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财经观察|线上购药调查
药品能够打折优惠,购药无需出门,这生动展现了网络时代下人们健康需求得到快速响应的实际情况。
线上问诊、网络购药的方式兴起,使得医疗购买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民众在购药环节的感受也得到明显改善。然而,网络销售伪劣药品、非处方药被不当使用等现象屡有发生,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了潜在威胁。药品在线购买是否值得信赖,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重要议题。
网购药品:
便捷与价格的双重吸引力
2022年12月1日《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正式施行,促使京东、阿里等大型企业纷纷参与,互联网购药平台迅速发展壮大。根据摩熵医药数据库的数据,网上药店的销售金额从2020年的378.58亿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543.02亿元,2024年前六个月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270亿元,同比提升了7.17%,预计全年销售总额将突破600亿元,网络购药正逐步转变为众多消费者的重要用药渠道。
网络购药的优势是它得以快速流行的关键因素。慢性病患者或者需要持续服药的人群,不必特意休假或者跑遍众多药店购药,通过简单触碰手机屏幕,即可顺利完成药品购买。
价格上的好处也是网上买药的一大卖点。线上药店因为开销不大,常常用买多减少、折扣等方法,卖价比实体药店低。在叮当快药小程序里,记者发现平台搞了很多优惠活动,比如“买78元减10元”“买99元减50元”之类的。
王女士谈到,她在线上平台购买的常用药品,价格比实体药店低了将近三成,再结合使用优惠码,医疗费用得到了显著削减。
当前,网络药品销售渠道持续更新经营方法,增强顾客感受。依据相关网销平台统计信息,今年双十一天猫医药的医疗用品、滋补品以及医疗器械等销售额,全部实现了大幅度提高。具体来看,长期治疗用品和保健器具的销售额与去年相比增长了140%,家庭必备药品的成交总额同比增加了100%。美团健康旗下慢病药品、营养补充品、养生食品等品类销售额,较去年提升超过一倍,其中慢病药品销售增幅达到去年的两倍多。与此同时,老百姓、益丰、健之佳等主要连锁药店也在积极拓展线上业务,不断探索新的促销推广方法。
2024年新华网发布的《线上购药消费者行为问卷调查》中,揭示了许多消费者决定通过电商平台购买药品的关键原因,这些原因共同作用,影响着他们的最终选择,具体包括药品价格优势、配送时效便利、购药流程便捷、药品种类齐全、用户评价参考、药师咨询服务质量、平台信誉度、隐私保护措施、支付方式多样性、售后服务完善程度等。
2024年新华网发布《线上购药消费者行为问卷调查》显示,有多个原因导致消费者没有选择线上购药,这些原因包括,药品种类有限,消费者对线上药品质量存在疑虑,配送时效无法满足需求,以及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线下购药以获得更直接的药师指导,还有个人隐私方面的考虑也影响了他们的选择
最近,新华网开展了一项《网络购药用户态度调研》。收到的1800多份反馈表明,药品标价和药品选择范围是促使消费者选择网上购药的主要因素,比例分别达到86.26%和61.34%;而在探讨未选择网络购药的原因时,消费者最担心的是难以分辨网上药店药品的真假。此外,医生在线提供诊疗服务的能力,医保报销的便利程度,还有药品后续服务的可靠程度,都是顾客在选择时需要仔细考虑的关键因素。
中国非处方药传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解奕炯谈到,网络购药虽然方便了民众,但用药安全方面仍需关注。解奕炯强调,网络药品销售缺少执业药师的用药指导,消费者缺乏专业指导下可能用药出错。特别是那些有基础疾病的人,自行买药可能造成药物之间产生不良影响,危及身体健康。药品属于特殊类型的商品,其中某些药品对保存和配送时的温度、湿度有非常高的标准,然而在通过互联网购买药品时,它们可能会与一般商品一同运输,难以确保环境符合规定,进而损害药品的品质和药效。另外,现在药品在线销售的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限制了用药安全性的保障。
线上购药存“隐秘角落”
9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披露了四宗药品网络销售违规事件。这三起事件均涉及司美格鲁肽。涉案商品价值最高为3500万元,系广东地区查获的一起违法生产假药案件。相关责任人通过互联网平台采购原料,在未获得药品生产资质和经营许可的情况下,制造并售卖含有司美格鲁肽成分的减肥产品。
而由于瘦身理念广受欢迎而迅速流行的“瘦身灵丹”司美格鲁肽在线上怎样能够购得呢?记者在美团购药、阿里健康药房尝试购买处方药物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提交订单后,依照指引填写了用药者资料以及相关病症“2型糖尿病”,随即与网络医生建立了联系,借助系统预设的“无需额外说明”选项,不到五秒,电子处方便立即生成。
某线上购药平台——购买处方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可一键续方
记者利用个人成年身份信息,在某应用软件上购得了儿童专用感冒药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咨询沟通过程不足一秒便获得了电子病历证明。业内专家表示,此类快速生成病历证明的情况在网络药品销售渠道中并不少见。很多平台为了提升交易额和用户满足感,常常简化了咨询病情的步骤,有时还会借助机器来制定用药方案,却忽视了全面掌握病人身体状况和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让用药存在不安全因素。
《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有详细规定,通过互联网向个人售卖处方药时,必须保证处方来源真实可信,同时执行实名登记制度,药品网络零售商需要与电子处方提供方签订协议,并依照相关法规严格审核调配处方,此外,在处方药销售之前,必须向购买者充分说明相关风险警示内容,且需确认购买者已了解清楚。
网络医药店中,开方购药已成为主要模式。中康CMH中国药品院外零售市场分数据揭示,到2024年6月,O2O直送店药品市场中,需要医生处方的药品增长速度超过了非处方药,其销售比例已增长到40.5%。米内网统计资料表明,2024年上半年,中国网上药店终端药品市场中,由医生开具的药品占据了52.91%的份额,这个比例高于非处方药的38.20%。
中康CMH中国药品院外零售市场分析-O2O渠道
另外,业内专家强调,网络药品销售渠道中的代办行为是个需要关注的现象。通过社交平台查询到,部分账号宣称能够借助某个线上保险计划完成药品代办。记者私下与这些账号沟通后,对方承认自己已经购买了该保险计划的诊疗险,因此具备两万元的网络购药开销补偿限额。他们借助这项保险政策,在网上购药并直接报销,以此低价买入药品再转售,不论处方药或非处方药都可行,不过有些药品需要稍等才能收到,调查中记者发现,许多网友热衷这种代购途径,都说这样买的药价比实体店便宜得多。以常见的海露滴眼液为例,实体药店售卖一瓶需支付85元,线上药店价格稍低但也需要63元,而借助该保险产品进行线上购买,则能以45元的价格便捷获得。
该保险产品关于产品特色的介绍页面
记者向该线上保险产品平台客服核实平台是否知晓此事,客服答复称未收到相关反映,会马上进行核实。关于该行为是否损害保险公司权益并可能涉及欺诈骗保,客服说明将作为内部流程升级问题进行回复,不过到文章发表时,记者仍未收到任何官方答复。
对于这一情况,北京云嘉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姚禹指出:第一,此类行为有违法经营药品和破坏市场规则之嫌;第二,借助保险条款进行药品中介属于欺保行为,一旦败露,不仅会遭受法律惩处,还可能被加入保险不合作名单,从而影响今后正常的保险报销;第三,这种中介途径蕴含严重的药品安全隐患,购买者有可能买到假冒药品或过期药品,给自身健康带来难以估量的危害。
多方合力共促行业规范化
网络药店的体量不断增长,促使各界寻求更周密的管控措施。今年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发布了《药品网络交易第三方平台检查指南(试行)》,旨在为药品监管单位提供依据,以便对提供平台服务的公司实施检查。当前,湖南与海南等一些地区陆续公布了对网上药品交易的管理新措施,规定平台在处方药售卖时必须加强验证环节,同时标准处方数据的处理和运用。这些新措施对平台运营资格、药品递送和后续服务设定了更严格的条件,目的在于制止网络药品交易的不当操作,保障用药者的健康安全。
另外,国家医保部门强化了院外药品定价管控,组织专项行动检查零售药店药品价格异常品种,并加强线上线下的价格监督。2025年1月1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实施药品追溯码的管理工作;到2025年7月1日,将普及药品追溯码在医保体系中的数据采集工作——这标志着全国所有定点医疗和药品供应单位将进入医保严格监管的新阶段。
据消息人士透露,众多网络零售平台正实施多项举措以提升药品溯源监管水平。例如京东医疗逐步完善验证与追踪机制,对合作药点实施严密考察,保证其拥有合法营业许可及药品品质控制能力。另外也构建了完整监管体系,客户在购买药物时,能够借助扫描药品外包装的识别码,或者键入药品的详细资料,查询到药物的制作、流转、售卖等各个环节的情况。叮当快药与杰出的医药公司构建了紧密的协作关系,不断强化产业环节与供应网络的完善,确保可以追踪到药品的最初来源。
京东健康一位负责人向媒体透露,平台现在运用多种方法来提升药品监管和风险防范水平,设立了专门处理互联网医院药品事务及用药指导的委员会,起草了药品管理规范,同时与监管单位联手建立了风险共同监督和应对体系。另外,还自主创建了药品规范信息库和重点药品分类机制,把药品根据危险程度划分为六个层次,拟定配套的管控措施,从而能够快速达成药品安全监管目标。
业内专家表示,平台实施的扫码确认真伪、建立正品追踪机制、强化供应环节管理、严谨筛选合作商家以及质量监控与顾客意见收集等一系列举措,有助于增强医药行业的公开性和可信度,推动市场朝着更健康的方向发展。
解奕炯主张,针对当前实施的诸多网络药品售卖管理措施,要不断补充完善,并且制定更多新规定,以便处理互联网新型商业形态引发的各种难题和考验。相关行业协会也应当担当起带头职责,促使医药企业与销售平台主动依照各项法规行事,增强网上交易行为的正规度和准则性。
他建议购买网络药品时,最好挑选正规药店的官方网店,或者知名品牌在线销售渠道,目的是保证药品的出处可信。在收到包裹时,要检查药品的包装和标识是否完好,如果发现破损或污染,应该拒绝接受。另外,药品到手后,最好马上找专业的药剂师或者医生咨询,根据他们的意见来正确使用药物,这样才能确保用药没有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