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面包房和饮品店设置“剩余食品神秘礼包”招徕顾客,图中展示的是北京某家售卖此类礼包的面包房,照片由张乐拍摄。
食物同样可以变成惊喜盒子吗?最近,“剩余菜肴惊喜盒”的流行,引起了很多购买者的兴趣。
我在社交平台看到过“剩菜盲盒”,觉得能省钱就买了一次。家住江苏南京的邬卓益表示,她最初买的是一家烘焙店的“剩菜盲盒”,收到后得知面包是当天现做的,口感和味道都很棒,价格也比直接去店里买便宜了差不多一半。因为第一次感觉挺满意,她后来就常常订购各种“剩菜盲盒”。
这类食品组合并非由废弃食物加工而成,而是商家运用随机售卖模式,把即将过期或当日未卖完的食品进行重新包装,再以优惠价格销售,其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既有烘焙食品,也有快餐食品,还有轻食等不同类型。
价格实惠是众多顾客挑选“剩菜盲盒”的主要动因。大学生田鑫上个周末在一家寿司店买到了一份“剩菜盲盒”。她表示,打开后盒子里有一份寿司和一份章鱼小丸子,虽然没吃到最偏爱的食物,不过用通常一半的价钱买到这样的东西让她觉得相当满足。
在国贸商圈的某家咖啡厅,付女士买了一个“临期特惠套餐”。她领到的产品是一款名为“抹茶青青椰”的饮料,这种饮料若是按标准价出售,售价为18元,但付女士实际只需支付7.9元,"倘若别人赠予我这样的饮品,我绝对意识不到这是从打折的临期商品组合里选的,因为它和我在店里按原价点单的饮品在外观和口感上几乎没差别。"
根据掌握的信息,当前市场上存在众多售卖“剩菜盲盒”的网站,这些网站各有侧重,例如惜食魔法袋与连锁面包铺联手,主打烘焙类盲盒产品;米粒盲盒则囊括了餐饮所有种类,提供显著的优惠;趣小袋则瞄准了写字楼午间用餐这一特定场景。
哪些商家会制作“剩菜盲盒”?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在京城一家“多乐之日”烘焙坊里,各式各样的面包甜点排列得井然有序,其中包括“剩菜盲盒”。店员透露,这类商品已经上市一段时日,不乏顾客特意前来选购。每一份“剩菜盲盒”的搭配都纯属偶然,一般汇集两三种尺寸各异、品类不同的面包,使顾客能以一个面包的预算品尝到更多面包的风味。部分面包不是当天制作出来的,但都在保质期内。
这家售卖饮品的经营者在访谈中透露,店内所有饮品都是即时调制的,然而部分顾客在点单后选择撤销或改选其他品种,已经调制完成的饮品若丢弃实在令人惋惜,因此会以“剩余品尝装”的形态进行售卖,并设定优惠价格迅速清空库存。同时,商家为了拓展客源,每日会特意准备部分尝鲜套餐,借此吸引顾客到店消费。
低价的剩菜组合对年轻群体很有诱惑力,不过很多人也对其品质存有疑虑。田鑫表示,她会优先挑选信誉好的商家,在商品种类上更偏爱烘焙食品,对于生鲜和加工食品会格外小心。根据相关应用上用户的意见,烘焙类组合的品质比较可靠。
商家针对顾客的担忧,纷纷实施对策来处理“剩菜盲盒”项目。北京“大力喜寿司店”的工作人员表示,该店售卖的“剩菜盲盒”全部是当日制作完成,并且在出售时会告知顾客需要在六个小时内吃完盒内食物,以此保障食品的新鲜与安全。
北京工商大学新商经研究院院长周清杰指出,从食品供应链的层面分析,“剩菜惊喜装”这类尝试是值得肯定的,它为处理食物废弃问题带来了新视角,同时也迎合了部分对价格比较在意的人群的需要。但是,食品安全是餐饮经营的根本,绝对不能因为降价、促销或者采用惊喜装就降低品质管理的要求。平台和商家都应该持续改进品质保障机制。消费者应当加强食品营养安全的认知,拒绝选购来源不明或质量不达标的食品,在追求实惠、满足猎奇心理之际,务必保障食品的可靠性。
归根结底,“剩菜惊喜包”想要长久发展,不能仅仅依靠低价来吸引注意。必须让顾客吃得满意,吃得安心,才能真正体现环保的意义,成为餐饮领域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