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墨浩/摄 资料图
去年下半年起,当地常见的好利来面包房出现隐秘转变,部分店铺招牌换成“好芙利”“甜星”“心岸”“蒲公英”“麦兹方”,许多顾客怀疑这些是仿冒店铺,同时好利来也被卷入“创始人决裂”“遭遇仿冒”的流言中。
8月22日,北京好利来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罗红在其官方微信公号上进行了说明,针对部分城市好利来门店更名的情况,他阐述了相关缘由。他阐述道,好利来已经终止了联合创始人内部的加盟体系,各位联合创始人现在有权自行创立新品牌。这些新品牌将不会隶属于好利来,它们是各自独立创立、独立出资、独立管理的。
创始人分道扬镳
罗红通过公众号介绍了好利来二十七年的成长故事。1992年,罗红拿出了个人所有积蓄,并借助亲友的资金,在兰州创办了首家好利来糕点铺,缘于母亲退休后的首个生日未能购得称心如意的蛋糕来庆祝。同年,好利来在兰州增设了三家分店,罗红的两位兄长以及几位朋友也相继参与其中,他们数人共同成为了好利来品牌的共同缔造者。
不过,几位合伙人关于商业思路看法不一,1999年,在反复斟酌和沟通后,好利来决定推行“合伙人之间合作经营模式”,公司把全国分成几块区域,每个人单独负责一块地方。“好利来”的名称归属罗红,其他合伙人能使用十年,十年期满看发展状况是否可以继续合作。各区域均为单独投资开设门店,自行管理运作。总部机构承担对各区进行指导与支持,确保其遵循一致的产品规范、服务规范及品牌形象规范,并且每区每年需向总部支付固定品牌使用费用。
2014年,好利来着手进行品牌革新,2017年,好利来率先在北京构建了全新的品牌运营规范,涵盖店面装潢规范、产品品质规范、服务水准与员工形象规范,并规定自2017年起,全国所有好利来烘焙门店均需遵循这一新规范。
这一新规在好利来内部引起了不小的反响。罗红表示,按照新规,好利来的产品将采用更优质的原料,门店会选用更上乘的装修物料和设备,同时也会吸纳和培养更优秀的服务团队和生产人员。然而,这也将不可避免地导致整体开销的增加,以及产品售价的上涨。
2018年,罗红同其他几位品牌共同发起人再次进行磋商,最终确立了“缩减体量,恪守规范”的方针。针对不同区域的市场运作状况,那些难以达到规范要求的店铺予以关闭,而那些有能力维持高水准经营的门店则继续保留。
原本就存有相异商业观念的合伙人,再度面临转折时机。直至2019年,“好利来”商标的授权期限恰好进入第二十年。
公司正在缩小经营范围,好利来同时宣布终止实施长达十九年的联合创始人内部合作经营模式,各位好利来的品牌联合创始人将能够自行创立新的商业品牌。这些新生品牌将独立于好利来,完全由他们自主创立,独立进行资金投入,独立负责日常管理。这就是为什么部分好利来店铺会更改名称的原因,罗红对此进行了解释。
好利来只留在一线城市
过去实行规范管理的好利来商店,现在变成了具有各种特色和方向的门店。
依据好芙利官方微信发布的通告,原先的“好利来”品牌,在非核心城市的市场进行了更名,分别变换为“好芙利”“甜星”“心岸”“蒲公英”“麦兹方”这些新名称,中原地区的“好利来”品牌转变为“好芙利”,苏州、南京、镇江、济南等地的“好利来”品牌调整为“甜星”,南昌、齐齐哈尔等地的“好利来”品牌则改称为“蒲公英”。
经查这些品牌的官方账号最新动态,当前这些区域既有原好利来店铺在营业,也有新开店铺同时存在,自去年起不断有老店重新装修后重新营业,或新店开始提供服务。向相关人员询问得知,北京市的好利来店铺不会更改名称。
实际上,好利来近年来的扩张速度并不算迅猛。罗红透露,2007年好利来就决定不再增设新的城市网点,直到今年5月,好利来才在上海开设了分店,这标志着该品牌在12年来首次进入新的城市市场。根据相关数据,到今年5月为止,好利来已经发展成为拥有将近一千家直营糕点店的企业,其门店遍布全国八十多个大型和中型城市,此外还运营着三处现代化的大型食品生产基地。
联合创始人各自单干之后,好利来品牌将重心放在了主要城市。这表示,好利来不再具备开发低线城市的能力。食品行业专家朱丹蓬指出,这种策略必定会对品牌的销售额、盈利等产生显著后果。如今各部分分散开来,难以产生品牌协同效应,这直接关系到其整体规模和收益。
罗红在十二年间未曾到新城市开设分店,期间他将蛋糕事业与个人钟爱的摄影技艺相融合,开发出一种具有艺术特色的蛋糕,这就是2009年面世的“黑天鹅”品牌。2016年,他涉足摄影艺术领域,创办了艺术馆。罗红的职业生涯表明,他对蛋糕行业倾注了更多的艺术追求,这种追求与高端市场更为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