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报道 9 月 5 日,家长高度关注的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已经全面开展。课程选择更加多元,种类更加繁多,参与学生持续增加……在开学第二周,现代快报记者走访了南京部分小学的课后服务新模式,学校不仅延续了原有的服务内容,新学期还主动整合社会资源,采取双向互动策略,一方面组织学生到校外场所进行社会实践,比如社区和公共文化机构,另一方面则聘请高校师生志愿者进入小学,帮助孩子们开阔眼界。
课后服务覆盖 98% 学生,还将引入更多社会资源
9 月 5 日,南京地区中小学开学已经进入第二周时间。当天下午 4:30,位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四牌楼校区的校园显得十分活跃。教室内不时传出孩子们齐声歌唱的声音,操场上到处可见孩子们奔跑跳跃的身姿。
南师大附小
李淑一同学现就读五年级,她参与学校田径队的训练。这个身高达到 1 米 6 的女孩,是班级里个子最高的学生。她之前在南京市的跳高、跳远等多个赛事中获得了出色的名次。学校的社团活动,不仅有助于增强体质,还有教练提供专业指导,并且能够和同学们一起参与锻炼,感觉非常好,从中也学到了很多。
校园外活动场面十分活跃,室内学习气氛同样热烈。时而传来书写时的墨香,时而响起合唱的动人旋律,时而响起乐器演奏的清脆声响,小南狮们不仅获得了丰富多样的课程安排,也能够实现各自的成长目标。
学校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表示,学校课后服务延续上学年的安排,划分为三个时段,A时段是"一起作业吧",B时段是"潜能活动园",C时段是"爱心守护站"。今年学校一共推出了五十多个社团课程,课后服务惠及了百分之九十八的学生。
南师大附小
学校在继承原有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融合了校内外的资源,也包括了线上线下的内容,还联合了大学和社区的力量,旨在为孩子准备周全的放学后活动。张军表示,在新的学期里,学校致力于构建十五分钟的教育网络,带领学生们参观南京图书馆、江苏省美术馆、珠江路梦想空间等公共文化机构,以此充实课后教育中实践环节的缺失。
学校还借助 " 引进来 " 的方式,邀请东南大学的师生志愿者进入校园,他们分享科学、人文、医学等领域的知识,以此拓宽孩子们的见识。
小学将走进社区和企业,开展特色课后服务
这个学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仙鹤门分校也会推行课后服务项目 "15 分钟教育圈"。参与这项活动的学生,步行大概十五分钟,就能抵达公益性的教育、科技、文化或体育场馆,并在那里进行课后活动。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仙鹤门分校
近些年,学校开辟了一处名为 "百草园" 的新草药园,将其作为项目化学习与劳动实践的平台,同时设计了一系列蕴含中医药元素的实践课程。新学期,该校四年级的部分学生将前往相关企业,参与《家庭中的中药文化》的讲解活动,学习 "药食同源" 的知识,亲身领悟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内涵。他们还会去中药铺,当场了解草本植物的学问,观察并动手感受草本材料的计量,以及艾草熏蒸、耳部穴位按压这类中医的古老方法。
据了解,学校接下来会继续和周边场所合作,提升放学后的服务与学校的特色课程、校本课程的结合度,还要进一步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15分钟教育圈"的打造和提供服务,这样可以满足各种需求,增加放学后服务的深度,力求创造一个全社会一起教育孩子的儿童友好环境。
课程再升级,新增音乐、科学等课程
为了改进课后服务,开学时,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铁北新城分校向全体学生及家长做了问卷调查,目的是掌握他们的期望,据此科学地规划课后服务项目,学生能依据个人状况,挑选想参与的服务项目和时间段。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铁北新城分校
学校对名为 "潜能活动园" 的社团项目进行了改进提升,诸如全校 14 个班级,设置了体育、艺术、科学、阅读、实验和游戏等 20 多个社团,旨在迎合学生的爱好和成长需要。学校增设了 "国际象棋"、"机器人" 和 "魔术" 这三个社团,引来了众多学生报名参加。
新学期,南京市中山小学发布了《中山小学 " 课后服务 " 告家长书》,说明学校提供多种服务项目。据现代快报消息,该校课后服务安排在两个时段,分别是 A 时段和B 时段。A 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完成作业,B 时段则是提供看管服务。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各种社团活动,这些活动与 A、B 两个时段的服务同步进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参加哪些活动。
为了增加社团活动的深度,增强其教育作用,学校对社团活动进行了改进,一共设立了28种43个社团,增加了民乐类和科学学院开设的科学课程等社团,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和科学水平。
中山小学
本学期,学校将着力发掘并运用邻近区域富有教学价值的优秀文化与社会资源,采取 " 外部引入、内部拓展 " 的策略,主动吸纳周边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专业力量,同时整合社区公益组织的支持,尝试建立实践基地方案,打造 " 百米校外体验网络 ",借此强化校外资源在增强学生综合能力方面的贡献。
据了解,教师们踊跃报名课后服务,参与比例达到百分之百。众多和团员教师主动负责 B 时段的看护工作,具备特殊技能的教师们纷纷运用自身特长为学生组织社团活动,以此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中山小学
高年级同学变身 " 小先生 ",为低年级同学开设科创课
在 "双减 " 政策环境下,南京市中央路小学用心规划 "5+2+N" 课后服务 " 精品套餐 ",塑造 " 课堂教学 + 课后辅导 + 网络学习 " 融合的学习模式,展现 " 个性化学、优质化、特色化 " 的新面貌。
中央路小学依据其科研项目《" 双减 "背景下儿童自组织学习者培养的支持路径探索》启动了"延时服务儿童课程研究"活动,校内中高年级学生自愿参与,他们运用自身的探究和学习收获,为低年级同学提供"儿童课程"。
率先登台授课的是曾两次荣获 " 区长奖 " 的学生靳淼淼,靳淼淼为了 " 讲好课 ",精心准备了相关材料,向同学们详细讲解了《可区分消毒范围的洗手液研发》,同时勉励年纪较小的同学踊跃参与科技创新项目,持续拓展个人能力。
中央路小学
这项课后增设的服务,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了参与社会实践的观念,同时让这些"小帮手"获得了满满的满足感。
该校还主动研究课后服务的新方式、新方法,借助推动社区场所教学同学校教育的紧密联合,尝试开发并建立具备普惠性、覆盖面广的教育计划。
这个学期,学校推行了 "我的15分钟教育圈" 延时服务项目,并配套了 "探秘百子亭" 和 "研学百子亭" 主题研学活动,依托周边百子亭街区的文化资源,组织学生前往实地体验,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分组行动,参观百子亭的建筑特色,寻找抱石斋的历史印记,通过沉浸式的互动游戏和实践活动,有效培养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中央路小学
南京将推送近 400 项课后服务课,覆盖每名学生
现代快报记者获知,2021年,南京市政府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全面细致开展中小学课后服务的若干意见》(简称为《若干意见》),对全市落实课后服务的领域、时段、项目、人员及支持手段等作出了明确规范,旨在保障课后服务能够顺利开展。依照《实施意见》的指示,学校每七天有五天必须提供放学后辅导,放学后辅导的终止时刻通常设定在下午六点整。
《实施意见》提出,课后服务主要依靠本校教师负责,同时鼓励吸纳退休教师、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师生参与,此外还可聘请体育、艺术、科技等有能力的专业社会人士和志愿者协助工作。
我们有许多方法,保证每一所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学校,以及所有需要帮助的学生,都能得到服务。南京市教育局的负责人说明,到了秋季这个学期,市教育局和科技、体育、文化、旅游等许多机构一起,大量收集课后服务方面的资源,构成了首批项目清单,借助课后服务资源的管理系统,向公众提供了将近四百种课程,以此让学校里课后服务的内容更加丰富。
通讯员孙权,来自现代快报,同时记者李楠,文章由王玉秋晨编写,图片由施向辉拍摄
(编辑 谢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