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行走,常能在街巷转角碰上一些悬挂 "中华老字号" 牌匾的糕点作坊。这些店铺没有华丽装饰,却凭借历代传承的技艺,成为当地人口中公认的美食坐标。我是个在外婆身边长大的上海本地人,今日就带各位探访五家陪伴我长大的老式点心铺,说说那些沉淀在米香、油酥之中的过往记忆。
1. 沈大成(南京东路店):百年糕团铺的 "糯叽叽哲学"
沈大成的糕团摊位前,总是聚集着两种顾客:提着布袋子的长辈,以及拿着手机拍摄糯米拉丝的访客。记得小时候外婆常讲:"沈大成的糯米需要蒸上三个钟头,才能达到那种 '软糯不粘口' 的效果。" 双酿团是我的最爱,黑芝麻馅透着淡淡的焦香,与豆沙的香甜交织在一起,仿佛把两种童年的甜蜜都装进了同一个味蕾里。
2. 上海哈尔滨食品厂(淮海中路店):北方名字里的海派甜香
初闻其名,还以为是北方菜系,再了解后才明白,这是三十年代俄罗斯点心与上海风味结合的典范。售货柜上的哈斗个个饱满可爱,巧克力外壳包裹着冰爽的馅料,入口先是微涩的可可香,随后是奶油的甘甜,因此长辈们常回忆:"从前恋爱,若能请对方吃哈斗,便算得体面了。"
上海虹口糕团食品厂(四川北路店)售卖的年糕团,冠以"早高峰江湖"的雅号。
这家店铺的外表非常低调,一点也不像是网红店,然而每天清晨都能见到上班族们站在门口,急切地吃着刚做好的年糕团。这些年糕团新鲜出炉,散发着纯粹的糯米香气,里面包裹着酥脆的油条、咸香的肉松和甜美的面酱,吃起来口感丰富,既有软糯又有脆爽,咸味和甜味完美融合。有人风趣地说,这堪称上海版的“传统快餐”,只需五元就能满足一上午的能量需求,是上班族们早餐的最佳选择。制作过程需要十分钟的等待时间,如果时间紧张,建议通过电话提前安排。
4. 凯司令西点房(南京东路店):老上海的 "奶油记忆"
凯司令的玻璃展柜中,白脱奶油点心总是最受瞩目,第一次品尝白脱卷筒角时感觉颇为震撼——黄油香气浓郁得仿佛在享用固态牛奶,但越咀嚼越能感受到甘甜的回味。爷爷表示这才是"传统风味":他回忆说,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能够购得一块凯司令的奶油蛋糕作为生日礼物,其珍贵程度远胜于现今赠送的巧克力。
国际饭店的帆声西饼屋分店位于黄河路,那股黄油气息源自昔日的老饭店,弥漫在空气中,令人难忘。
他们家的蝴蝶酥非常出色,层次分明格外酥脆,牛奶的甜香和黄油的浓郁气息高度融合,吸引了很多顾客,即使排长队也心甘情愿。不仅如此,哈斗和酒醉蛋糕也值得品尝,口感十分令人赞叹。
这些老店令人称道的,并非味道多么出人意料,而是吃上一口,便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正如沈大成的前辈所言:制作糕点与生活相似,不能急于求成,只要火候适宜,风味自然会恰到好处。若来到上海,不妨放慢脚步,在这些老店里,品味这座城市独有的 "岁月韵味"。
品味上海经典店铺,寻觅地道风味,分享市民的心头好,感受旧日海派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