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闫硕 北京报道
十一月十三日,阿里健康公布了二零二五财年上半年的经营情况说明。到二零二四年九月三十日为止的六个月期间,阿里健康完成了142.74亿元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百分之十点二;公司获得了七点六九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二点八;调整后的净利润为九点七八亿元,与去年同期的增长比例是百分之五十二点二。
财务报告显示,收益的上升,基本是因为本阶段内医药自主经营板块以及医疗保健和医药网络销售平台板块实现了稳定扩张。而调整后利润的上涨,关键在于医药自主经营板块客户数量的不断扩充,通过精细化管理提升了价格谈判和定价水平,并优化了经营效能,同时平台规模扩大促进了效率提高和费用分摊。
应该说明,在报告期间,阿里健康医药自主经营板块获得的营收为121.21亿元,并且在天猫健康平台上进行的医药网络销售业务产生的收益为17.11亿元,这两部分收入加起来的比例超过96%。由此可见,它的营收来源依然以药品销售为主。
此时此刻,医疗健康与数字化服务所产生的收益,相较于上一年度减少了九点四个百分点,总额为四亿四千二百万元人民币。然而,小鹿中医以及追溯码等相关业务却实现了扩张。
这个追溯码类似于药品材料的身份标识,借助扫描每盒药品上的追溯码,能够查询药品材料的来源,也可以追踪它的去向。随着国家医保局对医保资金监管力度加大,从事提供追溯码业务的公司,极有可能迎来一定的发展机遇。
医药电商收入增加
最近六个月,国家陆续公布了不少旨在推动经济增长、刺激消费、扶持网络医疗的举措。今年八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动服务消费进步提升水平的若干规定》,里面提到要推动“互联网+医疗”的进步,慢慢健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报销办法。此外还强调要增强零售药店在健康引导、营养调养等方面的作用。
当前,得益于各单位的协助,设备更新以及物品以旧换新举措逐步实施,四川、福建、江西等区域针对助听器、血氧仪、血压仪、制氧机等适老化商品开展以旧换新补助,这也有助于推动行业的进步。
到今年9月30日为止,公司负责的淘天医疗保健商品服务站点,其年度活跃成员数量,也就是在最近十二个月里,至少在淘宝和天猫健康站点上买过一次东西的顾客,已经达到了三亿人。
过去半年来,天猫健康平台线上商品总量增加超过百分之二十,达到了七千八百万个SKU单位,同时为商家提供服务的数量,较去年同期提升了二十五个百分点以上,已经超过四万家。
天猫健康商品交易总额同样呈现出年度内持续上升的态势。当前药店经营面临挑战之际,今年电子商务B2C模式已经转变为中国医药零售领域的主要增长动力。从今年7月的数据来看,除了2月份以外,电子商务B2C的增长速度始终超越实体零售药店。
根据中康CMH的数据,到2024年7月,国内医药零售市场的药品销售额为2845亿元,与去年相比增长了0.8个百分点;其中,实体药店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药店的销售份额占到了87.0%,但这一比例去年下降了0.3个百分点;而通过电商平台B2C模式销售的药品,其市场占比为13.0%,去年增长了9.4个百分点,整体份额比前一年增加了1.0个百分点。
当前形势下,报告期间内,医药电商平台业务在天猫健康平台上的收入增长百分之六十七点五,达到十七亿一千一百万元。另外,自营业务收入为十二亿一千二百一十万元,增幅为百分之五点九,自营业务中提供的商品种类数增加百分之六点一,总数达到八十一万种。自身经营的核心业务在于为天猫网、淘宝网、支付宝平台以及饿了么平台上的顾客,提供以药品、保健品、营养品、医疗器具和隐形眼镜为标志的健康服务。
中康CMH强调,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模式有利于储备药品,并且能够保障隐私。通过这个渠道,护肤类药品、泌尿科药品以及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品最为畅销。
凭借网络销售、信息统计和计算服务方面的长处,该企业主动寻求与上游医药、营养品、健康产品制造商和分销商建立联系,以此扩充商品种类。
最近结束的天猫双11活动期间,天猫健康板块销售额稳步上升。众多健康品牌参与其中,Ulike、小仙炖、可复美、敷尔佳、燕之屋、爱康国宾、鱼跃、汤臣倍健、海昌、万益蓝等数十个品牌在天猫双11整个活动期间的销售额均突破亿元大关。
探索数字化业务
根据财务报告,阿里健康面向天猫、淘宝、支付宝等不同平台用户,提供线上及线下结合的医疗健康服务,涵盖中医诊疗、健康检查、项目检测、在线咨询、预约就诊等多项内容。
到2024年9月30日为止,签约阿里健康提供远程医疗指导的医生、药剂师和营养专家总人数超过23万,比上一年多了超过2万人,其中小鹿中医注册的中医师数量已经超过13万。
然而,在报告期间,医疗健康与数字化服务方面的营收较上一年减少了9.4个百分点。阿里健康对此进行了解释,表示他们调整了一些创新性业务项目。
值得注意的一个情况是,阿里健康在数字化医疗领域正持续增强对外界的联合。今年九月,晖致中国、齐鲁制药、太极集团、达因药业以及江中集团这五家制药公司,各自与阿里健康大药房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到了十一月,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阿里健康还与欧加隆、雅培、罗氏等公司,就数字化医疗服务方面达成了合作共识。
另外,在报告那个时段,追溯码业务持续增加。这种码子已经转变为药品制造和流转的数字根基,有助于维护药品品质,并且能够有力遏制假冒药品和仿冒药品。
今年四月,国家医保局正式启动了医保药品与耗材追溯码信息的收集试点项目。到今年十月二十八日,全国已经汇集了三十一亿二千七百七十万条药品耗材追溯码数据,这些数据关联着二十九万六千八百家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四十九万七千二百家定点零售药店。
到2024年9月30日,阿里健康码放心平台在药品溯源业务方面,已经联合了六百多家制药公司,另外也为三千多家分销单位实施了服务。
国家医疗保障部门透露,至2024年岁末,全国各地将整体推行医疗药品与耗材的扫码登记入库流程。
不过,在推行码制工作的时候,也有一些阻碍。药赋能的CEO邵清,一位经验丰富的医药行业专家,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时谈到,在国家医保局的大力支持下,这项工作已经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我们必须认识到执行当中存在的一些困难。例如,追溯码的关键是扫描动作,尤其是零售场所或医疗单位进行扫描时,会相应提升人力与设备的开销,而且随着工作步骤的增多,成效也会有所减弱。
阿里健康透露,由于药品全程监管办法不断推进,往后,码上放心平台会继续和医药流转机构一起研究,怎样利用追溯码在药品流转过程中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实现数字化管理。