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深圳速度,叫龙岗

日期: 2025-10-01 02:11:17|浏览: 2|编号: 145075

友情提醒:信息内容由网友发布,本站并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请自鉴内容真实性。

深圳的迅猛发展,堪称改革开放期间最耀眼的传奇,它彰显了"迅速",一个城市能够在短短几十年间,从一座偏远的沿海村落转变成为

龙岗茂盛世居,清代所建客家围屋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变身一座国际大都市——

龙岗城市风光 | 摄影师@陈烁明

它代表快速,以最少的时长,达成最优的蜕变。深圳北部那片区域,原先位置偏僻,现在却拔地而起许多新建筑,

深圳的星河双子塔矗立在龙岗区,是中国最高的双塔建筑,远处可见平安金融大厦 | 摄影师@陈烁明

曾经龙岗经济落后,如今已成为深圳发展最快的城区之一。

深圳各区GDP对比 | 制图@大雄/星球研究所

然而四十多年过去,深圳速度是否依旧只有“快”和“效率”?

龙岗,给出了一个新的答案。

01

山川的速度

深圳的节奏,早先相当迟缓。改革开明之前,深圳仅是广东省南边一处普通的临海地带,占地1997.47平方公里,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地域为山岭和丘陵。

请竖屏浏览深圳市地形图,2017年之前坪山区与大鹏新区在行政划分上属于龙岗,统称为大龙岗地区 | 绘制者@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深圳中部的最高山是梧桐山,它的海拔达到944米,山峰高耸。民间传说中,古时候有神龙在此地腾飞,后来落在山岗上,接着变成青烟飞升,因此这片地方被称作“龙岗”。

请横屏观看梧桐山 | 摄影师@柏源

以龙岗为基准点,深圳的地理轮廓仿佛一只在海港中舒展双翼的巨鸟,正应了其别称“鹏城”之意,整体地貌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西南部地带多为临海台地,潮汐作用塑造出广袤的冲积平原,这片土地因此变得十分富饶。

南山海滨路,紧邻深圳湾,高楼林立,对面是香港的田野,| 摄影师@潘学郭

东部地区为山地地形,包括笔架山、七娘山、排牙山等,这些山体平均海拔达到800米,构成一道屏障,每年阻挡来自海洋的南海台风和太平洋台风,使狂风暴雨转化为地表水和洼地积水。

深圳东部大鹏半岛西涌海面迎风一侧,那里的东面悬崖顶部设有深圳市天文台,相关照片出自@视觉中国

深圳境内多条河流发源于山区,其中中部区域的两条大河源自梧桐山,呈对角线格局分布,一条横跨西南沿海,作为深港分界线,即深圳河,另一条则流经东部山林,形成龙岗河,并衍生出43条支流,滋润周边生态。

在都市尚未形成之时,此地的生活节奏舒缓,如同溪水般从容,这便是最初所谓的“深圳速度”——那是山河的节奏。

龙岗河| 图片来源@龙岗区水务局

1980年,深圳经济特区宣告成立,深圳河流域所在的西南平原区域被划入其中,经济呈现迅猛增长态势,人们习惯称之为“关内”。与此形成对比的是,龙岗河流域则属于“关外”,其经济发展步伐相对迟缓。

龙岗求水山公园,地处龙岗与罗湖之间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过,随着特别行政区经济迅猛增长,工业和城市对水的需求量急剧扩大,深圳和香港两地逐渐面临严峻的淡水供应不足状况。

那时候,主要的淡水供应都集中在“关外”地区,山地阻挡了众多降水,各种规模的河流和湖泊充当了自然的水库,整体降雨量从东南方往西北方逐渐减少。

龙岗西北边雪竹径公园内的托坑水库,占地6.96公顷,该区目前共有四十个水库,由摄影师@陈烁明拍摄

龙岗河是深圳地域范围最广的水系,总长度达到39.3公里,这条水道向北延伸,汇入西枝江,由此成为惠州境内规模最大的河流东江的组成部分。

1964年,广东省当局决定从东江调水,用以解决深圳缺水难题。东江水借助6座拦河设施、8处提水站点、2个蓄水库以及16公里人工水道,被引入该区域。龙岗地区的众多湖泊,也逐步改造成水库用以储水。推进东部供水项目,旨在将淡水输送至西南方缺水地带。

深圳供水工程路线示意图 | 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川水慢慢淌过山岭,进入“关内”区域,长期以来大家的视线都集中在外区的繁荣景象,龙岗却以提供水源的方式,一直为这座都市的运行提供基础保障。

山河的运行,宛若潜藏的巨龙,不曾察觉在岁月长河中,一段灿烂的往事由此兴起。

02

翻山的速度

深圳并非一日建成,人们普遍了解改革开放后深圳迅速发展,却很少知道在古代,深圳也曾多次经历兴衰更迭,其中最为突出的,发生在清朝时期。

客家围屋“鹤湖新居”,清代客家人所建| 摄影师@邓飞

乾隆年间,一名叫罗瑞凤的客家人,从梅州迁居到龙岗。

早在那个他到访前的一百多年,深圳还叫新安县的名字。在1661年这一年,清廷为了防范反清复明的人,推行了持续二十多年的“迁界禁海”措施,把原本住在这里的居民全都赶走了,让新安县变成了一个没有人烟的荒凉地方。

大鹏所城,明代建新安县时,蕴含着革新除旧、转危为安的寓意,作为海防要地而建|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禁止海洋管控措施废止之后,广东省行政单位着手拓展土地并鼓励农业生产,罗瑞凤便是在此情形下抵达了龙岗地区。

新安县海边海盗很多,罗瑞凤等客家人大多在龙岗安家落户,梧桐山和梅林山位于龙岗的东南边,构成一道天然屏障,屏障里面是广阔的丘陵地带,客家人在那里建造了许多庞大的防御工事——客家围屋。

请竖屏观赏这幅描绘客家围屋构造的图画,图中展现的是位于龙岗的鹤湖新居,享有“客家第一围”的美誉,该建筑基地面积达22000平方米 | 由大雄与星球研究所共同绘制

客家人的日常围绕围屋展开,他们非常看重耕作与读书,屋外开辟田地,栽种稻谷等作物,屋内设立学堂,让后代接受教育,同时这里也是家族举行祭拜祖先、办理婚嫁丧葬等重大事务的场所。

坂田永胜表演客家舞龙,这个场景是在鹤湖新居虎年元宵节时拍摄的,如今很多客家传统文化已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摄影师@郭保全记录下来

这种日子相当隔绝,客家人决定穿越山岭,去开拓更宽广的领域,罗瑞凤便是他们中的一员。根据《罗氏族谱》所载,罗瑞凤刚到龙岗时一边从事农业,一边在市镇间从事商业活动,后来商业活动拓展到了整个新安县。

客家人靠售卖油、米这类生活必需品,逐步在各地设置集市“墟市”,同时兴办糖厂、酒坊以及榨油作坊等产业。

龙岗甘坑房连巷通的客家古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客家人借助商业发展,改变了以往重视农耕与读书的习俗,以龙岗为起点,历尽艰辛向海边拓展,他们足迹遍布的区域,慢慢构成了广阔的客家语言地带。

在新时代的潮流尚未涌动之时,先民们跋山涉水,以步行为手段探索大地,这便是上古的“深圳速率”——穿越山岭的速率,勇于开拓的客家人凭借自己的行动,为那片未开垦的泥泞地带注入生机。

深圳方言分布图 | 制图@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客家先民踏足此地后,这座长时期处于休眠状态的城市慢慢重现生机。史籍表明,清代后期,新安县历经150年,居民数量激增至23万之众,聚落点也扩增到865个。往昔人烟稀少的状况已不复存在,山岭林间散落着圆形围屋、商业店铺以及热闹集市,而沿海区域的海盐生产与捕捞业亦恢复到禁海之前的鼎盛局面。

于是,荒地化为城镇——

请横向欣赏深圳湾全貌,在嘉庆朝代,新安县因控制珠江东岸,其县衙所在的南头镇成为珠江关键通道,所有前往广州的船只都必须经过新安县西边海岸的水道才能进入珠江 | 摄影师@黄晓楠

他乡变为吾乡——

甘坑客家小镇举办的春日花朝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众多来自四面八方的迁居者,很快抵达新安县,他们的足迹像星星之火,持续促进着当地的发展,往后他们还将面临更深刻的转变,从而彻底重塑了这座城市的样貌。

03

腾飞的速度

二十一世纪以来,深圳经济迅猛增长,成为改革开放成就最为显著的区域之一。不过,该地区地域狭小,仅39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居住着1035万居民,人口分布极为集中。

请横向浏览福田区域稠密的都市景象,九十年代时关内人口数量已达到极点,资料引自@视觉中国

二零一零年,深圳经济特区进行范围拓展,龙岗区域被正式划入特区管辖范围之内。从此,一直处于发展潜伏状态的龙岗,迎来了它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变成为了深圳东部区域的中心地带。

深圳东部规模宏大的交通核心“湾区之舞”,由摄影师@潘学郭捕捉瞬间

龙岗在九十年代初期,借助吸引投资,奠定了工业发展的根基,特别是在电子和通讯设备制造领域,增长势头迅猛,华为、比亚迪、中元电子、粤宝电子等众多知名公司相继在龙岗安家落户。

龙岗凭借原有的良好工业条件,在区域融合完成后,迈上了创新与研发的快速成长阶段。

龙岗产业布局图,工业主导的第二产业在数十年间一直是该区关键经济部门 | 绘制者@大雄/星球研究所

华为,早先只是龙岗的一家电子通信设备服务商,90年代末期着手芯片技术研究后迅速成为行业领先者,由此促使众多相关科技公司在龙岗聚集,最终构建了全球排名第三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心。

这种发展模式极具代表性,体现出非凡的效率,在初期阶段虽然位于市郊并不引人注目,现在横琴已经晋升为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百强区之首,其经济总量从1993年的52.18亿元,持续增长到2022年的4759.06亿元。

龙岗坂雪岗科技城聚集了华为、康冠等众多国家级重点企业,龙岗区这些年一直稳居全国工业百强区第一名,| 摄影师@陈烁明

国家的发展,促使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二零一一年,第二十六届全球青年体育赛事在深圳举行,核心场地位于龙岗区,一系列符合国际顶级水准的体育设施和城市配套工程紧随其后落成,有力推动了该区域的现代化进程。

超过四千名运动员从一百五十多个国家汇聚于此,使龙岗迈入崭新的发展阶段,即深圳国际文体活动交流中心。

请滑动查看龙岗大运中心| 摄影师@林宇先&胡潇

龙岗借助大运会的契机,成为连接全球的门户,众多国际活动在此举行,包括NBA季前对抗赛、国际足球冠军杯、世界女子冰球顶级赛事等,还有中超联赛、英雄联盟等规模宏大的联赛在此开展,国家田径队和国际象棋队也将龙岗选作训练的据点。

请向下滑动浏览龙岗体育活动相关照片,这些照片由深圳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视觉中国、深足俱乐部以及龙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大运会推动了龙岗地铁3号线的建设,使龙岗的交通进步显著加快。在市内,龙岗加强了与深圳其他区域的联系;在对外交通方面,厦深高速铁路、深汕铁路和广深铁路都经过龙岗,“湾区号”国际货运列车也从这里通往全球。

龙岗区域交通指引,当前,地铁第三条、第五条、第十条、第十四条及第十六条线路已经投入使用 | 绘制者@陈景逸/星球研究所

当今社会演进,深圳的发展理念有了新的侧重:不再单纯强调“时限”和“快捷”,转而看重“安危”和“精良”,此刻的龙岗区域,呈现为“文墨飘香”的景象

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集中了深圳众多关键的国际高等教育机构,包括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等;这里汇聚了15位全职院士,还设有3家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该区域已成为全国范围内开展国际合作办学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请向下滑动,可以看见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还有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并且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也在里面,照片是由@视觉中国和叶志伟提供的

这里还富有艺术气息且富有生机,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包括绘画创作、戏剧表演、幽默演出、现场音乐,以及各类体育竞赛,都在这里蓬勃开展。

大芬美术馆,九十年代大芬开创了国内罕见的油画制作、外销行业,如今已成为中国首要的商品油画制造及流转中心之一 | 摄影师@李琼

此后,龙岗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深圳节奏,快慢交替,转换灵活。摩天楼群与葱郁的生态景观相互融合,居民们能够从容地在喧嚣的城市工作和宁静的休闲时光之间转换。

龙潭公园现在所在的城市里,共有271个公园分布着,绿道总长度达到564公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打开窗户就能看到绿色,随便走走就能走进公园去 | 图片素材来自@视觉中国

这是一种前所未有的龙岗节奏,它时快时慢,让人们既能快速跨越千里,也能从容享受漫步时光。

龙园公园| 摄影师@王进

龙岗早先时像河流一样安静,目睹过城市尚未开发时的原始山林景象,因此它更明白要积蓄力量再前进,而不是一味追求快速奔跑。

深圳国际低碳城,坐落于龙岗东北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龙岗曾经克服过山岭的阻碍,也承受过经济特区建设初期的沉浮,所以它特别注重循序渐进,在提升效能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坚守本源。

龙园公园里,灯光璀璨的古桥遥望远处林立的现代建筑,龙岗河的水声轻轻流淌,一位名叫李玉龙的摄影师正在记录这番景象

龙岗展现出一种节奏张弛的步调,昔日的“深圳速度”已成过往四十余载,如今,别样的快慢并存之态正在兴起,它既能跨越山河,也能静卧安然。

请点击观看龙岗:深圳奇谈

这种深圳速度,叫龙岗。

请横屏观看龙岗城市全景| 摄影师@李玉龙

- 本 文 创 作 团 队 -

撰稿 | 夏芽

图片 | 龙世杰

提醒:请联系我时一定说明是从夜讯箱包皮具网上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