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札记:我的海岸线——(三)鹿港小镇

日期: 2025-09-09 13:06:15|浏览: 5|编号: 128622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鹿港的黄昏

通过罗大佑的《鹿港小镇》我了解到“鹿港”这个地名。那个在歌曲里控诉“台北并非他的故乡”的歌手如今已在台北安家落户,至于“鹿港的街巷、鹿港的渔火、妈祖庙前焚香的人们”究竟是什么模样,我一直渴望亲身探访。因此,在环西海岸的骑行旅程中,到鹿港居住是特意安排的行程。

离开竹南之际,我认真观察了清晨的小镇,它既热闹又井然有序。虽然只是小镇,却与都市的差别不大。这也是台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从城市到乡村,尽管规模和功能有所不同,但整体都达到了很高的现代化水平,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居民素质。这与大陆形成了鲜明对比,大陆城乡差距巨大,几乎像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在超市享用早点期间,突然遭遇狂风暴雨,哗啦啦地浇透了地面,也击垮了我的心情。我观察片刻后,察觉到雨势并未减弱,于是向服务人员索取了两个大号塑料包裹,将背包仔细包裹,随后冒着风雨启程。虽然外面下着倾盆大雨,但气温依然高得难受,没过多久,雨衣把我闷得浑身湿透,感觉十分烦躁。当我望见远处树立着“全国自行车服务点”的指示牌时,立刻决定前往那里稍作休息。

台澎金马地区设有众多设有“铁马驿站”标识的休憩点,游车客能够无偿获取饮水、补充轮胎气压,警署机构亦具备此类服务,我长久以来都渴望前往体验一番。行至标识牌后方,方知该驿站当前处于关闭状态,幸而邻近位置有公共卫生间,我思忖既然抵达此地,不妨前往使用一番。

靠近观察,发现卫生间由活动帘门封锁,刚准备转身离去,一位身穿清洁工服饰的女士突然叫住我,询问我是否需要前往盥洗场所,我表示是的,这位女士态度和蔼地回应,“稍等片刻,我立刻为你开启入口”,同时顺手开启了卫生间的照明装置,并提醒卫生间内有厕用纸,地面可能湿滑需谨慎行走。

当我走开之后才察觉,那个卫生间并非服务区的设施,而是旁边一家饭馆的,也就是说,刚才的保洁人员正在为饭馆开张做准备,由于看见了我,于是特别对我提供了帮助,同我在大陆骑自行车时遭遇的借厕所困难以及需要付费的情况相比,两地之间的差别非常明显。

我沿着被暴雨淋湿的马路向前走,又发现了一条靠海的自行车道。爱玩的我不加犹豫地拐了个弯,不管狂风暴雨,朝着海边冲去。雨中的海滨马路没有游客的干扰,显得格外安静,只有风车不知疲倦地转动,应和着风雨的韵律。我渴望向孤海倾诉,我从海峡彼端,遥远之地来寻你,那些温婉的,内省的,激动的神情,究竟哪个才是你真实的面貌呢?

雨势在正午时分逐渐减弱,太阳随即出现在高空,仿佛打算先让人被雨水浸透再进行暴晒。午后我沿着高架桥区域反复游走,偶然遇到了两位同好。我们一同前行,边骑行边交谈。他们是台湾本地的骑行者,打算花一个多月时间环岛旅行,路线随心所欲,边骑行边享受风景。他们告诉我沿途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景点,他们都计划探访,认为我十天的行程安排过于紧凑。我向他们说明,台湾的入岛许可仅能使用十五天,无法像他们那样随意停留,他们除了表达惋惜外没有其他反应,我们共同骑行了几公里之后,他们提出要前往景点游览,而我必须继续前往鹿港,于是只能在此分别,分别前我们拍了一张照片,虽然明白这次分别可能就再难相见,但留下纪念,也算为我们的环岛旅程增添了一些回忆。

傍晚时分,我穿过一座城市,终于看到了“鹿港镇”三个字,激动得心跳加快。台湾的指示牌是这样的,当你看到“某某市、某某镇”时,只是表示你进入了它的管辖范围而已,要到达核心区域,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当时的我并不明白这些,以为已经到了地方,就放心地边骑自行车边拍照。

我在夕阳的灿烂光辉中骑行,悠然自得地穿行于小镇的街道,感受着和煦的微风拂过脸颊。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和拥挤的人群,路旁是一大片生机勃勃的稻田,似乎能望见农民们收获时那淳朴真挚的笑容。

鹿港的清晨景象,鹿港的黄昏风光,穿梭于文明街巷的行人,歌曲里的画面跃入我视界,我也沉浸其中,仿佛成为那个骑着单车游荡在文明里的人。

因为爱玩,我到镇上时天色已晚,住进了车友推荐的那家名字透着市井味道的“和平旅馆”。但老板娘的接待远不如先前碰到的本地人热情,令我索然无味,只草草放下行囊,便出门去细细体味这个陈旧的小镇。

鹿港曾因荷兰人治理期间鹿皮外销兴盛而著称。清代乾隆四十九年(1784)起,这里已是连接对岸的通道,作为与内陆沟通的关键节点,享有“一府二鹿三艋舺”的赞誉。历经岁月变迁,鹿港逐渐衰败,但这种沉寂反而留存了最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并在八十年代引发了寻根风潮。

夜幕下的鹿港街巷两侧,闪烁着五彩缤纷的灯饰,以及密集排列的店铺,与寻常都市景象别无二致。我信步穿行,转入鹿港旧街,瞬间仿佛穿越时空隧道,被拽回了世纪之前的岁月。那些典雅的闽南建筑,还有气派非凡的老宅院落,无不彰显着昔日港口的鼎盛与繁荣。

我漫无目的地在小巷里游荡,不时欣赏门前的楹联,偶尔偷看屋里的人家。部分店铺的招牌和门口凌乱的小摊表明,白天的老街和丽江、阳朔等地没什么两样,也在售卖奶茶、咖啡、纪念品;然而夜幕降临后,老街重归平静安宁,居民们慵懒地窝在沙发前看电视,仿佛世间一切喧嚣都与他们格格不入。

鹿港老街的看点除了建筑,还有众多庙宇。统计显示镇上有九十八座庙宇,我走访了其中几座。那时将近十点,却见庙宇依然敞开,常有香客前来祭拜。他们神情安详,态度虔诚,举止熟练,仿佛这是日常惯例。和神明为邻,在香火气息中浸润,人也会变得质朴。

重新唱起这首歌,我的旋律里夹杂着风和雨的声响。回不去的故乡,鹿港的小镇,当年远行的年轻人。歌声不断在我脑中回荡。我看到的鹿港并未因热闹而失去它的吸引力,镇子里依然有很多年轻人,还有售卖香烛的老者,他们一样守护着自己的故土。而承受过风雨之后,能够回到故乡,这应当是远离家乡的人最深的喜悦。

——在超市吃早餐,望见外面已大雨倾盆

雨停了,我接着过桥,大家请注意,我的车现在多了两个塑料包,是装垃圾的袋子

——绕上海岸车道,独自与大海对话

——风车符合着风雨的节奏

——雨过天晴

——海岸晴空

——守望

——路旁小花

——碰到的两个本地车友,告别时的合影

——稻田也沐浴在夕阳里

——鹿港老街

——寺庙,晚上依然开放

无意间在马路上瞥见这辆单车,让人觉得很诧异它会被这样随意地留在路边

未完待续

最近有机会到台湾岛游玩了数日,《旅行随笔:我的海边见闻》系列文章记录了旅途中的心得和见闻,敬请各位欣赏。想要获取后续内容,可以订阅相关平台,或者留意游戏头条的官方微信账号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