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的宏伟景象与兴盛,激发了人们无尽的遐想,从神话中精卫鸟补天的故事,到如今海上油田的蓬勃发展,无不彰显着这片海域的活力。东海是我国的关键海域,其边界清晰界定:向北延伸至江苏启东圆陀角和韩国济州岛之间的界限,向南则抵达广东南澳岛和台湾鹅銮鼻之间的分界线,与渤海、黄海、南海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主要海域格局。
然而在中国历史上,诸如东海及黄海这般的外围海域,一直被合称为“东海”。时至今日,居住在南黄海沿岸的人们,依然有将黄海称作“东海”的习俗。
东海并非专指广阔的海洋,有时也用作划分行政区域的名称。连云港东海县最初得名,是因为它紧邻着大海。回溯更早的历史,在东海县所在的江苏与山东接壤的区域,曾设有东海郡、东海国等行政区划,这些地方同样位于沿海地带。后来经过行政区域的变更,如今的东海县已经不再面向大海,取而代之的是连云港市的城区部分。
长三角地区,不少以“东海”为名的陆地地名,并非仅限于东海县,还包括东海镇、东海村、东海社区等,这些地名散布在启东、如东等沿海县市,将海洋的别称作为行政区划的标识,构成了独特的沿海地理现象。
“东海”蕴含着更多深意。江苏兴化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市中心,树立着一座与众不同的四牌楼。这座牌楼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内部悬挂着很多匾额,其中一块匾额上写着“东海贤人”。这块匾额所指的“东海贤人”,是泰州学派的两位学者韩贞和朱恕。他们凭借弘扬文化、乐于助人的事迹而广受赞誉。兴化市和东海县在地理位置上相距甚远,两者之间没有隶属关系。把兴化视为“东海”,是因为这一带属于沿海地区。
江苏其他地方也存在类似情况。清代如皋有个叫冒辟疆的人,相貌堂堂,被人称作“东海秀影”。明代太仓有两位王氏兄弟,即王世贞和王世懋,他们才华卓绝,合称“东海二难”,“二难”意指难得的兄弟俩。
张弼这位明代松江人,曾用“东海翁”作为自己的自称,沈仕这位杭州的散曲名家中,也给自己取了一个颇为夸饰的别号,名为“东海迷花浪仙”,这个称谓将沿海区域称作“东海”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了近代,山东莱西的书法家吴懋修,便自称为“东海散人”。
“东海”西边能延伸多远?扬州的“八怪”之一黄慎,原籍福建宁化,自称“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位于该省西部,与江西相邻,和扬州一样,距离大海有数百里远。而安徽芜湖的“东海萧生”萧云从,距离海洋更远,并且所在地区已非沿海省份。由此可见,沿海省份或许可以视为“东海”的范围。
《左传》记载了“风马牛不相及”的典故,原文表述为“君在北方,我在南方,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其中“北海”代表北方方位,“南海”则指南方方位。依照这个逻辑,“东海”自然也可以表示东方,也就是东部沿海地带。
东海,时而表现为海洋,时而并非海洋,倘若两者在某个创作中并存,是否容易造成误解?《三国演义》阐释了这一问题:书中描写糜竺登场时表明其籍贯为“东海郡朐县人”,“东海”在此是行政区域代号;太史慈拜见刘备时提及自己是“东海一带的边远之人”,这里的东海无疑泛指东方沿海地带;当诸葛亮痛斥王朗时,他描述对方出身“世代生活在东海岸边”,此处的东海明确指代广阔的海洋。
“东海”意蕴深厚,极好地展现了国土辽阔资源丰饶,是体现中华悠久文明与历史底蕴的独特象征。
【“江南温故”系黄浪先生为紫牛新闻开设专栏】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