麻烦,店铺大量停业,最后导致倒闭。
图源:网络
二零二四年三月,知名甜品连锁熊猫不走曝出经营危机,其掌门人表示系经营判断失当引发财务困境,国内众多分店多数已暂停营业。
根据可查资料,熊猫不走公司成立于二零一七年,凭借“赠送糕点搭配现场演出”的全新经营手法迅速获得关注,这种做法广受家庭客户欢迎,最终吸引到顶级投资机构IDG注资。
熊猫在完成多次融资后着手迅速扩张,2021 年岁末利用租金优惠迅速抢占多个一、二线城市商铺,一度在全国范围内开设超过一百家分店。然而这种迅猛的发展并未带来运营效益的相应提升,订单量持续减少,管理方面暴露出诸多弊端,最终导致公司破产。
二零二三年岁末,熊猫不走蛋糕所有销售渠道的商品成交总额达到两千二百七十三万二千元,整体收入与最高点相比减少了百分之六十。
二零二四年八月,韩国CJ集团所拥有的著名面包店多乐之日,被发现郑州地区数家分店停业,该公司正逐步撤离该城市市场。
二零二四年十一月,经营长达十二年之久的慢城蛋糕,于天津地区多数店铺停业。二零二四年十一月,这家品牌在天津总部的所有分店均宣告歇业。根据公开信息,二零二三年时,慢城蛋糕在天津、重庆、山东德州等区域设有三十家以上门店。
根据大众点评,目前慢城蛋糕仅剩德州4家加盟门店。
二零二四年十月末期,广州地区经营面包的连锁店“勿理堂”全都停业了。该店的创办人黄卓华表示,企业遭遇了财务困难,已经启动了破产和清偿程序。
红餐大数据显示,目前其仅剩不到10家门店。
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已停牌超过一年的“烘焙行业首家上市公司”克莉丝汀最终被除名上市。这家公司曾拥有逾一千家经营网点,是早期极具人气的品牌,然而如今所有门店都已关闭,通过变卖房产来偿还债务,最终走向了退市的结局,实在令人感慨。
克莉丝汀是国内烘焙领域曾经的首席企业,在其发展顶峰阶段,店铺数量达到1052家之多,遍布全国各地,然而,随着行业竞争日益加剧,加上自身经营方向出现偏差,公司近年来的经营状况不断恶化,最终走到了经营难以为继的境地。
品牌倒闭的背后原因分析
从接连失败的网红烘焙品牌身上,能够归纳出几项引发其停业的关键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1.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持续创新
一些网络知名的甜品店常常因为某个特别受欢迎的点心而迅速成名,比如玉米挞、黄油年糕之类的。可一旦某个产品变得火爆,市场上就会立刻冒出许多跟风者,无论是大型的连锁店还是小本经营的店铺,都会推出相似的商品,导致市场上商品种类高度雷同,顾客很快就对这类产品感到厌倦了。
比如生吐司于 2023 年 4 月初开始流行,售价 98 元的一条甚至被黄牛抬高到 300 元,可仅仅一个多月后,它的热度就迅速衰退了。网红烘焙品牌如果只依赖一个爆品,又没有持续开发新产品的实力,一旦热度消失,就很容易被市场淘汰出局。
2.运营成本高,利润空间被压缩
为了保持网络上的热门地位,吸引顾客光顾,这类店铺经常把店面开在商业区等显眼位置,店铺的内部设计注重新颖和高级感,目的是打造出让人愉悦的购物环境,这种做法无疑增加了不少的开销。商业区中心地带的租金本身就很高,再加上几十万的装修费用,还有员工工资和材料费这些日常开销,让很多店铺感到资金周转困难。
以 2020 年在深圳落成的 ANGSI 昂司为例,该品牌选择走“潮轻奢”风格,建造了一处 6000 平方米的门店,装饰投入接近 1 亿元,每月需支付 260 万元的租金,初期依靠热度宣传招揽顾客,不过巨大的管理费用导致店铺迅速陷入经营困难,仅维持 4 年便宣告结束。很多网络知名的面包店在成本回收前,就被高额的管理开销拖垮了。
3.扩张速度与管理能力不匹配
一些网络烘焙店铺在拿到投资款项之后,立刻着手扩大经营规模,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却不去考虑自身的运营水平能否匹配这种快速的发展速度。
欢乐牛点心的甜点坊在二零二二年得到了将近一百万美元的A期投资,打算快速增加店铺数量,不过行业竞争非常强横,开销不断上涨,公司内部的管理难题也开始显现出来,结果造成了生意上的麻烦。
4.品牌形象维护不善
当今信息流通迅猛,一旦品牌声誉出现负面,对销售业绩和顾客评价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
比如熊猫在2022年“3.15”期间遭遇媒体揭露其存在“影子店”的情况,到了2023年“3.15”又被曝出蛋糕的生产日期存在虚假记录,这两次事件导致该品牌的订单数量急剧减少。由于品牌形象没有得到有效管理,消费者的信任程度随之减弱,这对品牌的持续经营和未来发展造成了直接影响。
5.市场需求变化与烘焙产品定位不符
根据我们的观察,近年来中产阶层正在显著减少,消费领域呈现明显分化,一部分消费者对商品的品质、口感以及新颖性提出了更高标准,而相当一部分民众则选择消费降级,更加注重划算,例如原先常去的喜茶、茶百道,现在转而光顾蜜雪冰城。
部分网红烘焙品牌专注于蛋糕这一细分领域,该领域不具备茶饮那样的日常消费属性,消费频率相对较低,随着消费水平的回落,其市场需要量呈现下降趋势。
其次,该品牌市场定位处于中等水平,主要面向中产和白领阶层,其独立烘焙形象既难以贴近普通消费者,也无法维持高端定位来形成市场区隔,所以经营发展比较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