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围堡-鹤湖新居(一)作者:西部牧歌
深圳拥有众多清代乾隆时期始建的客家围屋,其中最为突出的有坪山的大万世居和龙岗的鹤湖新居。鹤湖新居堪称国内现存的规模最为宏大的传统民居建筑群。该建筑群肇始于乾隆朝代,奠基者为罗瑞凤先生,历经数代人的持续营建,至嘉庆年间(1817年)才最终落成。鹤湖新居是一座方形的大型围屋,其正面的宽度达到167米,四周有高大的厚墙环绕,四个角落分别设有碉楼和望楼,内部共有179套房屋,总间数超过300间,能够容纳上千居民居住。与较大万世居相比,鹤湖新居的规模稍小,但其布局更为规整,整个建筑群呈现“回”字形态,分为内层和外层,祠堂位于建筑群的中心位置,并且被设置在主要的轴线之上。鹤湖新居享有“九条天街十八口天井,十座碉楼连廊”的美誉,其房屋、厅堂、居室、井口的设计均遵循客家传统的“斗廊式”构造,一个建筑单元通常设有两间居室、一个厅堂、两条走廊以及一个天井。所谓“九天”具体指代九条街道,“十八井”明确为十八个天井,“十阁”则包括八座碉楼和两个哨楼,“走马廊”是碉楼与碉楼之间由木结构铺设的通道。围屋前方有一个半圆形的水塘,称为“月池”。这种水塘是客家人遵循的风水设计,他们相信水塘能够汇聚水源,从而滋养土地的灵气,培育自然的精华。因此,“月池”被赋予了滋养生命、聚集财富的美好含义。1996年,鹤湖新居被深圳龙岗地区的政府部门宣布为客家民俗文化展示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