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分布达数万家铺面的三明治品牌赛百味,日前曝出有意进行所有权变更的消息。
小食代近日获知,华尔街日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指出,赛百味有意进行产权转让,此番操作可能招徕多家潜在的企业收购方以及私募资本机构参与,市场预估赛百味的整体价值或会突破百亿美元大关(折合人民币约675.56亿元)。
我们来一起看看。
3.7万家门店
据金融时报报道,百吉福已委托中介机构商议转让可能。该公司对此表态,不打算透露股权安排和经营方案,同时强调会继续推动形象革新,旨在协助其合作商实现业绩增长和收支平衡。
而据了解内情者透露,赛百味打算脱手的步骤目前尚在初步阶段,结果或许不会转让,也可能促成其他合作方式。
这家快餐集团,其全球分店规模紧随麦当劳、肯德基之后,如今却面临困境,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它的发展历程出现了哪些波折?经营策略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根据公开信息,赛百味公司由两位联合创始人共同建立,他们分别是Fred和Peter Buck。1965年,Buck向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家店铺投入了1000美元,这家店铺主要售卖三明治产品。同时,他还参与协助了该快餐连锁品牌的创立过程。
说到赛百味,这家店最出名的就是那个长得像潜艇的三明治,还有它强调食材新鲜、注重健康的特点。早些时候,赛百味曾安排一位体重过重的人士,只靠吃他们家的三明治就成功瘦下来,这个事例让他们的招牌产品更加引人注目。
公司自创办以来,借助加盟经营模式实现了迅速发展,一度位列世界顶尖餐饮企业行列,不过最近十年来经营状况不佳。据市场分析机构统计,2012年该集团全球营收达到1800亿元,随后的数年间持续走低,同时遭遇门店关闭、加盟商纷纷离场、新竞争者大量涌现等多重困境。
外界也有声音认为,赛百味困境与其维持已久的家族式管理有关。
这家企业自建立之初就由两个家族共同掌控,其前任掌舵人由已故联合创始人执掌了数十载光阴。这位领导者后来被确诊罹患白血病,其妹Greco随后负责掌管赛百味事务,不过她已于2018年宣告引退。另一位联合创始人Buck亦在2021年离世。
2019年,赛百味选定首位来自创始家族之外的行政总裁John。他履新后,着力改善公司现状,具体做法有:裁撤若干分店,调整组织架构,同时把重心放在菜式研发和食材水准上。
赛百味今年十月透露,其第三季度单店销售额较2021年同月提升了8.4个百分点,菜品更新推动了销售增长,同时积极进行门店改造,并优化了网络订餐服务。
统计资料表明,到2021年为止,赛百味在全球大约经营着37000个分店。这些分店中,有很大一部分设在美国。在上一年,赛百味在美国大约有21000个分店,使其成为该国规模最大的餐饮企业。分析人士原本猜测,赛百味在美国的分店数量会逐渐稳定,而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会更加活跃。
在华业务
赛百味门店数量曾经一度超过麦当劳,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连锁快餐集团,然而在中国餐饮市场的竞争里,它如今已经被对手远远甩在了后面。
根据相关记录,赛百味于1995年便已涉足中国领域,其时间点仅比麦当劳晚五年左右,然而现阶段,从连锁店规模、单个店铺经营效益以及市场声誉等多个维度衡量,两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赛百味作为同类快餐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却呈现出事倍功半的局面。
以门店数量来看,赛百味原先表示,计划在2020年于中国大陆地区建立3000个分店。然而到2022年岁末,赛百味总共才拥有不到700个网点。与此同时,麦当劳中国到2022年7月时,门店总数已经突破4800家,五年来数量增长了一倍。2022年麦当劳在中国大陆地区新增超过800家分店,创下开店速度最快纪录。
这家西式三明治品牌在中国市场扩张受阻,缘由复杂多样,关键因素在于其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难以引起共鸣。国内消费者早已将汉堡、披萨等西式快餐视为日常食品,但赛百味始终未能让国人产生对三明治的浓厚兴趣。
根据早前新闻报道,赛百味的大中华区负责人在公开场合谈到,该公司是全球规模领先的三明治连锁品牌,在三明治制作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其专业能力和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这一领域,而非油条或豆浆等饮品,公司方面明确表示未来不会推出白粥产品,但中国消费者普遍偏爱温开水,因此该公司提供的冷食沙拉等健康菜品,对国内市场而言接受度有限。
这种情况其实也可以根据不同地方的特点进行一些调整。中国连锁杂志在2016年刊文提到,当时负责中国区域的穆泽华总加盟商,曾提议在菜单里加入热汤,为三明治配备加热装置,并且要依照当地人的口味习惯来推广新口味,例如烤鸭三明治,然而这些推广工作进展缓慢,因为总部长时间的审批和测试流程,导致品牌对市场的反应非常慢。
这暴露了赛百味在中国市场落后于竞争者的核心症结之一,庞大的管理层级导致本土应对能力迟缓。
根据相关资料,赛百味公司的运营层级相当复杂,依次包含加盟商、城市代理商、中国区域总部、亚太区域总部以及美国本部。这种多层级的结构显著影响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使得美国总部难以及时掌握中国市场的动态。中国区域总部虽然名义上存在,但实际权力有限,据称其功能更接近于亚太总部在新加坡设立的联络机构,因此无法迅速应对市场波动和消费者偏好的转变。
小食代近期查阅工商信息时发现,赛百味在中国境内设立了数家机构,这些机构承担着管理和执行层面的工作。具体来说,2014年有两家公司成立,分别是赛百味餐饮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和赛百味品牌管理顾问(上海)有限公司。这两家公司均由海外的赛百味投资方百分之百控股,其登记的管理人员姓名均为外籍人士,比如BEN KENT WELLS担任了它们的执行董事兼总经理职务。
然而,虽然回应常常迟缓一些,但赛百味近些年在中国境内依然保持着活跃状态。
该品牌在数字化建设上,已将小程序、抖音、大众点评等平台整合为完整的线上销售网络。产品研发方面,除了供应厚切牛排、金枪鱼、香烤牛肉等传统三明治,还会根据时令推出罗非鱼、牛油果等限定款三明治。另外,百味卷、曲奇饼、鸡米花等点心也为顾客提供了丰富的替代选项。
去年,赛百味中国实施了品牌升级,携手篮球运动员郭艾伦,意图在顾客心中凸显其“新鲜”、“健康”的独特品牌形象,区别于其他快餐选项。郭艾伦被任命为赛百味的“新鲜推广大使”,同时也是该品牌首位中国地区形象大使。在此之前,赛百味曾与李佳琦搭档进行直播销售。然而,这些行动的实际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检验。
一位经验丰富的饮食界专家对小食界人士透露,赛百味这个品牌在国内饮食行业中较为隐晦,受到的关注度有限,可以说从商品到照料都偏向于小范围群体,综合来看,赛百味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成果并不显著。
他认为,赛百味售卖的商品种类和风味都较为单调,几乎只供应三明治类食品,而且企业内部运营似乎缺乏效率,主要是依靠加盟模式,经营控制也较为松懈。
赛百味的产品在中国市场难以本土化,其口味过于西化。他们在中国的业务拓展和运营态度也不够主动。例如,市场推广活动开展频率较低,消费者时常难以找到他们的店铺。或许出于成本考量,他们鲜少进入繁华的商业区。而且公司高层似乎也未将提升销售额和扩大顾客基础放在优先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