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尔的海风刚刚把红毯吹得起了褶皱,镜头就捕捉到了一个如同刚结束水战的克里斯汀·斯图尔特,她的头发湿漉漉地如同海藻,烟熏妆色块模糊成了乌色的雾气,身上那件黑色连衣裙像是临时找来的雨披。
评论区立刻沸腾起来,有人惊呼“三十五岁仿佛变成五十岁”,还有人说“这模样像是连续熬夜三天”。
可别忘了,上一次全网这么激动,还是她穿帆布鞋去戛纳。
自《小美男鱼》中的那位有雀斑的小女孩算起,她已在镜头前表演了二十六载春秋。
别人用滤镜磨皮,她用胶片把自己磨成了粗粝的质感。
拍摄《暮光之城》期间,大家欣赏的是她眼中流露出的“稍纵即逝”的柔弱感;而今,这群观众却对她实际的破碎状态感到不满。
真是荒诞,先前称赞她“鬼魅面容”的,与眼下诋毁她“扭曲容貌”的,或许出自同一拨人。
说起那件深色连衣裙,它属于早春系列,官方展示时模特穿得如同装置艺术品,而她穿上后显得松松垮垮,仿佛是深夜从聚会中仓皇离开的模样。
有人指责品牌挑选不当,我认为这恰恰体现其精明之处:顶级定制的精髓并非无瑕,而是使服饰展现穿着者的性情。
宛若她腕间那块Premiè,表盘细小到难以辨识时刻,又何妨?
它存在的意义是提醒:老娘根本不用赶时间。
至于走路含胸低头?
去观赏她于前一年在《斯宾塞》中所扮演的戴安娜一角,即便是面临精神崩溃,她依然能维持身体挺直。
现实里允许自己塌下来,反而是种特权。
毕竟,不是所有崩溃都需要观众鼓掌。
当然,抽烟喝酒的传闻不是空穴来风。
然而,若从另一层面思考,一个在九岁便已在拍摄现场等候拍板的个体,烟酒或许是她唯一能够自主选择的人生篇章。
她将那些印记留在面容上,如同把言语刻在了肌肤里——相较于那些衰老得失去真形的脸庞,至少这份真切可以感受到温度。
说到底,我们到底在失望什么?
是遗憾她未能成为心中期盼的“常驻的贝拉”,还是遗憾她不愿再扮演橱窗中的摆设?
她先前把头发剪短公开时,支持者哀求“还我偶像”;现在她不施粉黛现身,那些人又喊“拯救偶像”。
或许真正需要拯救的,是我们对“女神”这个词的过期定义。
多维尔的风还在吹,她的湿发已经半干。
她或许在构思另一部个人影片的情节,那部戏里不会有明星的闪耀,也见不到舞台的布置,只要求她展现岁月留下的痕迹和过往的印记。
毕竟,真正的演员从不需要永远年轻,只需要永远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