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糕点,让京城人情味儿更浓郁

日期: 2025-09-14 03:07:56|浏览: 5|编号: 131920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北京地区的人们常把糕点叫做“饽饽”。“饽饽”这个名称源自元代。当年元朝把都城迁到了燕京也就是现在的北京,从西部地区引入了带有奶香的点心;到了明代,江浙一带的居民大量向北迁移,其中一些做糕点生意的人就在京城开设了制作南方风味点心的店铺;等到清朝定都北京,又带来了满族特色的糕点,各种不同地域的点心相互学习、结合,共同推动了北京点心行业的兴盛。糕点类食品是老北京人社交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北京人注重礼节, 访问亲友、办理婚事丧事, 都用面食往来, 一个装面食的盒子沟通了亲戚朋友、左右邻居。

稻香村

稻香村集团源自苏州稻香村,这家企业创设于公元1773年,即清乾隆三十八年,地点在苏州,是中国糕点领域历史最为悠久的公司之一,同时也是国家首批认证的“中华老字号”品牌,经过超过两个世纪的演变,通过稻香村后辈们的继承和革新,它已经发展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大型现代化食品集团。稻香村,凭借深厚的文化积淀,凭借娴熟的制作方法,凭借超凡的产品口碑,凭借突出的市场地位,被称作“糕点翘楚”。

稻香村供应的糕点品类丰富,包含多种风味,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品尝。其中,牛舌饼是咸甜口点心中的佼佼者,它因外形像牛舌而得名,制作时需要反复搓揉面团,并细心包裹馅料,最终形成的牛舌饼拥有薄如蝉翼的酥皮层次,以及细腻丰腴的馅料,口感醇厚,香气宜人,不会让人感到油腻。山楂锅盔的外形与锅盔相似,选用了优质的山楂作为馅料,在制作工艺和品尝感受上,都力求还原传统风味。馅皮酥松,内如金糕,色泽通透、酸甜可口,疏松软糯。

西式糕点拿破仑精选上等面粉、新鲜鸡蛋,搭配丰富奶油层,还加入了酥脆饼干,通过高温烘烤完成制作,展现出西式甜点的别致组合,品尝时口感轻盈柔软,奶香浓郁,回味无穷。

桂顺斋

桂顺斋,一家历史达八十载的清真点心老店。尽管当今它在北京的声望不及稻香村,实则它确确实实源自京城的传统糕点铺子。历经在天津近百年的经营,现在的桂顺斋融合了京派、津派和清真三种风味,已然成为广为人知的点心品牌。

民国年间,通州“大顺斋”烧铺东家刘星泉为谋生路迁居天津,1924年于芦庄子购置店面,售卖回民风味糖火烧与汤圆等食品,同年其千金降生,取名淑桂,后以“桂”字结合大顺斋后半部分,将店铺更名为桂顺斋。

桂顺斋历经近百年风雨,如今凭借津白皮系列、玫瑰糕、奶皮酥、炉元蛋糕等产品广受欢迎。津白皮系列点心位居招牌,其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采用香油和面。只需轻轻一咬,便有浓郁扑鼻的香油香气,外层酥皮纷纷飘落,犹如雪花般轻盈,内里枣泥、百果、豆沙、山楂等馅料柔软可口,甜度适中,不腻人。玫瑰糕是种正方形的食品,表面像薄饼,带有微弱的花香,内部夹着带馅料的层次,口感细腻。奶皮酥制作精细,放凉后味道更佳。

奶酪魏

清光绪初期,奶酪魏的始创者魏鸿臣在宫中厨师那里习得了此道技艺,接着便在前门外大栅栏周边的三庆、庆乐、广德楼等戏园外设摊售卖奶酪,深受食客们的好评,因此得名“奶酪魏”。到了光绪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888年,他在门框胡同西侧租赁了一处店面,开设了名为麟记酪铺的店铺。

手工制作奶酪,需要用木制容器烘烤,再以冰块进行降温处理。从前奶酪魏家所用的那种大型木桶,直径大约80厘米,高度大约60厘米,桶底铺设铁质板材,每一层可以放置10个容器,总共设有六层,这样一桶奶酪能够产出多达60个容器装盛的成品。

据说奶酪魏的拿手好戏是制作合碗酪,这种奶酪放倒容器也不会流出来。现在奶酪魏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也进行了改进,除了保留炒酪干、奶卷、传统奶酪等经典产品外,还增加了杏仁豆腐、豌豆黄、枣卷果、酸梅汤、果子干等以前没有的新食品,这些食品都受到顾客的喜爱。

庆祥斋

北京城里,备受本地人推崇的甜品店通常只有少数几家,比如“稻香村”、“味多美面包”,还有那些冠以“斋”名的清真老店。另外,在天桥附近的巷子里,也藏着一家点心铺,虽然声名不显,却是附近居民们的心爱之选。

庆祥斋糕点铺经营多年,坐落于留学路63号。店铺面积有限,内部陈设却十分丰富,各种点心陈列其中,井然有序。

店内陈设,核心区域摆放着老北京点心,两侧货架上则陈列着包装精美的各式糕点。庆祥斋售卖的糕点,定价极为规范,几乎每样商品都是12元一斤。品种丰富,包含甜味与咸味的各类饼干;有传统京味特色的自来红、自来白;还有用多种水果做馅料的月饼;以及各式各样的蛋糕卷,应有尽有。此处售卖诸多京式糕点,诸如拿破仑、山楂锅盔、抹茶酥、糖火烧及麻酱花生酥等,物美价廉,吸引众多顾客慕名而来,购食者往来不断。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