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在温州5月1日电遇见西点师邱建飞,他刚从蛋糕坊离开。这位33岁的师傅干蛋糕裱花已经15年了,他觉得能持续和顾客一起品尝美味是件快乐的事。邱师傅身材微胖,因为他有个甜蜜的“任务”——每天都要吃各种蛋糕内馅,以便找到最好吃的。他态度总是很阳光,整个采访期间都在笑个不停。
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和手套,记者跟随邱师傅前往蛋糕制作间,刚一进入便感到一阵寒气扑面而来。邱师傅说明,为确保乳制品的鲜活,该空间温度恒定维持在20度。邱师傅打算教授记者如何制作“一篮玫瑰花”。
转盘、抹刀、裱花袋等,所需物品备齐,邱师傅便演示起来,首先讲解蛋糕构造,通常包含两层夹心,接着他用手持工具将蛋糕切开,然后填充中间的配料,随后又用工具将奶油均匀涂抹在蛋糕体表面,确保每个角落都覆盖到,如同给蛋糕敷上妆容般细致。
这个环节非常关键,若是奶油涂抹得不均匀,整个蛋糕的观感就会大打折扣。邱师傅强调,操作时需要双手高度配合。他左手旋转台面,右手持刮刀快速将顶部的奶油抹开,紧接着又处理蛋糕的侧面,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一个标准的奶油圆柱体便制作完成了。
然后,用那个工具做出“篮子图案”和“玫瑰造型”。邱师傅取来带锯齿边的那个工具,“涂奶油要稳定、流畅。”他一边小声嘀咕,一边凝神望着蛋糕体,随着转盘转动,在“柱子”外面包裹出一条条竖线,还分布均匀地添加了若干条横线。此刻,记者有些按捺不住,提出要继续完成剩余的“篮子”,接着裁了几道竖线和横线,然而这些线条“粗细不一”,与整个“花篮”的整体风格显得非常不搭。“多练习就会变得熟练”,邱师傅这样劝慰记者。
最终要使玫瑰“绽放”:手持细木棍,邱师傅用工具持续围绕木棍画圈,有时画弧线,有时画弯月,“盛开的玫瑰”和“待放的花蕾”很快显现出来。这些玫瑰被逐个“安放”到花盆里,再添上几片叶子,邱师傅巧手制作出“一束玫瑰花”。
每天能制作七八十个蛋糕,每个制作时间不超过8分钟。邱师傅还从陶瓷等艺术品设计中汲取蛋糕造型的启发。此外,为了给顾客提供最特别的味觉感受,邱师傅经常留意欧洲、日本最新的蛋糕风味,并将其与温州人的口味偏好相结合进行创新。
邱师傅说,只有用心做的蛋糕,才能让“甜蜜”留驻客户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