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市后股价持续下滑,财务危机不断。
• 面对激烈市场竞争,未能及时转型。
• ️ 内部纷争加剧,创始人与董事会矛盾激化。
二零二五年春季降临之际,上海街巷仍然残留着冬季的凛冽气息,而被誉为烘焙业开创者的克莉丝汀,或许将无缘观赏到新一年的繁花盛开。
克莉丝汀食品有限公司,一个由台岛人士在上海创办的著名甜品店,最近被卷入了一起破产程序。这家公司走过32年历程,经历了成功与失败,最终还是无法抵御市场风浪,面临倒闭。消息透露,公司不仅无力偿还顾客持有的代金券,欠款金额达到2.5亿元,同时还拖欠了供货商的货款以及员工的工资,总额大约是5700万元。这一系列财务危机,无疑加速了其走向破产的步伐。
事实上,克莉丝汀的没落并非偶然。早在去年12月,公司就公布官方消息,表明香港交易所确认不会撤销其市场退出的决定。12月27日,克莉丝汀正式从交易所除名,标志着其参与证券市场的时代终结。这一事件无疑给这家历史悠久的糕点品牌带来了巨大冲击。
克莉丝汀的创业历程从1993年开始,它是第一批外资投资的中式烘焙品牌之一,曾一度在长三角区域开设了上千家分店,非常火爆。2012年,恰逢企业成立二十周年,克莉丝汀成功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被称作“烘焙行业的首家上市公司”。在初次上市阶段,该企业股票价格一度飙升到1.7港元每股,总市值超越了20亿港元,达到了鼎盛时期。情况很快发生了变化,克莉丝汀的股票价格从那时起持续走低,公司最终面临倒闭的困境。
死于高层内斗
1992年,台湾商人罗田安在上海建立了克莉丝汀,由此展开了一段烘焙事业的辉煌历程。这家企业依靠对商品水准的严格把控,以及对市场动向的精准把握,很快在大陆烘焙产业中崭露头角。几年之内,它不仅形成了覆盖广泛的加盟店体系,还把经营范围延伸到了咖啡和茶饮行业,最终发展成为一个综合性餐饮集团。二零一二年,克莉丝汀顺利进入香港联合交易所,其市场价值曾达到二十亿港元以上,是烘焙领域的杰出代表,一度备受瞩目。
不过,成功之下潜藏隐忧。从2015年开始,克莉丝汀的业绩出现明显下滑。企业内部出现诸多管理难题,供应链运作失序、费用超支等状况相继暴露。另外,烘焙行业的竞争愈发白热化,顾客的偏好和购买行为也在迅速调整。
可惜的是,克莉丝汀没能迅速改变策略,还是坚持旧有的商品种类和宣传方法,因而失去了把握新兴消费动向的时机。特别是在网络购物和送餐平台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克莉丝汀对这些新途径的关心不够,致使它的市场占有比例被新出现的品牌持续减少。
更让人难过的是,克莉丝汀内部矛盾不断加剧,最终导致了崩溃。创始人罗田安和当前董事会之间的分歧越来越深,双方在资金分配、管理层选择以及股东利益等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较量。罗田安公开指出公司2022年6月通过配股获得的资金被挪用,这些钱并没有用在企业正常运作上,而是转到了其他地方。他甚至计划向港交所举报,要求彻查此事。
面对此事,克莉丝汀的管理团队立即表明立场,驳回了罗田安的指责,并保证会公布房产出售的细节来表明资金流向。负责人朱永宁表示,公司目前财务状况不佳主要因为疫情带来的影响,而不是资金被挪用。他还说明,罗田安的指控没有事实根据,并且透露增发股票的钱全都用于保障公司正常运作。
但是,双方并不是第一次发生冲突。早在2017年,罗田安就因为股东罢免而失去了公司的掌控权,在那之后,他多次想要重新掌握权力,但是都失败了。2020年,罗田安还曾经用真实姓名举报朱永宁通过不正当的方法获得了股权,这导致公司内部的矛盾变得更加尖锐。
朱永宁的经历也引发诸多讨论。他是复旦大学国际金融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在金融领域工作长达25年,曾担任国泰君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等关键职位。但罗田安指出,朱永宁没有烘焙行业的从业背景,担心他无法帮助公司摆脱当前困境。这种专业方向与管理能力的差异,使得公司内部的信任问题更加突出。
内斗不断激化,克莉丝汀的生意日渐艰难。近些年,企业不断亏损,众多实体店纷纷停业,只能依靠股东资金勉强支撑。到了2022年12月,克莉丝汀因欠下货款、薪资等款项达5700万元,银行账户遭到查封,所有销售网点被迫暂停营业。这一连串的困境不仅使公司走到悬崖边缘,更让它的市场声誉严重受损。
好像自从公司开始营业,投资人们就不在乎主食点心做得怎么样了,他们只在乎红利怎么分配?
有记载显示,2017至2019年间,克莉丝汀的行政首长多次变动,理事会成员也频繁调整。高级管理人员不断更迭,公司发展方向时常变换,克莉丝汀的决策层陷入无序状态,业务运作效率显著降低。
香港交易所在此事件上十分重视,已参与核查并承诺依照法规展开行动。此外,交易所告诫参与人留意克莉丝汀的状况,以防备可能出现的危险。专家们认为,组织内部的争斗已是克莉丝汀前进的主要阻碍。面对烘焙行业竞争愈发白热化的背景,企业内部的不安定和创造才能的不足导致其行动困难。倘若组织内部的纷争不能获得妥善处置,克莉丝汀的前景将蒙上阴影。
多年未曾盈利,老板卖楼抵债
自2023年4月3日,公司股票就因为财务状况不佳而停止交易,同时其经营网点也逐步停业,无法继续开展业务活动。到了2024年10月18日晚上,香港交易所公布消息,指出克莉丝汀没有达到重新上市的标准,因此决定终止其上市资格。
克莉丝汀没有完全放下最后一点念想。按照公开交易的规定,企业可以在10月23日以前向香港交易所复核小组递交复核文书。倘若不提交,其公开交易资格将在10月29日上午9点被正式终止。结果,克莉丝汀在10月23日递交了复核文书,不过最后还是没能扭转被终止公开交易的结局。
克莉丝汀过去在全国各地设有上千家分店,不过现在这些分店都已经关闭了。2012年3月9日,克莉丝汀的股票价格曾攀升到1.72港元,公司总价值达到了17.1亿港元。不过等到它暂停交易时,总价值已经跌落到了6909.69万港元,真是让人感到非常遗憾。
值得注意的一个情况是,自2013年开始,克莉丝汀便陷入亏损状态,并且在此后的九年时间里持续没有盈利,累计的损失总额已经达到了超过13亿元。
现在,若在网络上查找“克莉丝汀”的官方公众号,可以看到最近一次发布内容是在2022年9月2日。同时,在大众点评平台上,这家店铺的相关资料也已经被移除了。
克莉丝汀的窘境于2022年7月开始显现,当时有消息透露该公司在上海多数分店停止了服务,尚未兑换的充值卡金额高达2点5亿元,并且还面临拖欠店铺租金及员工薪酬的情况。9月,企业曾公布部分店铺恢复经营,仿佛为局面注入了些许转机。
不过,2023年3月10日发布的通知又让市场预期受挫,公司资金周转困难,支付店面租赁费、供货商货款及职员薪资都出现了延迟,到2023年2月28日为止,累计欠款总额达5700万元人民币,部分供货商因货款未付已提起法律程序,冻结了企业相关银行账户。
克莉丝汀通过公告说明,前述状况对集团运作造成重大阻碍,从2022年12月开始,企业已暂停所有销售网点业务;同时,公司主管的位于南京的千万级房产也被处置,筹集的资金将用于补偿员工费用、采购物料以及支付场地租赁等费用。
克莉丝汀的掌门人罗田安曾向外界透露过自己的窘境,坦言经营步履维艰,期盼公司能尽快完成解散程序。他同时也进行了自我剖析,认为自从企业于2012年公开募股以来,内部氛围变得松懈,员工们不再尽心尽力工作。而投资方向成了股东们关注的焦点,一旦产生分歧,彼此之间便起了冲突。这些事件可能揭示了克莉丝汀由盛转衰的根本性因素。
中式点心,行业大洗牌
2021年左右,中式点心遭遇了空前的追捧,变成市场中的热门商品。虎头局、墨茉点心局、泸溪河、泽田本家、祥和饽饽铺等中式点心店纷纷冒头,获得了众多投资人的关注,迅速成为年轻人群中的抢手货。
根据美团点评所发布的《2019年中国烘焙门店市场报告》中的数据,那个时期中式糕饼的全国店铺数目已经超过五万家,在烘焙行业里是排名第二的子行业类别。
这项领域的热度,在资金供给方的动向里体现得很清楚。仅用两年的时间,很多本土烘焙企业就接连拿到投资,变成了投资圈中的热门选择。新兴中式糕点品牌鲍师傅不仅成功吸引天使投资和股权注入,还于2021年曝出筹备下一轮融资计划,其估值已攀升至百亿级别;2020年诞生的墨茉点心店迅速完成五轮资金募集,每家门店的估值突破亿元大关;致力于振兴传统中式点心的虎头局渣打饼铺也相继获得天使投资和近五千万美元的A轮融资;泽田本家赢得了何伯权与天图资本的首笔投资支持;拥有百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祥禾饽饽店完成了首期超亿元的融资;据传南京的泸溪河也得到美团龙珠的注资,金额区间在四亿至八亿元之间……
当前,一些尚未大红但已具备相当知名度的现代中式点心店,例如吴酥生、詹记等,正吸引着风险投资公司的密切关注。
仔细观察,领先的中式点心企业往往有著名投资方支持。比如,墨茉点心局有美团龙珠、今日资本、番茄资本、源来资本、元璟资本等投资;虎头局有环球老虎基金、红杉中国、IDG资本、纪源资本、挑战者资本等投资方;泽田本家有天图投资、今日投资等投资;鲍师傅也有天图资本、昆仑资本投资……
显而易见,那些紧随潮流的中式点心店铺,都获得了投资者的鼎力支持,在投资人的促进下,它们飞速扩张,开店的步伐非常快,相互之间展开了白热化的市场角逐。
但是,一旦狂热消退,就会发现一片狼藉。2023年,国内面包店的开张速度明显放缓。2019年通过美团评选出的那些烘焙商号,到了2023年已有39家倒闭,另外32家也缩减了经营网点。
2024年开始,烘焙行业竞争格局变化更加明显。统计表明,国内从事烘焙业务的公司总数超过104万,去年全年新增7.3万多家,比前一年同期仅增加2.6%。按地区统计,广东、山东和江苏的企业数量最多,分别有11.9万多家、10万多家和7.1万多家。根据公司创建时间的统计,有四分之一七的企业是在过去五年内建立的,另外有三分之一二的企业则是在十年前到五年前之间成立的。
当前,烘焙领域享有盛誉且历史悠久的品牌同样面临挑战,纷纷陷入经营困境之中。老牌面包企业克莉丝汀宣布停业并从股市退市,甜甜圈行业领导者唐恩都乐也撤离了中国的市场。一度广受欢迎的牛角村被揭露正在进行破产程序,而被誉为第一代烘焙霸主的85度C,也在国内多个地区关闭了众多分店。深圳一家知名奢侈品蛋糕店已经全面停业,这家以制作顶级法式甜品闻名的企业,也撤出了其在国内市场的全部网点……
虎头局的发展变化特别值得关注。2019年,虎头局从长沙开始,很快得到了广泛关注。2021年到2022年初,是虎头局发展最顺利的时期。2021年这一年,它就获得了两笔融资,支持它的有老虎环球基金、纪源资本、红杉基金等重要投资方。不过,当新中式烘焙的热度降低后,虎头局的扩张速度也慢慢减慢了。
二零二三年,是虎头局命运的转折点。年初,虎头局与泸溪河相继获得投资,但随后虎头局便陷入停业、裁撤、欠债等负面消息。这一年,虎头局频繁被曝上海总部人去楼空、全体人员离职,员工集体主张权益的情况。虎头局创始人胡亭于2023年3月公开辟谣公司破产的消息,声称正全力进行整顿,然而进入4月后,该品牌却逐步关闭了在天猫、抖音、拼多多、得物等网络平台的官方店铺。直至2024年1月,由于经营难以为继,虎头局最终被正式宣告破产,并启动了清算程序。
克莉丝汀如今已经沦为一个失败的烘焙企业,或许这只是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品牌消失。究竟哪一个品牌会成为下一个牺牲品,这需要时间来最终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