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要被卖了?这家美国“快餐之王”拼不过麦当劳、肯德基,还被路边摊甩在身后

日期: 2025-09-29 00:07:15|浏览: 2|编号: 143571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又被传“卖身”,赛百味(以下简称“赛百味”)要扛不住了?

最近,据《华尔街日报》消息,界面新闻转述了内部人士的说法,称三明治品牌赛百味已经聘请了中介机构,商讨可能的脱手计划。知情者还透露,现阶段此事项尚在萌芽状态,预计会接触可能的企业收购方以及私募基金,对赛百味的资产评估或许会达到百亿美元以上。但最终未必会促成交易,也可能不会发生其他形式的合作。

关于售卖传闻的真假,还有今后打算等事宜,时代周刊记者曾用邮件联系赛百味,到文章发表时,仍未收到回音。

赛百味就《华尔街日报》的报道作出表态,公司方面明确,由于不是上市公司,赛百味不会透露股权安排和经营策略方面的信息。接下来,赛百味会继续致力于品牌升级,同时支持加盟商实现经营目标并增加收益。

应该指出的是,在这次出售消息公开之前,就流传着市场说法,称旗下经营汉堡王和Tim等多个著名快餐连锁的RBI,曾经与赛百味进行过一次非正式的接触。但是,当时双方在谈判中的分歧点主要集中在对价上。紧接着,RBI终止了与赛百味的洽谈,转而考虑了赛百味的对手Subs。

赛百味这个品牌诞生于1965年,主要售卖的是30厘米和15厘米长的三明治产品,公司总部设在美国,是全世界规模非常大的连锁餐饮企业之一。根据相关行业机构的统计资料,赛百味在2012年实现了全球营收的最高点,大约有180亿美元,但从那以后好几年里,这个数字都在持续减少。

图源:赛百味微信公众号

赛百味在巅峰状态时,全球店铺数量超过四万家,后来因为经营状况不佳,开始逐步减少门店。行业媒体记录,2016年美国地区关闭了300多家,2017年关闭了909家,2018年又关闭了1100家,现在全球店铺总数不到两万五千家。根据资料,到2021年,全球范围内它的店铺还剩大约三万七千家。

近些年,赛百味在店铺规模和营业额等方面都显露疲态,这也是外界猜测它可能被卖掉的一个缘由。菁财资本老板葛贤通对时代周报记者谈道,理论上讲,因为病毒干扰,如今餐饮行业普遍不景气,赛百味若要出售,其价值评估会跟着受影响,现在脱手并非理想选择。

中国市场“摆烂”

在国际舞台上表现平平,赛百味在中国市场的运营也遭遇了挫折。早在1995年,这家品牌便将目光投向了潜力巨大的中国市场,其进入时间仅比麦当劳晚五年,然而时至今日,两者的现状却形成了鲜明对比。

就店铺体量而言,依据窄门餐眼掌握的信息,截至上个月底赛百味在国内的连锁店共计661家,这个数字远远没有达到该公司原先计划在2020年于中国内地开设3000家分店的目标,而麦当劳公布的财务报表则表明,到2022年9月30日为止,该品牌在中国的连锁网点数量已经达到4905家。麦当劳有意在中国增设八百个经营网点,这个规模已经明显大于赛百味旗下全部门店的总和。

全球市场来看,早在2010年,赛百味分店之多就超过了麦当劳,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连锁快餐企业。

图源:赛百味微信公众号

回顾赛百味成长历程,公司起步阶段,运用独特竞争手段,针对麦当劳等老牌快餐“高能量”特点,强调“低值”与“健康”理念。此外,赛百味设计透明操作间,让顾客直接看见备餐过程,并自主选择用料,再搭配价格亲民策略。这些举措帮助赛百味很快在美国赢得广泛认知。赛百味将连锁经营作为其商业策略的组成部分,并且运用这种模式,使得赛百味能够遍布全球各地。

但全球最大的三明治连锁巨头,为何在中国不吃香?

赛百味对于中国市场的关注,远远不如麦当劳和肯德基这样的快餐业巨头,它在本地化方面的举措相当不足,葛贤通这样认为。

赛百味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主要因为其缺乏适应各地情况的革新举措。这家公司长期以来专注于快速增设分店,但在产品研发方面步伐缓慢。尽管赛百味进入中国市场已经二十多年,直到2016年才推出一款融入本土风味的特色三明治,也就是川香麻辣鸡三明治。

但是进入中国时间较晚的快餐品牌,在适应本地口味上却相当成功。该品牌不仅将小龙虾、卤制食品等中国特色融入菜单,还针对不同地域推出炸酱面、热干面等特色面食,获得了中国顾客的高度关注。

赛百味惯常引以为傲的扩张方式,也造成了若干不利影响。葛贤通提及,“赛百味并未在品牌塑造上多下功夫,刚起步就大肆发展加盟网点,致使其经营基础不够扎实。而且,随着加盟店数量激增,总部对它们的管控变得十分困难。譬如,部分加盟者缺乏长远眼光,当经典产品畅销时便不再推出新选择,或者觉得学习新菜品过于繁琐。”

餐饮领域研究专家、餐宝典设立者汪洪栋向时代周报记者进一步说明,麦当劳和肯德基的初始投资通常达到两三百万,而赛百味的加盟成本仅需八十万。不过,即便赛百味的开业条件相对宽松,这个费用标准仍然超出了大多数中国创业者的承受范围。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过去两年里,绝大多数创业者在经营过程中注重费用管理,期望每家店铺的开办资金不超过五十万元人民币。赛百味这个品牌目前在国内的市场号召力有限,其品牌形象不够鲜明,对创业者的号召效果也大不如前,这是汪红栋的观点。

输给中国路边摊

赛百味在海外市场凭借“健康实惠”的策略赢得了认可,然而进入中国后却遭遇了困境。

依据餐宝典披露的《2021年中国餐饮行业全景发展报告》,若以“健康”为标准衡量,门店数量逾千的品牌里,茶饮类商家比例达到了27.1%;相较之下,炸鸡汉堡类商家占比为20%。这表明快餐市场中,炸鸡与汉堡才是消费主力,而生食蔬菜以及冷藏程度较高的三明治则明显缺乏市场号召力。

也许是为了激发顾客的消费欲望,赛百味将可乐、饼干这类热量较高的食品添置到菜单上,然而这一行为却与其一贯倡导的“健康”形象渐行渐远。

赛百味在国内市场未能坚守价格亲民的原则。北京的一位消费者宁宁(化名)曾是赛百味的常客,她回忆说,高中时期经常购买该品牌的汉堡,因为学校周边就有门店,非常便利。她补充道,放学后能吃到萨拉米口味的汉堡,是她放松身心的宝贵时光。工作之后,赛百味的价格不断攀升,如今一份需要三十多元上下。

时代周报记者通过大众点评、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以及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了解到,众多消费者对赛百味近年来的价格调整表达了不满,部分消费者表示“希望再次看到15元特价(产品)的时代,如今随便一个6寸就要29元”,另有一些消费者直接指出“赛百味显得有些脱离群众,起步配送费就要50元,一个人吃三明治不够三次”。

快餐行业里,“高性价比”是极具杀伤力的营销手段,这种理念适用任何地域,单纯依靠品牌宣传终究难以持久,必须配套相应的策略和规划。汪洪栋这样告诉媒体。

中国快餐市场当前已出现显著变化,赛百味却持续依赖核心产品,缺乏新意,使其行业影响力逐渐减弱。根据智研咨询《2021年中国快餐产业经营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披露的信息,2021年第一季度,西式快餐店有15.2万家,占总数的14%,而中式快餐店则达到95.1万家,占比高达86%。

如今周边快餐种类极为丰富,特别是冬季,三明治吃起来过于冰凉,况且以赛百味单品的费用,根本比不上获取一碗热乎乎的麻辣烫与米线,后者在价格上优势明显,也更划算,宁宁这样向记者陈述。

现在,那些源自街边小摊的川味串串、米粉等本土快餐,正凭借创新做法赢得顾客青睐。杨国福把流动摊点的麻辣烫升级为固定店面经营,到2021年9月30日,它已经拥有5783家分店,并且开始筹备公开募股。以制作米粉闻名的蒙自源,其直营店和加盟店的总数已经超过一千家。

中式快餐在产品和服务体验方面表现更佳。其扩张策略首先从产品与门店模式入手,目的是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例如老乡鸡品牌在北京设立了“农场旗舰店”,在原有门店服务基础上,新增了烧鸟、精酿、烧烤、奶茶等品类。同时,该品牌还根据不同时段和用餐场景,在菜单上区分了早餐、中餐、晚餐、下午茶等不同板块。这家公司决定开拓名为大米先生的新项目,集中力量发展在都市圈和重要城市区域。

其他一些与赛百味齐名的西式快餐品牌,比如华莱士和德克士,开始从原本的基层市场成功突围。与此同时,一些主打新中式汉堡的品牌,例如塔斯汀、楚郑和豪客吉,则借助汉堡的本土化改造来赢得顾客青睐。塔斯汀在短短两年内就发展了超过两千家分店,凭借梅菜扣肉风味堡、北京烤鸭风味堡等特色中式汉堡,以及价格大约在20元左右的“经济版套餐”,成功吸引了众多年轻顾客。

在中国市场,赛百味已非消费者首选,其未来发展道路或将更加艰难。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