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越来越普遍,催生了“寄拍模特”这种职业。这些人试穿寄来的服装鞋帽,佩戴饰品,拍摄漂亮照片,以此获取报酬。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寄拍模特”也沦为某些不法分子进行欺诈的途径。
当模特先做任务
“寄拍模特”新骗局
今年三月,山东泰安的吴女士在某个短视频网站上看到了一则寻找“寄拍模特”的启事。她怀揣着“做兼职赚些零花钱”的念头,便与发布广告的人进行了沟通。根据双方的商定,只要她担任“寄拍模特”,试穿并拍摄几幅免费送来的服饰照片,就能拿到五十到八十元的报酬。
吴女士得知,若要完成任务,不仅可以优先得到寄拍的机会,还能从平台拿到提现和返利,但执行任务得先转钱、先垫付,可吴女士完成之后,又碰上了新的麻烦。
吴女士作为受害者表示,平台通过多种方式指责她操作失误,或者指出某些环节不合规,导致提现无法成功,随后又诱导她继续充值。她总共进行了九次转账,累计金额达三万七千三百八十八元。最终平台仍然声称她的任务没有完成,提现依然失败,因此她怀疑自己可能遭遇了欺诈行为。
有媒体报道,有人应聘“寄拍模特”遭遇诈骗的情况并不少见。经过警方了解,骗子抓住了受害者希望兼职做“寄拍模特”,并且渴望轻松获得报酬的心理特点,诱导受害者参与活动,进而进行刷单返利的欺诈行为。
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民警洪恒亮表示,这种“寄拍模特”的骗局是“兼职刷单”骗局的一种新变种。当受害者等待收到寄出的衣物时,骗子会劝诱其先做小额的刷单任务,并且迅速兑现小额的回报,以此赢得受害者的信任;接着,骗子会要求受害者继续不断地进行刷单,从而实施最终的诈骗行为。
付费可加入平台
“寄拍模特”已成产业链
一种普遍的“兼职做任务”骗局,为何持续欺骗众多人?调查人员察觉,所谓的“寄照片工作者”确实存在,并且与模特行业相似,需要试穿美丽服饰进行拍摄,以此赚取酬劳。那么,这项工作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
调查得知,众多寄拍网站通过互联网发布征召“寄拍模特”的公告。记者假扮应聘者,与几家寄拍平台取得联系,结果发现,若想成为“寄拍模特”,首要条件是先交“会费”。
据消息人士透露,当前,部分业务量较大的照片寄送站点,收取的费用在198元到398元之间。完成缴费之后,站点会安排基础的操作指导,接着,“照片寄送者”才能够自行承接业务。
媒体报道显示,近些年,“代拍模特”这一行当的受欢迎程度持续攀升。主要得益于入行条件宽松,活动范围不受地域与时令约束等优势,因此吸引了众多从业者,其中也包括不少年轻女性加入。
“寄拍模特”批量生产
造假买家秀明码标价
实际调查得知,雇佣“寄拍模特”的主要意图,是让他们拍摄并上传所谓的“买家秀”。许多“买家秀”由“寄拍模特”大量制作,并在网上标明价格,公开展销。
通过电商平台输入“买家秀”作为搜索词,能够找到众多售卖此类业务的商家,这些商家提供的“买家秀”服务,其收费依据具体内容而定,通常价格范围在二十元到五十元之间。
媒体报道显示,部分电商平台评价良好的商品,每月销量可达两千件以上。权威人士分析,商家借助代购模特发布不实买家反馈,属于一种虚假宣传,不仅侵害了顾客利益,也对其他商家造成了不公平竞争。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依照法规规范运作、凭借诚实守信赢得声誉和成交额的商贩常蒙受损失;消费者蒙受的损失最为严重,因为他们无法了解真实的交易情况,无法看到真实的评价内容,也无法看到真实的买家展示的商品使用效果。
近些年,监管机构及各大网络平台已强化对“刷单”“刷好评”行为的管控。然而,“寄拍模特”参与刷单的情况,显著加大了监管的挑战。若个人明知他人进行刷单,仍提供帮助,则已触犯《电子商务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这种做法已经触犯法规,损害了他人的权益,属于明显的违规行为。倘若存在相关团体,情节严重时,或许会触犯一个刑事罪名,即非法经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