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论坛现场。 丁继敏 摄
春日阳光明媚,桃树倒影清晰可见,水面平静如镜,桃林环绕着美丽的村庄,和煦的春风吹过,桃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听着《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旋律,人们常常在桃树下停下脚步,用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
这是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慈林村中的一幕。
近些年,奉化凭借“桃”这一特色,将周边及沿途的多个旅游景点串联起来,从观赏桃花到品尝桃子,打造了一条完整的“桃”主题产业链条。3月24日,中国桃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高峰论坛在奉化成功举办,众多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乡村振兴和传统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为乡村振兴事业谱写新篇章。
中国为桃树的原产地,种植历史可追溯至三千年以上。浙江奉化享有“中国水蜜桃主要产区”之称,并且是歌曲里经常提及的“桃花繁盛的地点”。
图为奉化桃林美景。 袁建诚 摄
吕军作为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及副秘书长,认为乡村振兴的核心要旨在于文化传承,同时重视乡贤的作用,他强调要培养乡贤文化,维护乡土情感,保留对家乡的美好记忆。在他看来,奉化的桃文化历史悠久,是乡愁的完美体现,美丽的桃花是乡村最动人的景色,而桃花、桃果以及桃木制品的开发利用,则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
中央文史研究馆的陶思炎,以及东南大学的陶思炎教授谈到,要想让“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须重视“特色发展”,所谓的特色,对于“美丽乡村”来说,关键在于特色空间、特色项目以及特色产业。
以“特色产业”为例,陶思炎指出这主要涵盖特色农业、特色手工业,以及根据地方情况发展起来的加工业和新生行业,这些产业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撑,既能促进创业和增加民众收入,也能让各个乡村展现出各自的独特风貌。
依托特色行业,从培育农产品到推广旅游资源,近些年奉化在优美自然环境中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
图为奉化桃林美景。 袁建诚 摄
依托家乡优美的自然条件,把握乡村游发展的有利时机,慈林村袁栋杰选择归乡经营农家院,这些年家乡奉化的水蜜桃声名鹊起,他回乡后开办了农家院,还种了几亩水蜜桃,供游客赏花尝桃钓鱼
袁栋杰那十多亩水蜜桃在桃花怒放之际就已售罄,售价比市面行情高出两成,原本按重量售卖,如今以个头计价,单个桃子最贵可达数十元。
在奉化,凭借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优越的生态条件,许多百姓像袁栋杰那样投身于乡村旅游行业,持续发展让他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脸上也常常挂着满足的笑容。
奉化区区长张文斌谈到,当地将持续寻找桃文化与乡村风貌融合的契机,借助桃产业推动地方繁荣,借助桃景提升乡村美感,借助桃事丰富民众生活,通过桃文化的传播促进农业、旅游和服务行业的进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